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晏读写:自然与人生

文摘   2023-05-10 20:22   安徽  


自然与人生(节选)

[]德富芦花


大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面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漂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翁,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惟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含义。


大海日出

撼枕的涛声将我从梦中惊醒,随起身打开房门。此时正是明治二十九年十一月四日清晨,我正在铫子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凌晨四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只有澎湃的涛声。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蒙蒙东天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睫,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晓月、灯塔,自然地黯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忽然,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高根风雨

今年五月中旬,我在耸立于伊香保西边的高根山峰顶,侍草而坐。

前面,大壑赫然张开巨口。隔着这条沟壑,左首耸立着榛名富士,右首耸立着乌帽子岳。两山之间,夹峙着榛名湖,水窄如一幅白练。湖的对面,扫部岳和鬓栉岳等高山临水而立,将湖面映衬得更加低平。乌帽子岳右面是信越境的群山,雪光灿灿,如波涛绵亘于天际。

近处诸山,呈现出一派绛紫色的肌肤。其间,屹然耸立于大壑之旁、嵯峨挺拔的乌帽子岳,山头皆由峭立的碧石织成。山肌历经风雨霜雪的剥蚀,形成条条襞沟。适值五月中间,春天来到了山中。山表和山腹的襞沟里长满了枹类植物,青叶如织,恰似几条青龙蜿蜒下山而来。又像饱涨的绿瀑,从榛名富士山麓跌落下来,汇成绿色的流水,一起奔注到右边的大壑之中。壑底立即腾起几座小山,掀起绿色的余波。

时候正是午后二时许。空气凝重,闷热。西边天空露出古铜色。满眼青山,沉沉无声。吓人的寂静充盈着山谷。

坐了片刻,乌帽子岳上空,浓云翻卷,色如泼墨。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殷殷雷鸣,为即将袭来的暴风雨敲响了进攻的鼓点。顿时,空气沉滞,满目山色变得忧戚而昏暗。忽然,一阵冷风,飒然拂面。湖水声,雨声,摇撼千山万谷的树木枝条的声音,在山谷里骚然而起,弥漫天地。山岳同风雨激战,矢石交飞,杀声震耳。

抬眼远望,乌帽子岳以西诸山,云雾蒙蒙,一片灰蓝。这里正当风刀雨剑,激战方酣之时,国境边上的群山,雪光鲜亮,倚天蹈地,岿然矗立。中军、殿军排列二十余里,仿佛等待着风雨的来袭。宛如滑铁卢的英军布阵,沉郁悲壮。使人感到,处处浸满大自然的雄奇的威力。大壑上面,突现着一棵古老的枹树,一只枭鸟兀立枝头,频频鸣叫。

已而,雷声大作。云在我的头上黑黑地遮蔽着。风飒飒震撼着山壑。豆大的雨滴,一点——两点——千万点,噼噼啪啪落下来。

蓦然间,我冲出风雨雷电的重围,直向山口的茶馆飞跑而去。


碓冰流水

为探寻秋的踪迹,某年秋季的一日,我独自从轻井泽出发,沿古道而行。距碓冰山峰四里之遥,红叶已经散尽,落木寒山,翠松几点。消散之致,可画可歌。

再向下走,满山皆是枯萎的芒草。不由感到“秋老群山亦白头”了。这时,浅间山顿时阴暗下来了。山脚日影明丽,而山头却点点滴滴,秋雨落到了帽子上。我一边走一边吟诵:“时雨霏霏下,独行萱草山。”一阵秋雨,遍山芒草沙沙作响。声如人语。举伞伫立片刻,阵雨戛然停歇,只剩下一片静寂,周围仿佛空无一物。“山中人自正。”这话说得有理。正当我心清如水的时候,不知打何处传来清越的响声,萧萧而起,飒飒满山。啊,这就是远处碓冰河的流水穿过谷底的声音吧。


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午前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荡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蓝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

海,山,仍在沉睡。

惟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

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

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

看吧,请不要眨一下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了。一分,——两分,——肩头,——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

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到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已一派桃红。

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回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江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

海已经醒了。

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气渐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眼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变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山百合

后山山腹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中间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转眼之间,很快开满山麓,含笑迎风。而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多。

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不易发现。

归来站在自家庭院里眺望,百花含笑,要比茅草秀美得多。

朝露满山,花也沉沉欲睡了。

黄昏的风轻轻吹拂,满山茅草漾起了青波。花在波里漂浮,宛若摇曳在水里的藻花。

太阳落了,山间昏暗起来,只剩下点点白花,显得有些惨淡。

住在东京的时候,曾经就百合有过如下的记载:

