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届世界佛教论坛于10/16,邀请37位佛教宗教师代表演说。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晖法师也应邀前往宁波会场,以「发扬汉传禅佛教的优点─适应性、包容性与消融性」为主题,向来自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位教界人士、学者呼吁,「今后的世界佛教,当以具有包容性及消融性的汉传佛教为主流,才能结合各宗异见,回归佛陀本怀,推出全人类共同需要的佛教来」。
方丈和尚果晖法师表示,据《阿含经》记载,佛陀成道之后的游化人间,度化的对象是以人为主体。《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说明了汉传禅佛教承续佛陀本怀,具有人本、人文与人性的特色,强调以人的现世身来从事修行与弘化。
汉传佛教当然也有受汉文化的影响,做为汉文化主流的儒、道二家都着重人文素养及现世生活,比如儒家说「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修道之谓教」。因此禅宗与汉文化气息相通,强调无论修行或是弘化,都不离当下、现实的人间。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人成佛即成」;恩师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创立中华禅法鼓宗,提倡「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也都是在呼应此汉传禅佛教的人间性。
方丈和尚说明,受汉文化洗礼而发展出直指人心的禅宗,虽有宗教的内涵,却淡化了宗教色彩,不束缚于宗教的形式。这种简朴的宗教精神特色,在对内方面,使禅宗得以吸收佛教各宗之精华;在对外方面,使汉传禅佛教颇具适应性、包容性及消融性,故能跨越宗教与民族的藩篱,而与世界各宗教进行对话与交流。
禅宗传到日本之后持续发展,透过铃木大拙禅师把禅法弘扬至西方,带动欧美社会学禅风潮,其成功原因,实与汉文化有关。因为西方人士不一定要改变他们原来的宗教信仰,照样可以学习禅修,由此可见禅法适应性之一斑。
方丈和尚也提到,1975年底,圣严法师以日本立正大学文学博士身分前往北美弘化,随缘教授禅法,在创立法鼓山前后的30年期间,仍奔忙于东、西两半球,继续接引各层社会人士学习禅法,并积极与各系统佛教的禅修老师交流,甚至与不同宗教信仰代表互动,这同样也是立足于汉传禅佛教的「适应性、包容性与消融性」。
方丈和尚果晖法师强调,在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地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乃至社会人心不安,族群对立、冲突不断之际,圣严法师适时提出「心灵环保」运动,以禅法的智慧及安心的功能来挽救社会人心与地球生态危机;以佛法慈悲的精神来化解种种对立与冲突,这种关怀社会、净化人心的精神,都立足于汉传禅佛教的人间性、顿悟自心、简朴涵容特色,而有以致之。
方丈和尚认为,佛法传播到世界各地,必然要经历适应、融入当地的过程,而发展出不同的系统传承。为此也重申恩师 圣严法师的呼吁:「今后的世界佛教,当以具有包容性及消融性的汉传佛教为主流,才能结合各宗异见,回归佛陀本怀,推出全人类共同需要的佛教来。」吁请身为汉传佛教子弟的吾辈,应当团结各系统佛教,乃至推动不同宗教间的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保障全体人类的福祉。
方丈和尚果晖法师同时还以「回归佛陀的本怀,和谐世界、众生共荣;阐扬禅佛教特质,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祝福本届世界佛教论坛能持续推动、带领实现「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的举办理念。
摘录自 |法鼓山官网
本文已由版权所有者授权转载
微信扫描关注
提升人的品质 建设人间净土
弘传法鼓山
心灵环保之理念
圣严法师所教授之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