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倒掉”了,鲁迅先生“畅快”了

文摘   2025-01-05 00:05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雷峰塔“倒掉”了,鲁迅先生“畅快”了     


       

郑殿兴



对许多事情认识不同、观点不一,是极具普遍性的现象。如早年间,杭州西湖雷峰塔倒掉了,有人为西湖“十景”缺一景大发慨叹时,鲁迅先生却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说“希望他(雷峰塔)倒掉”——进而,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还说、更说“有点畅快”了……不难想象,对此之“畅快”,人们同样会认识不同、观点不一:或拍手加赞美,或皱眉加腹诽,或……我呢,自然是赞同——且是举双手赞同的!因为,此之认识、观点,很正确、很科学,至今,仍有启示意义,仍需发扬光大。


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鲁迅先生对法海和尚造塔镇压白蛇娘娘极不满,怪他忒“搬非”、忒“嫉妒”……尽管长大后,得知此塔是“‘保俶塔’”——“钱王的儿子造的”,里面并“没有白蛇娘娘”,但“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为此,还以“为白娘娘抱不平”之民意和以“拿办他(法海)”的玉皇大帝之决断为依据,证明法海和尚镇压之非、希望雷峰塔“倒掉”之是。直到文尾,更拿“解放”了的白蛇娘娘与在蟹壳里出不来的“蟹和尚”(即法海)做对比,讥刺他没眼光、没识见,遭此下场“活该”!


鲁迅先生此番言论,乃别样儿曲笔:内里之真意,实际之寓意,是雷峰塔的象征意义——象征封建主义。所以,反对压迫、追求自由,弃除“十全停滞的生活”,铲除束缚人们头脑里的封建主义——让雷峰塔“倒掉”,即“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完”,当然是合民意、符天意之好事,大好事!辛亥革命,让腐朽的清王朝“倒掉”,早该如此了,“活该”如此了!批判“礼教吃人”“神权杀人”和国民奴性最深刻的鲁迅先生,此之借题(雷峰塔“倒掉”)发挥,很切题、很出色,为之鼓掌、叫好,顺理成章了,理当如此了。


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鲁迅先生明确提出“破坏”与“建设”紧密关联:“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有新建设。”揭示了“有破坏”“无建设”的类别:一是“盗寇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二是“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对另一类奴才,则是愈加愤恨:“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嗯,说的对,一针见血呀!倒行逆施的袁世凯们,不就是“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最典型的奴才代表吗?


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鲁迅先生还明确提出,“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更说了“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何为“革新的破坏者”?啥是“内心有理想的光”?自然是,当然是,不单让雷峰塔“倒掉”,亦非“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而是还要、更要建设新世界——给民众带来自由、幸福生活的新世界!这,才是鲁迅先生“畅快”之本意、之真意。若非这样认识“畅快”,不单是肤浅、幼稚,且是误解、错读了。


是的,“破坏”与“建设”即“破”与“立”关系,永远是对立统一的,是不破不立的,是破立结合的……所以,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为了人民大众,坚持“破”与“立”统一,乃是鲁迅先生对雷峰塔“倒掉”而“畅快”的内涵之要、之核!我想,让此之“畅快”精神发扬光大,不正是现代与任何时代,都应、都须发扬光大的吗?对弄文学尤其是弄杂文者来说,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杂文手法,如寓意、如象征、如意象,如托物言志、如大题小作、如借题发挥……自然是、同样是要发扬光大了。




end





作者简介


郑殿兴,北京房山区七里店人。笔名一柽、艾蒿、甄石、关尔……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先后在房山区委和县、市司法局工作,干的多是刀笔活儿。退休多年,已是年逾七十的老头儿。出版《蒿香集》《柽柳集》杂文集(选)等五部;出版《非典型成长》《劲草》长篇小说两部;主持或参与编纂出版新闻、政工书籍三部。杂文及新闻、论文等作品获省市以上奖励及民间奖励五十五篇(部);获北京市司法局新闻写作“金笔奖”和公文、论文、新闻写作“十佳业绩奖”。北京市杂文学会原理事、全国思政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著协会员、高级政工师。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26.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在看

思与远方
为您带来国家的责任,人生的启迪,工作的感悟,生活的智慧,精神的动力!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