早晨听到门外传来卖花翁的声音,出去一看,只见他担着夏菊、吾妻菊等黄紫相间的花儿,中间杂着两三枝百合。随即全部买下,插入瓷瓶,置于我的书桌之右。清香满室。有时于蟹行鸟迹之中倦怠了,移目对此君,神思转而飞向青山深处。

夏季的花中,我最爱牵牛和百合。百合之中尤其爱白百合和山百合。编制百花谱的许六翁,一口咬定百合为俗物。然而,浓妆艳抹的红百合,又怎能包括清幽绝伦的白百合呢?不要把我当做似是而非的风流人物吧。身处于人如云事如雨的帝都的中央,处于忙里更忙、急中更急的境遇的中央,心境时常记挂着春芜秋野之外的事物。对于一个不事农桑的人来说,买花钱就是我的活命钱。

我自从买下这瓶百合花,白天作为案旁密友,夜里拿到中庭,任凭星月照耀,夜露洗涤。早晨起来打开挡雨窗,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此君。一夜之间,减少了几个蓓蕾,增添了几朵鲜花。我从井里打来新水浇灌。水喷洒着花叶,带着粒粒露珠,随后放置于回廊之上。绿叶淋水,青翠欲滴,新花初放,不含纤尘。日复一日,今天蓓蕾,明朝鲜花。今日残花,为昨天所开。热热闹闹开上一阵随即衰落,花座渐次向梢头转移。看吧,六千年世界的变迁,从这枝百合花的盛衰上也可表现出来。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的那个时候。夏还是浅浅的。我没有人相伴,时常一个人孤独地登上海边的山岭。镜之浦平滑如明镜,浮着一两点小船。矶山的绿色同海色相映照。四处邈无人声,只有阳光充溢天地。矾山渐次投入海面的部分,略显突兀,露出了岩石的肌肤。坐在这座山岩之上,白日亦可入梦。这时,一阵香风悄然而过,回头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的背后。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相州山的那个时候。这地方即使一抔黄土也包含着历史。在倚山茅屋旁边,陡峭的石壁之上,幽深的古老洞穴里,古代英雄长眠的地方,细谷川流经之地,杉树阴下,小竹园中……随处都能看到白色的花朵。有时遇到背草的儿童,草篮上也插着两三枝。有时走在蛙声如鼓的田间小路上,猛然抬头,看见前面有饭粒般的青山。遍山萱草丛生,犹如山岳女神的头发,其间到处点缀着无数山百合,简直像自己亲手簪上去的。无风时,天鹅绒般的绿毯上织满了白色的花纹。一阵风吹来,满山茅草绿波摇荡,那无数白花宛若水面上漂动着的浮萍。

对花沉思,想起那次夏山早行的时候。山间早晨雾气冷,单衣更感肌肤寒。路越走越窄。山上松椎繁茂,山下细竹丛生。披草而行,满山露水尽沾裳。微风过后,送来一阵幽香。定睛细看,一枝山百合杂在细竹丛中开放。蹚着齐膝的露水将它攀折。花朵如一只白玉杯,杯中夜露顿时倾注下来,打湿了我的衣裳。亲手折花,清香盈袖。

对花沉思,想起那高洁的仙女的面影。清香熏德,永葆洁白之色。生在荒草离离的浮世,而不杂于浮世。她虽然悲天悯人,泪滴凝露,面对忧愁,但时常仰望天日,双目充满希望的微笑。它生在无人知晓的山中,独自荣枯,无以为憾。在山则花开于山,移园则香熏于园。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过世,归于永恒的春天。这天使的清秀的面影,不正是白百合的精神所在吗?

案头一瓶百合。我每对之,则感到神游于清绝幽胜之境。每有邪思杂念,看到此花则面红耳赤。啊,百合啊,两千年前,你开在犹太人的土地上。你在人的眼里,是永远传递真理信息的象征。百合啊,你开在一个陌生国家的园圃里。百合啊,愿你将清香一半分赠予我吧!


