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一直以来都有开设写作课的传统
连期末作业都是写小说
从公选课到通选课
从不投点也不会掉课
到许多同学将99个意愿点全抛而出
只为“砸中”这门心仪课程
究竟是什么课这么受欢迎?
如果给你一个提笔写作的机会
你会选择这门课吗?
“小说鉴赏与写作”是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樊迎春老师2023年春天开始开设的课程,主要的目标是培养文学创作方面的人才,为爱好文学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个平台。这门课需要在期末提交一篇个人原创小说,吸引了大批热爱文学的同学选课,2021级国际关系学院的杨璇就是其中之一。
△课堂上的樊老师
“那是一九三七年的南京,十一月二十一日,午夜丑时。
一缕船灯的光飘在阁楼顶上。”
1937年,饿殍遍野,战火纷飞
修道院中人心惶惶,香港都市精致繁华
李先生、陶儿姐、永旭、文洋、汉斯
回忆、想象和梦境的交错混杂中
五个人,百般纠葛,两组故事上演
……
△《十月杂志》封面、目录
第一节课,樊迎春就跟同学们解释为什么不选择外国小说作为鉴赏文本。她认为,阅读外国作品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翻译的,比如很多人说喜欢村上春树的文笔,但其实他们可能喜欢的是译者林少华的风格。她还是想要先从中文小说开始,让初学写作的同学鉴赏用母语创作的作品。而对于选定文本的时间范围上,樊迎春认为50年代到70年代的作品,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大家读来会有知识和审美原则上的疏离感,所以她会更多选择80年代之后的作家作品。
限定好范围后,樊迎春主要的两个文本筛选标准是文学史中的文学思潮和作品的文学主题。文学史上的已经达成共识的文学思潮,比如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等,都是依赖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政治背景出现的,在鉴赏过程中,樊迎春会补充很多文学史知识,讲述作家为什么要这么写作、想要反映什么样的时代问题和精神困境。而在另一个标准下,课程所涉及的文学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爱情、历史、现实、科幻等等。除此之外,作家的性别、年龄、风格取向等都会被她纳入考量,尽量做到容纳更多背景、风格、类型的文本,“选文本得苦思冥想好几夜。”
△张芷涵的作品刊登在《十月》杂志上
张芷涵非常喜欢樊迎春老师,樊老师虽然会带领大家鉴赏经典文本,但也允许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评论和情感。作为当代文坛的年轻评论家,“樊老师的责任感和主体感很强,她审视的目光不仅放在文学作品上,也放在自己身上,是一个很包容也很谦逊的老师。”
△课堂讨论
除去老师和同学们对于经典篇目的鉴赏与分享,对于期末作品灵感和大纲的讨论也是课程的重要环节。“每个同学的创作冲动或者创作动机,都是他们最原始的天赋。”所以樊迎春非常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并希望他们能在小说鉴赏和参与课程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让创作冲动转化为成熟的作品。
△杨璇的作品刊登在《十月》杂志上
张芷涵的第一版作品在讨论后就彻底停摆,无法推进,但她仍旧非常感谢当时讨论的同学们,他们都提出了抓住要害的问题。修改过程中,她特别注意了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地思考怎么让细节更动人一点、更有冲击性一点,怎么更好地处理主人公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极大推动了最终版本的成稿。
“请永远相信文学。”
这是“小说鉴赏与写作”每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最后一页PPT上的一句话。
樊迎春无数次对同学们说,什么是文学?没有人会给你一个答案。但是她觉得,于她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答案,她想要不断去了解每一个关于文学的答案,如果一学期30个学生,她就有30种答案,上三次课,就有90种答案。这门课永远能够更新她对文学的看法,她永远能够发现更多对于文学有热忱的同学,“他们的这种热忱和我,和我的上一代,都是不同的,这让我自己很兴奋,也很期待下一次的答案。”开设这门课,也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为文学正名,为写作正名。
△樊迎春和导师陈晓明在博士生毕业典礼上的合照
樊迎春也想告诉更多的同学们,写作虽然需要天赋,但写作也是可以训练的,甚至训练更为重要。她想通过自己的课程、知识和理论来帮助同学们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优秀写作者的状态。
这是樊迎春最大的两个课程目标。她还无法回答自己是否完成了课程目标这个问题,“路还很长,只能说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不知道将来能不能真的培养出优秀的作家来,但我觉得至少对我自己,对他们来说,都能有小小的进步。”
课程结束的时候,张芷涵给樊迎春老师发邮件表示感谢,因为这门课的写作机会,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和方向,“小说和文学就是给予我以拯救,给予我以信心和希望的”。樊老师表示自己很庆幸找到了文学和教学的空间,希望她自己的幸事也能够偶尔成为张芷涵同学的幸事。这封邮件,让张芷涵一度热泪盈眶。
△邮件内容
“只要文学还能够通到人这边,还能通到同学这边,无需宣传,这个课永远不会缺人。”而对后续选课的同学,张芷涵表示,积极地去参与,把自己放置在文本和课堂当中,这门课会成为你这个学期、你的大学生涯,乃至于你的人生的一份快乐或者是感动。
未来,“小说鉴赏与写作”这门课将会继续面向全校师生开设,樊迎春也希望自己能多选一些没有尝试过的文本,不断探索同学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以及对文学的看法,她希望能与更多热爱文学的同学相遇,尽自己的力量,带领大家创作属于他们所处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课堂合影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文字 | 李萌春、王棣晶、刘健舒、王玺茜
图片 | 樊迎春、李萌春、张芷涵
排版 | 吴泓仪
责编 | 陈蕾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