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角“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关注我们,为您推送更多最新资讯。
2024年10月1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保护区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位揭示了全球保护区的差距和机遇》(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Niche of Protected Areas Reveals Global Conservation Gaps and Opportunities)的文章,揭示了全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征及其限制因素,并预测了将非保护区转变为保护区的潜在区域。
过去十年中全球保护区网络在迅速扩大,预计到2030年将覆盖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然而,地球上保护区的分布是高度不均匀的,人们对促进或阻碍建立保护区的社会环境先决条件仍然知之甚少。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法国大学研究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rance)、英国伦敦动物学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14个社会经济与环境因素,描述陆地和海洋保护区的多维生态位,使用这些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准确确定某个特定位置是否具有有利于建立保护区的先决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区,特别是限制最严格的保护区,在人类发展和非政府组织数量高的地方过度聚集。②除了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之外,社会经济环境也是建立保护区的关键前提条件之一,冲突的存在和高的人类足迹都是实现保护目标的潜在障碍。③只有一些欧洲国家和新西兰达到了保护当前陆地未受保护地区的平均面积高于50%,而除了北美和澳大利亚、博茨瓦纳、日本或蒙古等其他一些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的这一值低于10%。④对于海洋保护区,除了智利、墨西哥和其他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建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一级保护的平均概率非常低(<10%),说明将最严格的海洋保护区的覆盖率提高到10%以上,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在2030年之前保护30%以上的海洋区域,包括10%的海洋区域得到全面保护,公海可能是下一个重大挑战。⑤基于脊椎动物的空间分布和将非保护区转变为严格保护区的可能性,研究确定了陆地和海洋上潜在的保护收益,将其定义为脊椎动物高度多样性的区域,分别对保护区的建立有利和不利。研究指出,在保护区“不切实际”的情况下,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或私人保护区等替代策略可以实现保护结果。
END
原文题目: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Niche of Protected Areas Reveals Global Conservation Gaps and Opportunities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241-1
详细内容参见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快报》2024年第20期。转载本文请备注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