作家简介

德富芦花(1868-1927),日本近代小说家、散文家。少年时期受自由民权运动的熏陶,性格比较叛逆,后皈依基督教。其成名作《不如归》以及《黑潮》,都从批判的角度出发,揭露了明治政府的奢侈和专横,轰动一时。在日本的黑暗统治时期,大多数文人都闭口不谈,只有德富芦花敢于仗义执言,树立了正义的高大形象。

德富芦花的散文是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典范之作,成为日本对国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在芦花笔下,人类赖以生息的自然界,始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飘渺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简要赏析

德富芦花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大多短小而富含深意,常常在自然与人生的对话与中给人以思考和美的享受。他的散文一方面有着东方传统式的表达与意蕴,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技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美感。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大自然这个特定的存在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与我们相面对,而高明的作家,总是能用他们朴素而真诚的心灵与笔触来描绘大自然。德富芦花的散文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多种描写手法,呈现出他眼中的自然万物,为读者带来不同层面的美的享受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而短暂的。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大元版图、盛唐悲歌,今夕何在,潺潺流淌着的唯有这大自然的河水。有月也好,无月也罢,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源源不绝,永远奔流。

绚烂的黎明,奇诡的飞云,广袤无垠的落霞,含笑迎风的山百合,再加上作者对生命对历史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


或许你读过很多散文,但是绝对没有一种能让你如此投入进去。因为它不是文字砌成的监狱,把所有的东西都囚禁在文章里;因为作者将为你打开一扇门,你将进入一个最接近上帝的世界。因为最接近上帝的世界,就是自然的世界。

一个在城市中害怕迷失自己的人,一个希望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当得知有这么一块仍然存在的净土,便不假思索地带着妻子举家迁居于此。德富芦花在他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

我们的这种生活,虽然远离尘嚣,却可以听见树木说话,溪中的流水便是大好的文章,一石之微,也暗寓着教训,每一个事物中间,都可以找到些益处来。

他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文章中,他不是一个画家,而只是画中景物的一部分。一个钓叟、一个出游者,他把自己融入了画中。从那冷静的笔触中,流淌下来的是一个个稍纵即逝的场景,作者将一颗颗流星采撷下来,放入了自己的书中。那是一种带着无限热情的冷静,难能可贵。

或许这一点还不能完全吸引你,或许有很多作家都能做到,甚至包括读者自己。但德富芦花的散文是不能被复制的。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写作技巧,仿佛一切都在于不经意之间,达到圆润的境界,很像王维的诗。

在《自然与人生》这部书中,每篇小文最长不过一两千字,短的可能只有三四行。没有极其壮大的,所谓崇高的意象,有的只是对生活来说极为平常的景象。但就在这小小的篇幅内,作者将促使读者调动你所有的感觉,你能感觉到河的流淌,林的寂静,鸟的鸣叫和花的芬芳。他给你指引了一条通向自然的道路,需要的只是你自己去寻觅。作者在其中只是很平静的观察者,他没有说话,但他告诉你的,胜过千言万语。他给你的,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世界,而不仅仅只限于书中每一页的那几行字。

作者通过自然告诉了我们一种恬静的人生态度,不为世俗所累,静静坐在河边垂钓,钓那个属于自己的感觉。摆脱世间的是是非非,得到静谧,不正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人最渴望的么?有时候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都能让我们感动半天。而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毫无顾虑地去亲近自然,享受人生,其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在我第一次阅读《自然与人生》的过程中,有朋友曾经问我,“你在看什么书?”。我不经意中回答他:“我在看一幅画。”的确,他的散文就是这样。向人描绘一个景物并不难,但是让人细读这些文字就能进入一个画的世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下面是他书中的一篇《初午》:

初午鼓声咚咚。梅花已经有六七分,麦苗只有两三寸。村村都插着“奉献稻荷大明神”的旗帜。男女儿童换上鲜洁的衣裳来往于途。家家请客。人人尽醉。

有一种诗的感觉不是吗?短短的几行字,能让你尽忘了都市中的喧嚣,一种淡淡的乡土气息迎面而来。

读完以后,我已经醉了,你呢?或许“人人尽醉”一词,也是写给读者的吧。静静地回忆自己小时候曾经拥有过的对于节日的感觉,是不是很亲切?

这篇文章就如同我国的山水画,通过一系列的散点透视,去写一个极富生活气息的场景。因为短短几行字,让我们有无限遐想的空间。就像国画中的随意几笔,就能让我们看到无穷的景象一样,简明而直观,干净的文字中给人以无穷的乐趣。我们不用去思考,只凭自己的感觉去寻觅属于自己的美好。让我们能够摘下面具,去做回一个感性的人,这就是德富芦花散文的魅力吧。

象这样的文章,这个集子里还有很多,比如说《立春》中的“潮退,沙广,海狭,水低”,是不是有点“枯藤老树昏鸦”的味道?如果你厌倦了世俗的喧嚣,如果你的心向往自然的旷达,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你所想要的世界,每个人都能找到心灵得以沉醉的港湾,在其中我们能忘掉很多让我们不开心的东西,打开想象的窗户,去尽情感觉心灵的宁静。读德富芦花的散文是不会疲倦的,因为那短短的几行就是心灵的闪光,就是进入自然世界的一道门。

华晏读写
读透世态,写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