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各县(市、区)
基层党建特色亮点工作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回顾2024年,吴忠市各级党组织以基层党建“13165”工作思路为统揽,聚焦全国、全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扬优势,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很有力量、很见神采,呈现出多点开花、重点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现择优展示各县(市、区)基层党建特色亮点工作,供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升。
以村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为目标,持续探索公开选任村级事务管理人员,先后5批次吸引1200余名返乡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报名参加,形成“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公选人员到村跟岗锻炼-培养成熟进入班子-择优选拔任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路径,推动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回村、干事创业。通过多岗位锻炼、多层次选拔,目前公开遴选储备后备干部451人,其中安排141名后备力量跟岗锻炼、选任村干部62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8人。
探索党建引领“一地生四金”联农带农机制
深化拓展党建引领“跨村联建共富”工程,通过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流转集体土地建设设施大棚,带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有“租金”,流转土地1000亩增收10万元;入园务工有“薪金”,园区内提供岗位120余个,增加劳务收入150余万元;合作经营有“股金”,企业将127栋大棚“返租倒包”给43户农户经营,户增收9万元;种植超产有“奖金”,承租农户种植产量超过标准产量水平,企业再让利5%的“一地生四金”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户收入构成、身份角色、技术能力三大转变提升,推动了“打工人”转变为“合伙人”。
探索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机制
按照“党组织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工作思路,创新“组织联建、活动联动、资源共享”区域党建活动载体,引导辖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创建“薪火”共同体,采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方式,开展助餐、托育、家政等服务,不断提升社区为老为小助残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如,创业社区联合侠客行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社区食堂,对社区残疾人实行免费就餐服务、60岁以上老人享受一日三餐15元的优惠、社区居民享受8折优惠,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探索推行“四三”工作法,盯紧重点村、重点人、基层党组织“三重点”,确定5个专项治理重点村、重点监管对象1863人、年内有结婚意愿1028人;制定报备、监督、惩处“三举措”,明确报备的范围、内容、时限等,评选“零彩礼”“低彩礼”65对,颁发证书15对、处置问题线索2条;实现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党员教育管理、驻村工作队职责“三纳入”,发挥好组织引领、党员带头作用;抓事前宣传、事中引导、事后处置“三服务”,制作政策解读微视频1条,开展各类宣传千余次,乡镇、村全程跟踪,坚决防止大操大办,有力破解婚俗陋习“老大难”问题。
依托闽宁协作帮扶,实施邻里中心三年建设行动,打造鹏胜花园小区、梧桐苑小区2个邻里中心,有效推动阵地、人员、服务、资源更好服务群众。突出便捷服务,组建“好人”志愿服务队实行周内错时、周末延时服务,常态提供维修、咨询、休息等,打造家门口“红色驿站”;突出联建共建,推动行业部门汇聚邻里中心开展健康义诊、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上门”服务,一键呼叫直连暖、水、电、网等服务企业,先后协调解决供暖不畅、水压不强等民生事项16件;突出村社联动,开展“便民代购”“社区团购”,推动区域内农特产品“进社入户上桌”,累计销售农特产品8万余元。
为更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运营,叶盛镇牵头注册镇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引导辖区各村结合实际成立8个专业合作社。乡镇联合社统资源、找项目、引人才,指导村级合作社规范实施项目、科学发展产业、经营日常事务,在统分结合、一体联动、协同发力中实现村集体整体发展、快速壮大。2024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2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百万村达到70%,相关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肯定。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秉承“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工作理念,指导试点成立黄河楼社区睦邻共建商贸社区公司、汉源社区左邻右舍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将辖区内有资质的餐饮、家政服务、儿童托育等企业引入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低偿的服务,社区从中赚取一定比例的分红,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反哺”社区普惠性公共服务及居民公益事业,有效提升社区阵地的使用效率和居民群众的服务质量。2024年以来,2家社区公司共盈利14万元,先后慰问社区困难群众50人,为5个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桩36处。
聚焦“两新”领域党建工作薄弱问题,坚持从工作经验丰富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中选派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共9批203名,修订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管理办法》,对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干部年度考核实行计划单列,将指导“两新”领域党建工作情况与评先选优、职级晋升密切挂钩,压实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责任。2024年以来,18名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下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党内基本制度落实不规范、缺乏学习资料等困难80余个。
创新农村党员“三类五岗”管理机制,激活乡村治理“红色动能”
为提升农村党员精细化管理水平,将农村党员分为“骨干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3类,组织5000余名骨干党员分别认领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群众工作监督员、美丽环境守护员、中心工作示范员等5个岗位,积极协调解决矛盾纠纷386件,帮办代办环境整治、帮扶慰问等民生实事1.3万余件。163名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状态和外出情况争做“劳务经纪人”,把69个好产业好项目带回村。700余名年老体弱党员就近参与党小组活动、宣讲革命故事,农村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汇聚起乡村治理的“红色动能”。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瞿靖镇打造“1+10+N”异地有家服务站,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每月上门就医、儿童入学联络、住房安全检查等服务,先后举办“异地有家、他乡有爱”交流联谊活动700余场次,让4605名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建成350平方米的时坊村永胜大食堂,由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爱心送餐队”,解决200余名老年人和9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吃饭难问题的同时为村集体增收近6万元。
以地缘、业缘为纽带,在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组织中设置农村党小组220个,按照“六有”标准,在合作社办公地、党员群众聚集地就近就便打造“农村党建工作站”201个,党小组阵地覆盖率达91.4%,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边、贯通到底。紧盯中心工作用好党建工作站,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用,先后开展政策宣传、产业帮带等活动1200余场次,雨强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花马池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为充分调动村组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内动力,以乡镇为单位,全面开展村组干部差异化考核管理工作。考核注重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坚持“大村、小村不一样”,因地制宜将所辖村划分为1-3种不同类别,分别设置考核系数并动态调整,推动“考人”“考事”深度融合。坚持“分道赛马”,将村干部分为村级正职、副职、其他3个类别开展考核,根据考核等次进行差异化奖补,村书记每季度考核奖励最高与最低相差3750元。
创新“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成员单位抢单”模式,通过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员、楼栋长上门,线下设点、线上提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公开征集建议,先后征集到群众关心的小区停车场硬化、新建活动室等急难愁盼问题160余个。县级先后投资办理“民生微实事”项目300余项,组织159个“共建”成员单位认领办理“民生微心愿”400余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桩桩基层的困难事、百姓的烦心事。
立足盐池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遴选100个契合产业发展布局、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重大建设项目和中小微企业纳入联系服务企业目录,从全县范围内择优选派100名品德好、有干劲、善协调、敢担当的科级及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切实解难题、增信心、强后劲。联企行动开展以来,选派干部先后深入企业一线对接、协调、服务1900余次,落实稳岗惠企资金9800余万元。建立“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协同联动机制,先后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立项、融资贷款等难题260余件,助推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坚持“不搞重复建设、不另起炉灶”原则,充分利用原乡镇行政办公楼、闲置中小学校等资源,全覆盖建成乡镇(街道)党校9所,同步加挂“乡村振兴学校”牌子。配备专兼职教师200余人,用好用活县革命历史纪念园、李塬畔县委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及滩羊、肉牛、黄花菜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现场实训点24个,开辟精品研学线路4条,开发《盐池红色革命史》等精品课程34门,推动教学阵地延伸到现场、延伸到基层,为基层党员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教育资源。
来源:吴忠市委组织部
编辑:方佳龙
审核:白 净 倪建利
吴忠市委组织部
供稿邮箱 :wzzzbwx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