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0年后,卢安克回来了:天天在泥里打滚,比乞丐还像乞丐……曾经的老师怎么了?

文化   2024-11-26 07:31   新疆  
 ▼

         

 

卢安克老师“回来了”。

         

 

不久前,他回到了中国广西,跟他曾经的学生重聚。

         

 

         

 

相信很多人还能记起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   

         

 

几年前,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他主动消失。

         

 

在那之后,你很难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他的新的动态。

         

 

如今检索这个名字,得到的也几乎都是关于他的支教旧闻。

         

 

很多人曾好奇:

         

 

卢安克去哪了?

         

 

很多人曾猜测:

         

 

他大概是心灰意冷回去了德国。

         

 

其实,他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默默地做着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同时他也证明了一件事:

         

 

一个人,别管他有多火,多有争议性,

         

 

只要他自己不想出名,谁也逼迫不了他!

         

 

         

 

01

“怪人”卢安克

         

 

如果用比较世俗的眼光看待卢安克,你肯定会觉得这个洋人不是有病就是有别的什么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德国人卢安克获得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国游学机会。   

         

 

这一来不要紧,他竟然不想走了。

         

 

因为在广西的山村里,他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贫困。

         

 

那个年代,别说广西的山村,全国各地的山村其实都困难得差不多。

         

 

但卢安克看到的不只有眼前的穷,他认为教育才是最大的难题。

         

 

就像那句中国俗话讲的,穷什么不能穷教育。

         

 

回国后,卢安克下定决心要再次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教育做些什么。

         

 

         

 

   

几年后,他果然回来了。

         

 

他回到了广西阳朔,正式开启支教生涯。

         

 

最初,他在当地一所初中教授英语。

         

 

但由于他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最终他离开了。

         

 

值得一提的是,卢安克不是一个常规的老师。

         

 

他小时候,就不是一个常规的孩子。

         

 

他的父母,更不是常规的父母。

         

 

在德国,基础教育学校不止一种,卢安克的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所不用考试的学校,学生会自己编写课本。

         

 

卢安克曾说:

         

 

“我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把我当成傻瓜。

         

 

他们没有让我做那种考傻瓜的练习题,比如说‘用直线把词语连接起来’。   

         

 

我的父母和老师也没有把我当成聪明人。

         

 

他们没有过早地开发我的智力。”

         

 

更离谱的是,卢安克没有通过考试就上了大学。

         

 

原因是他向汉堡美术学院的教授们展示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品。

         

 

教授们的看法是:

         

 

有的人脑子里只有知识但是没有创造性,卢安克则完全相反。

         

 

可想而知,卢安克当时为何不受待见。

         

 

他的教育方式放在今天甚至都有些超前。

         

 

作为一个外语老师,他竟然带着孩子们去到户外探索山水、干农活。

         

 

哪个家长忍得了?

         

 

   

         

 

到了2003年,卢安克开始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支教。

         

 

板烈村的条件更为艰苦,但没有了干扰,他找到了更适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土壤。

         

 

在板烈村小学,他教授自然科学、美术、音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

         

 

他从来不强迫孩子们学习,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主张通过融入自然环境唤醒孩子们内心的灵性。

         

 

他关注孩子的个性,从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   

         

 

……

         

 

谁也不会想到,在那个年代,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一个外国人竟开展了这样一场教育实验。

         

 

如今回过头去看,我相信有的家长会发自内心地称赞卢安克。

         

 

但在那时,他注定是不被多数人接受的异类。

         

 

因为学生交不出让人满意的成绩单,他这个老师就有罪。

         

 

         

 

02

“愚人”卢安克

         

 

卢安克对待支教非常认真。

         

 

他常年在广西支教,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个外国人。

         

 

   

或许在他眼里,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身份从来都不该成为阻碍。

         

 

但是!

         

 

他常年呆在大山里,这总会引起外界的关注。

         

 

他图什么呢?

         

 

他不会间谍吧?

         

 

他这么爱跟孩子呆在一起,恋童癖吧?

