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家藏方之慢性乙型肝炎方:复肝汤

文摘   健康   2024-08-31 07:35   陕西  
组成:柴胡9g 白芍15-30g 赤芍15-30g枳壳9-15g 党参15g 茯苓15g 炒白术9g 丹参15-30g鳖甲15-30g(先煎)牡蛎30g(先煎)虎杖15g鸡内金15g绿萼梅15g薏苡仁30g甘草6g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常见乏力,肝区疼痛,纳差,腹胀,厌食油腻,腹泻等症,属于中医“胁痛”、“肝着”范畴。本病病机错综复杂,毒侵、正虚、气郁、血瘀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正气虚则毒邪难去,毒邪不去则正气难扶;郁不解则血难通,血不行则气必滞。其病理改变往往由实致虚,由郁致瘀。肝郁脾虚是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与核心病机。最早《难经·七十七难》言“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金匮要略》发展详述了该学说,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示了肝病传脾的一般规律和肝病实脾的重要性,以此说明肝郁脾虚在慢性肝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病机中的重要性。治疗上应注重几点:一,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湿热疫毒之邪人侵,蕴积体内,故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原则,且“祛邪务尽”。二,分清虚实,调节脏腑功能,肝宜疏,胆宜利,脾宜运,胃宜和。三,肝以阴血为养,肝肾同源,久病之体更宜注重滋养肝肾,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存阴贯穿全程。四,肝病不离血瘀,重视活血化瘀法,活血药物须平和持久,不用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峻烈猛浪破血之品以图快功,而是采用丹参、桃仁、泽兰、水红花子、鬼箭羽等活血祛瘀较为平和之品,并在性味上注意甘苦寒温搭配。如遇动血之证,慎重选用化瘀止血药。五,化痰不容忽视。因为痰浊阻滞可加重血瘀。常用药有薏苡仁、浙贝母、旋覆花、瓦楞子等。六,益气适时运用。采取重用黄芪以补气不碍湿。七,灵活多法联用,将益气养阴、疏肝柔肝、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诸法融为一炉。先贤叶天士有“治肝之法无非治用治体”之说,前人所创治肝法多达数十种,但对迁慢肝炎最有意义的则是养肝和疏肝两法。肝藏血,肝肾同源,肝体阴而用阳。滋阴养血培补其肝体是为治本,在此基础上疏其郁滞之气血,肝气得疏,脾胃升降随之可复,湿热内蕴亦可消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诸药合用,随证加减,圆机活法,屡试屡效。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所有家藏方只是提供一种个人经验视角,用以整理经验集成,亦盼有识同道交流,临证时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变化,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不用是药,其中加减变化,药之增减,灵活复杂,医者须明,中医诊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非按图索骥,疾病常复杂,用药须谨慎,个体常有差异,请勿擅自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医生简介

王利,字厚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VIP科特聘专家,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先后师从陈桂生、常江、张卫华三位教授,长期收藏研习中医经典书籍5000余册,临床上宗李东垣《脾胃论》理念,治病重视頋护脾胃,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中医各科疾病,从医十余年,服务患者10余万人,在患者中有较高的影响及良好的口碑。

大家好,我是王利医生,字厚朴,吾年少时求医被拒,继而立志从事中医,不觉间已耕耘岐黄事业十年有余,每思从业艰辛,未敢片刻松懈,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医路几经坎坷起伏,先后师从数位名家,长期收藏研习中医书籍5000余册,终有所思所悟,收徒传道授业解惑之愿久矣。几经筹备,我将独立讲授18门中医学科,临床出发,注重实践,中西汇通,衷中参西,面向全国,收徒传道。有意向者,添加微信。

开设课程暂拟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肿瘤学》、《中医男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食疗学》、《黄帝内经》、《中医临证高效方99讲》

18门课的教材由我本人亲自编写,融合国内名老中医及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而成,凡确定为徒者,每门学科人手一册。授课教程每3年更新一次,凡徒弟者,后期更新的教材皆可免费领取一套。授课方式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两种形式,西安市内的徒弟可现场听课,省外市外的徒弟,可线上听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凡徒弟学业上有所困惑,皆尽其力帮其解答,以期促其医术不断提升。我所学者,皆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徒者,须尊师重道,敏而好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祖国医学的传承发扬不断努力。


擅长治疗:

1.内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胃炎、口苦、便秘、慢性腹泻、痛风、高尿酸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失眠、耳鸣、面瘫、慢性肾炎、肾功能异常。

2.各种肿瘤: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卵巢癌等。

3.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妇科炎症,带下病,产后诸病,更年期综合征。

4.儿科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腺样体肥大,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及便秘,小儿遗尿。

5.疼痛疾病:慢性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腰肌劳损、肩周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6.各科疑难杂症。

扫一扫添加个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视频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王厚朴随谈

王厚朴随想录

疯狂厚朴哥

                                        

衷中参西王厚朴
分享从医路上的所思所想,中西汇通,衷中参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