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今年30岁,坐标上海,在一家私企做HR。这家公司她干了五年,虽不算顶尖岗位,但胜在稳定。可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的下午,她突然收到了一封“内部竞聘通知”。
“为了优化组织结构,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路径,公司决定组织内部竞聘……”
阿丽盯着通知,看似公司在给大家创造机会,但她的第六感告诉她,这背后没那么简单。
果然,饭桌上的小道消息佐证了她的猜测。竞聘意味着每个岗位重新分配,职位有高有低,谁拿不下岗位,可能直接被调岗降薪,甚至没了位置。
她想了整整一晚,第二天决定去探探虚实。
竞聘的套路,比你想的更深
当阿丽找主管了解竞聘规则时,发现事情远比邮件描述得复杂:
如果竞聘失败,原岗位可能被顶替。
不仅如此,竞争上的是更差岗位,薪资也要随之下调。
而所谓的“规则”,并没有具体说明竞聘失败后的后续安排,唯一明确的就是:所有人都必须参加。
她再一次验证了自己的直觉:这是裁员的另一种形式。
在这样的局面下,不了解规则、贸然参赛,就是在为别人铺路。阿丽越想越后怕:“不行,我得想办法保住自己的饭碗。”
阿丽的“三步保饭碗计划”
阿丽不愧是HR出身,她一边研究公司政策,一边琢磨对策,终于整理出一套“三步计划”。
第一步:摸清规则,避免掉坑
她仔细查阅劳动合同,反复确认了一件事:竞聘失败后,公司是否有权直接调岗或降薪?答案是否定的。劳动合同里明确写着,岗位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才能生效。
所以,她向公司提出正式书面咨询:“如果竞聘失败,我是否可以保留现有岗位?”得到的答复模棱两可,但这足以给她抓住主动权的空间。
第二步:拒绝无把握的竞聘
阿丽明确判断,这场竞聘就是变相淘汰。她知道自己的岗位有很大可能成为别人的目标,而竞选其他岗位几乎没有胜算。
于是,她用最“正规”的方式提交了一份书面声明:“本人尊重公司决策,但因规则不明,不同意参加此次竞聘安排。”
她还附上了劳动合同中关于岗位调整的相关条款,这不仅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一次勇敢的拒绝。
第三步:保持独立决策,顶住压力
很快,风声传到她耳边:全部门就她一个人拒绝参加,领导对她颇有微词。阿丽淡定回应:“公司规章制度我一定服从,但此次竞聘涉及到个人利益,我有权拒绝。”
即便同事们陆续签字参赛,阿丽依旧站稳立场。她知道,自己才是对这份工作最有决定权的人。
结局出人意料
两周后,竞聘结果公布。果然,大部分参与者被调整了岗位,有人加薪,却也有人降薪、被迫转岗。而阿丽却因为她的坚持,保住了原岗位,甚至让领导对她的专业性刮目相看。
事后,阿丽感慨:“这次风波让我明白,职场套路深,但只要你足够清醒,足够勇敢,就能守住自己的底线。”
写在最后
职场就像一场博弈,很多时候,规则都是别人定的,但底线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该拒绝时果断拒绝,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