         

 

……

         

 

起初。

         

 

大家对卢安克的评价还都是比较正向的。

         

 

当时很多人把他称作“洋雷锋”。

         

 

2006年,他还被提名为“感动中国”人物。

         

 

   

按理说,这是大好事一件,这也有助于社会给予他的支教地更多关注和援助。

         

 

但卢安克拒绝了。

         

 

有人给他捐款他也是转手就捐掉。

         

 

他更不希望各路媒体天天关注着他。

         

 

         

 

这“反常的举动”引起了部分人的猜疑。

         

 

于是就有了那些谣言。

         

 

人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人不图名、不图利,一心只想着支教。   

         

 

有的人想得深了一些,他们认为卢安克或许就是专门被派来“攻击中国教育”的。

         

 

说实话,这些猜疑都有道理。

         

 

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是,卢安克绝对是个例外。

         

 

因为时间能证明一切。

         

 

没有哪个别有用心的人愿意在异国山区支教近20年。

         

 

尤其在2010年,他接受央视邀请录制了一档知名节目。

         

 

接受过采访,他基本已经能够向大众证明自己的初心。

         

 

按理说,是时候功成名就了。

         

 

但让人意外的是,卢安克选择回避这一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卢安克只想默默教书,但是聚光灯会让一切变质。

         

 

他也深知,当时国内的教育大环境不适合他的理念生根发芽。

         

 

名和利,更加不是他要争取的。

         

 

         

 

后来,卢安克娶了一位中国姑娘,对方也曾是志愿者。

         

 

起初两人打算一起在山区支教,但后来妻子希望他回到城市。

         

 

尽管万般不舍,但支教也只能告一段落。

         

 

往后,关于卢安克的信息寥寥。   

         

 

不明所以的人以为他被迫离开了中国。

         

 

其实不然。

         

 

那些所谓的流言根本影响不到他这样的人。

         

 

         

 

03

好人卢安克

         

 

前些天,我偶然刷到一条视频:

         

 

一个身材高大但极其瘦削的外国人在泥坑里打滚。

         

 

他给那段画面的配音是:

         

 

“我知道,我这种人对社会、经济来说,没什么用。

         

 

但我起码能少成为社会的负担。”

         

 

   

         

 

一瞬间,我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卢安克。

         

 

点进主页,才发现他从未离开。

         

 

这个账号名为“@发现内在的自然”,这也是他最近几年在做的事情。

         

 

原来,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停止支教后,他继续研究和创建了“归属自然”野外活动风格。

         

 

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写成了故事《发现内在的自然》,并公开在自己的网站上,欢迎任何人来模仿和使用。   

         

 

在我看来,这是他支教的延续。

         

 

当年他努力引导小孩子们从玩耍中获得成长的灵感;

         

 

现在则是努力告诉大孩子们生活就是“洗尽铅华,回归本真”。

         

 

不得不说,卢安克又超前了!

         

 

曾经很多人批判他:

         

 

“他跟那些洋垃圾没什么区别,他就是个loser!

         

 

他的学生根本没有几个成才,其中很多甚至早早地就进社会打工。”

         

 

以前不知道如何反驳这种说辞。

         

 

现在才发现,卢安克当年教给学生的从来不是什么成功学,而是关于人生快乐的学问。

         

 

教育的迟效性再一次被验证。

         

 

一位学生发消息问候他。   

         

 

他问:

         

 

“找到了自己的乐趣,还是仅仅在赚钱?”

         

 

学生答:

         

 

“仅仅是赚钱。”


然后,学生又加了一句:

         

 

“谢谢,好久没人问我过得开不开心了。”

         

 

   

         

 

想起央视那档节目里的几句话。

         

 

十年前觉得虚无缥缈,十年后才发现其中价值: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上一回,我们错过了卢安克的课堂。


这一次,别再让老师失望了。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青铜



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啦
⭐星标「益美传媒」
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文章





欢迎关注救助儿童会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

减缓气候变化

为儿童权益发声

👇👇👇

给这位纯粹的人点个赞吧!

益美传媒
传播,让公益更有力量!聚焦公益传播,传递爱与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