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指南】印尼创业实战:为何选择印尼管理者领导本地团队

民生   2024-11-28 19:08   云南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印尼,这个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以其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市场和潜力无限的商业环境,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者的目光。然而,在印尼创业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许多中国企业都曾经历过血泪教训。


印尼地处赤道,这个终年炎热、资源丰富的国家还是全球第四人口大国,拥有2.61亿人口。在印尼生活,要懂得如何跟印尼人相处,不争不抢、率性而为,随性,是印尼人性格的最大特点。而且印尼人跟中国人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都不一样,如果总想着拿中国那一套来对待印尼人,很快就会发现根本行不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中国与印尼,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同,两国在沟通、价值观和工作习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沟通层面,中国与印尼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语言障碍。印尼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其主要使用的语言为印尼语,与此同时,诸多民族语言以及方言也广泛存在于该国。语言上的差异致使两国人民在开展交流活动时,往往需借助翻译人员或者采用其他沟通途径,这无疑使得交流的难度与成本均有所增加


印尼是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国民普遍信仰宗教,其文化深受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以及佛教等多种宗教的影响。这种宗教背景使得印尼人民在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与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具体而言,印尼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为注重宗教仪式的举行以及对宗教信仰的严格恪守,相比之下,中国人则可能更倾向于秉持实用主义,侧重于关注现实利益。在社会观念方面,印尼人把家庭和社会关系往往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在中国,虽然家庭也很重要,但个人成就和职业发展通常也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导致双方在对待工作、家庭以及个人责任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的见解,甚至引发冲突。


就工作情况而言,印尼的工作时间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并且其工作效率可能会受到宗教节日、家庭聚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尼员工更为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与之相反,中国的工作时间通常较为固定,且工作效率往往会受到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中国员工则可能更侧重于工作的完成以及效率的提升。



印尼法律与政策的复杂性


印尼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相对复杂,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了解和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印尼的劳动法规定了很多员工的权益和福利,如加班费、带薪休假、社会保险等。印尼的法定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周40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此外,印尼的休假制度也较为完善,员工享有带薪年假、病假、产假等福利。年假通常根据工作年限而定,工作满 1 年的员工有权享受12天年假,工作年限越长,年假天数越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中国企业不了解这些规定,很容易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犯错。例如,某中国企业在印尼设立工厂时,由于不了解当地的劳动法规定,未按时支付加班费,导致员工集体罢工,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对于在印尼工作的外国员工,印尼政府有严格的签证和居留政策。如果外国员工在印尼的居留手续不合法,被当地移民局遣返,会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和业务中断的后果。



印尼员工的特殊性


印尼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社会,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个人关系在职场环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资企业在出海印尼的过程中,如果继续沿用在国内的招聘和晋升经验,过于注重员工的能力和业绩,而忽视个人关系的重要性,往往会遇到不少挑战。这种管理方式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团队合作氛围变得淡薄,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业绩和长远发展。


印尼员工的工作习惯与中国人存在显著差异。在印尼,不加班和节假日不工作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周末或节假日给员工打电话,往往无人接听、关机或在外地无法处理。这与中国人普遍的工作努力和内卷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印尼人更看重享受生活,而不是工作或取悦领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在外管理员工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主要依赖中国外派员工,而非本地员工。这些外派员工背井离乡,吃苦耐劳,奋斗意识强。他们会按照印尼的工作时间进行工作,晚上再按中国时间向总部汇报。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员工思乡情绪、跨文化沟通障碍等。


第二种模式则是用本地经理管理本地团队。中国老板会考虑雇佣与中国人有过合作或工作经验的本地经理,并只负责监督该经理的业绩,至于该经理如何管理其他员工,则不过问。这种模式相对较为灵活,能够较好地融入印尼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三种模式试图输出狼性文化,同化外籍员工。一些企业希望照搬中国的工作文化,在招聘时更加青睐认同中国文化的员工,甚至“最好直接找当地华人”。然而,这种模式的难度较大,因为文化差异和认同感的建立需要时间和努力。


第四种模式则是入乡随俗,实行双轨制管理。在印尼的公司和在中国大陆的公司完全独立,两地按照本地办企业的标准组建。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适应印尼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总体成本较高,且对老板的国际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这四种模式中,前两种更为常见,因为它们相对简单且易于操作。然而,后面两种模式虽然总体成本较高,但在长期看来可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特别是第四种模式,它要求中国老板改变自己的管理习惯和思维来适应本地环境,这体现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国际化视野和适应能力。



实际上,出海企业在印尼创业时,选择印尼管理者领导本地团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不仅深谙本土文化和价值观,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员工的个性与需求,同时精通印尼法律法规,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规性,还能凭借其深厚的本土市场认知与印尼员工迅速建立稳固的个人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基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共鸣获得员工的高度信任与认可,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与员工满意度,有效降低员工流失率,并且,这一举措还能大幅减轻跨文化管理的难度与成本,让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源于外国管理者的文化适应与业务培训,既节省了管理成本,又缩短了决策周期,提高了运营效率,充分体现了对印尼市场的深入融入及高效、低成本的国际化管理策略。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印尼本地员工也有很多踏实努力的优秀人才,他们能够与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执行下达的任务,本地化是磨合出来的,本地人也会有很多中国人想不到的优点和潜力。

中资企业在出海印尼时,应该更加注重本地化策略的实施。通过深入了解印尼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员工的工作习惯,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印尼市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化战略。



2024入境印尼-签证知识分享

外资注册印尼公司基础知识

《印尼商标基础知识》

《千岛企业服务公司简介》

千岛社媒矩阵号


-END-

老杜在印尼
介绍在印尼的工作、学习、生活,为朋友展示一个真实多彩的印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