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为依归,生死两相安

文摘   2024-09-13 19:30   北京  

常哲法师经常往返医院、殡仪馆关怀,

深深感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每个人应及早寻求宗教信仰,让心灵有所依靠,

临终前若能做好妥善的准备,是生死两相安的妙法。


■ 文/释常哲


台湾已进入高龄化社会,可以预见未来会有高比例的独居者,年长者独居除了面临生活失能无人照料,更重要的是死亡。根据调查,台湾有八成的人选择独居,现在凸显生命终极关怀的议题,值得政府及宗教界重视与关心。


孤独死,不意外


曾有一位独居的高龄资深义工,她在浴室跌倒头部受到重击,被发现时已气绝多时,家属因为在中国大陆未能及时赶回,我先赶至殡仪馆与她讲讲话,感恩她护持道场的功德,请她不要忘记圣严师父的「四它」,更重要的是提醒她回到宗教信仰,强调一生念佛的目的无非求生佛国,出离三界,了生脱死,勉励她以平常心面对突发的意外,虽然当下没有家人及莲友助念,只要信心坚定,愿心恳切,一定会感应佛菩萨加持接引佛国。就像一棵树平常向西倾斜,随着突如其来的大限之狂风吹袭,必然倒向西方,信仰之心也是如此,平常忆佛念佛,临终也就顺着心之所向而往生佛国。


我也曾关怀过几位中壮年独居者,死亡半个月才被发现,在慰问关怀家属及告别式的开示中,先同理他们的处境,提醒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离开的因缘,对于腐败的色身应视为物质自然的变化。对于色身,就如洞山良价禅师说:「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所以「身体是我,但我不是身体」,回到清净的佛性,本来面目现前,对色身就能没有挂碍,并强调精神的生命是不会结束的,只是转换到另一时空中继续修行。如同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所说:「人生的终点,不是生命的结束,生命是无限的延伸以及圆满的连续。」


死亡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不论独居或有家人陪伴,都要做好死亡的前行功课,除了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厚植生命品质之外,也须重视医病过程,做好临终及死亡当下的最好的准备,因为「心安才有平安」,最圆满的是「生死两相安」。


佛事谘询,做好准备


我领执的关怀院,统筹法鼓山僧俗四众老病死之关怀,从观念至实务,落实「大事关怀教育」。理想的大事关怀,从佛事谘询、临终关怀的安慰与皈依、往生八小时助念(让神识平安无碍地退场)、家属慰问关怀、追思祝福、公祭行礼、骨灰植存之环保自然葬等多项关怀与服务,有一套SOP,其中佛事谘询尤为重要,从中可以建立生死关怀的观念与作法。


常有信众来问「生死甘露」,或于病房关怀时询问:「如何让亲人放下挂碍,自在地离开?」最重要的就是要做最好的准备,通常法师到病房或往生助念、告别式主法开示等,都需要从家属口中了解其一生经历,例如宗教信仰、护法因缘、职业、家庭生活与为人处事等,适当地表达感恩与祝福,也让亲友透过法师的开示得到佛法的利益。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当关怀重病昏迷者,要相信他能听得见,我会先带家属至诚恭诵十句观音圣号,求菩萨加被患者能听法师的讲话,末后再念佛回向,也回向医院其他受苦的病患,并劝勉家属在陪伴过程中虔诚诵经回向。圣严师父曾说:「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念佛或课诵祈祷,有助于安定身心,减轻照顾病患的心理负担,相信这份安定必也能利及病亲。



摘录自 |《人生杂志》452期

文 释常哲

本文已由版权所有者授权转载

  微信扫描关注

提升人的品质    建设人间净土

弘传法鼓山

心灵环保之理念

圣严法师所教授之禅法


法鼓山圣严师父
依循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与悲愿,致力于推行汉传大乘禅法教育,期能让人们运用禅法来安定身心,学习慈悲与智慧。用禅修的方法践行「心灵环保」的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