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港楼市的这个大市场里,103板块从荒芜到繁华;2024年从物理空间上看它吹过的牛皮都实现了;
自2019年新片区成立以来,临港中心建成了,科创湾建成了等待员工入驻,莫比乌斯公园建成了就差招商开业了,实验室建成就差科学家了,信息飞鱼建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校舍建成了;马路修通了;大名城,鹏瑞,玖海交房了;大片公租房都建成了;
还来了惊喜 :华师大分校落户103;
正所谓: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今日官方宣布了浦南线(27号线)消息在临港炸锅了
就差以下几个利好因素加持,整个板块就能盘活了;
第一、交通【浦南线32分钟!临港⇆浦东陆家嘴中心城!】
第二、教育【双一流华师大入驻103顶科,必有华二?】
第三、 商业 【华润万象汇入驻海港中心】
第四、人口【3住宅交房;科创湾,华师大,诺港实验室】
浦南线利好103板块
103⇆浦东陆家嘴中心城
更近
【官方确认:浦南线32分钟!临港⇆浦东陆家嘴中心城!】
上海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建成线路21条、运营里程896公里、车站517座的轨道交通网。2024年全市轨道交通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110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约77%,骨干作用日益凸显。在此基础上,如何继续优化,方便市民出行呢?
在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湘利介绍,目前正在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委等单位指导下开展二环线研究,力争构建尺度适宜的第二环线,并充分发挥其换乘、截流以及联络功能,进一步提升网络整体的安全韧性及效率效益。
上海现状网络呈现“环+放射”结构。相比于北京的棋盘式线网结构而言,单线故障情况下靠线网自身疏解的安全韧性不足。既有4号线环线覆盖范围偏小,环线的截流和换乘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数据来看,上海地铁全日客流量排名前30的车站承担了全网46%的客流量,其中83%的车站位于4号线环线以内。射线间的换乘大多在既有环线4号线内进行,换乘不便。既有线网缺乏在中外环附近的切向线或环线,以解决射线间的换乘和故障情况下靠自身网络的疏解功能,缓解核心区拥挤现状,增加乘客可替代路径。
毕湘利还表示,目前申通正在市规划资源局、市交通委等单位指导下开展多条快线方案研究,提高新城至中心城出行效率。
目前上海“五个新城”各有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连接,现状早高峰新城前往中心城的客流占比超过50%,南汇新城前往中心城客流超过80%,16号线早高峰进入内环内客流约47%,新城至中心城乃至核心区需求逐渐凸显。目前,“五个新城”至人民广场的轨道交通平均旅行时间在65分钟以上,其中南汇新城的旅行时间长达90分钟且需要换乘。此外,嘉定新城、松江新城至人民广场的旅行时间也超过50分钟。提高旅行速度、缩短出行时间的需求客观存在,同时新城快线应尽可能引入到中心城核心区重要枢纽节点,以进一步提升新城乘客的出行效率。
来源:上观新闻、上海临港、贵道蕉通
华师大落户利好103
按照惯例:还有华二
教育【按照惯例:华师大入驻103顶科,必有华二?】
截止目前华师大校区3km内,必有华二
华润万象汇入驻海港中心利好103
商业 【海港大道:华润万象汇入驻海港中心】
如果施工中标后几个月内开工,按2年工期的话,估计万象汇最快能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开业。
你现在走在海港大道的马路上,能看到港城海港中心的围挡广告,赫然写着:“海港中心 你们久等了,万象汇来了”字样的广告语。
还有:万象生长,与城共兴
人口导入
住宅交房导入人口
科创湾、信息飞鱼带来人口
临港中心、实验室带来人口
华师大落户带来人口
人口【大名城、鹏瑞、玖海交房;科创湾,华师大,诺港实验室】
103片区由3大板块组成: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和科技创新城,每个区域功能和定位皆不相同,却相互协同合作,相辅相成。
103片区是一座典型的产城融合新区,政府在全面开发前期即已签约大量央企、头部企业总部等,旨在打造一处高精尖产城融合示范区。
科创总部湾共聚集24家企业,其中央企企业7家,上市公司15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主要为半导体、芯片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内领军企业。
顶尖科学家社区的打造分两步走,优先打造1.1km²,目前已签约企业为东方基因/艾尔康韦尔半导体、思瑞浦等企业,正在建造实验室约5所,未来将入驻26个顶尖科学家,意向入驻约20个实验室;之后再打造1.4km²,中石油材料研究所、矩泉+通航、tcl、福光等企业有意向入驻该区域。
科技创新城目前已建成7个产业园,6家功能型创新平台签约,聚集了多达360多家实体企业落户,累计超过5000+名科研人员。(来源:上海临港官方微信)
后期将重点打造“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积极构建“数字经济新特区”。作为中国更深层次的信息开放等数字领域的首要尝试,意义重大。
想了解临港楼市各类资讯
请扫二维码,加知了哥微信
END
了解更多临港楼市资讯,加知了哥微信,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