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思与远方: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文。文章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二字,重如千钧。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至上”已成为一个热词。不仅说在嘴上,更是写进讲话中,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然而,“人民至上”不是一句时尚的口号,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落实到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一桩桩实事上,体现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习近平总书记清楚人民期待什么。总书记给“人民至上”以生动定义,使之不能空洞无物,保障了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保障了这些获得感随时随地“看得见、摸得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坚持人民至上”,是衡量领导是不是履职尽责,是不是以人民利益为重,是不是身体力行,是不是为人民办实事的一把尺子。督促其将“人民至上”变成行动、收获,变成“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抓落实。
是不是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可以看出你是不是将“坚持人民至上”落到实处。“群众利益无小事”谁不会说?关键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急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把群众当成亲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廖俊波有一句名言:“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他是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的榜样,我们要经常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像廖俊波书记:“把人民放在了心中”?
是不是把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可以看出你“坚持人民至上”有多实。什么是好事?就是老百姓需要的事,老百姓叫好的事,老百姓得实惠、增便利的事,老百姓收获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事。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开始就要深入群众,确定民生实事,在群众中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群众意见。还要讲究方式方法,保证善作善成。“看准了就抓紧干”,好事若拖久了,群众的获得感也会降低,也必须把每一件民生工程都办成民心工程。
是不是把人民群众的实事办实,可以看出你“坚持人民至上”有多细心。实事贵在办实,贵在顺应群众期待,有一点不实,都会变成“虚事”、“假事”、“面子事”;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中,被群众指指点点。“办实事”关键是把“事办实”,关键是不要脱离实际,关键是要听取群众意见与建议,关键是不能“掺水分”、搞形式主义,关键是不能哗众取宠、好大喜功。实事办的实不实,要让群众说;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说,也在情理之中,却能够防止实事办虚。
是不是把人民群众的难事办妥,可以看出你“坚持人民至上”是不是真心。有些群众需要办的事,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可能涉及政策问题,可能涉及资金问题,可能涉及技术问题,可能涉及规划问题,可能涉及协调问题种种,这个时候,就要看群众的要求是不是合理。要是没有困难和难度存在,我们的干部好像就没这么重要了,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一定要尽快办到办好;暂时不能解决的事,要和群众说明白,讲清楚,待条件成熟时,抓紧“补办”。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用具体的民生小事、好事、实事、难事,把民心民意与党的政策主张紧紧联系起来。要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作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也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才能总是赢得人民拥护。
end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26.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