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好故事
为充分展现我所在推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液体动力公司、建设航天强国工作中的担当作为,生动讲述我所广大干部职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航天精神、弘扬动力文化的鲜活故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激励鼓舞全所干部职工奋勇建功,用实际行动传承发扬航天精神,所举办了“动力好故事”比赛,参赛作品将陆续进行展播,供大家阅读学习。
怀念阎殿甲同志
阎殿甲同志是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优秀的科技人员,涡轮泵专家。2003年在办公室研究载人航天九二一工程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享年68岁。如果老阎活到现在,将近90岁。他去世太早了,每每想起,总感到惋惜。我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同志,愿意将阎殿甲同志介绍给年轻一代。
老阎原籍河北省涿州市,1935年生人,1954年到北京航空学校读书,1957年毕业之后分到当时的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现役军人。当时国防部五院刚成立,新来的技术人员对导弹技术一无所知,大家都是从头学习,老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的知识,进步很快。当年这一批青年学子,都是我国导弹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和老阎一起从北京航校分到所里来的学生如卢克忠、陈玉新、周家利、崔仕信、陈其政等十几位同志,都成了本单位的骨干、精英。老阎在所参加过液体火箭发动机多个型号的研制,民用高速泵,温控系统循环泵也都有他的足迹,并且发挥了重要骨干作用。老阎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他挚爱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是奋斗的一生,闪光的一生。
在某发动机的研制中,老阎担任涡轮泵工程组的组长。这个发动机是用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是我国第一台低温推进剂发动机。由于液氢沸点是-253℃,液氧沸点是-183℃,超低温带来的材料、密封、汽化、结冰、汽蚀等新的问题。老阎作为工程组长肩负着研制液氢液氧涡轮泵的重任。研制过程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譬如液氢轴承断裂的问题,一时间液氢轴承成了发动机的拦路虎,是发动机研制中遇到的第一个技术难关。1978年5月院领导下达了攻关令,任命阎殿甲同志为攻关组组长,由我所和其他单位联合攻关。在仔细分析故障情况并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由我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攻克了液氢轴承故障难关,保证了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并于1980年荣获了国防科工委成果四等奖,1984年荣获航天部QC活动二等奖,1985年荣获航天部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后来又遇到氢氧涡轮泵的“次同步共振”问题,这一问题应该说是头号难题。1980年9月的一次试车中,很短时间就发生了涡轮处的轴承和相关零部件严重破坏,并伴随有异常强烈的振动,接着在1980年11月发动机试车时涡轮处的轴承和相关零部件又出现了同样故障。这种由强烈振动引起的严重故障共发生了多次,它严重影响了工程的研制进度。面对“次同步共振”难关,阎殿甲和他的同志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满怀激情投入到攻关中去。由于故障原因一时难以查清,于是采取边试验边认识的方法来攻关,先后提出了多种方案进行试验。后来阎殿甲同志从资料中获悉,美国航天飞机也曾发生过“次同步共振”。在分析我们的“次同步”和美国的“次同步”之后,阎殿甲同志和丁增杰同志提出了弹性支承的方案,经过试验这个方案解决了涡轮泵“次同步共振”的难题。阎殿甲、丁增杰和其他同志一起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1984年我所响应中央号召搞军转民,把军工技术推广应用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阎殿甲同志带领工程组要用航天高速泵的技术开发民用高速泵。航天涡轮泵就是高速泵,由一个涡轮带动两个泵,由于转速不同,中间有一个齿轮箱减速,而民用高速泵由电机驱动,靠增速箱增速,增速箱和减速箱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具有研制高速泵的技术基础。当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石化、化工的上百套设备,其中高速泵主要是美国胜达因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而这些设备已运行了一段时间,急需备品备件,零星进口的备品备件比引进整套设备时贵得多。老阎他们到石化厂宣传航天的技术优势,愿意为企业服务。于是企业把备品备件交给他们做。因为胜达因公司未在中国申请专利,做备品备件并不违反专利法。备件上线运行合格后,企业就委托他们做整机。1992年,他们为燕山石化化二厂开发了GLB-L1-33/472高速泵,荣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开发了GLB-L2-6/350高速泵,荣获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为北京化工二厂开发了GLB-W2C-2.3/265高速泵,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任务。随着我所高速泵进入市场,引起美国胜达因公司的关注,他们曾四次来人访问,洽谈合作事宜。我曾和阎殿甲、侯正臣、吴玉珍二次去美国胜达因公司回访,商讨合资问题。最后对方以我方为国有企业不愿合资。在此之后他们的产品再未进入中国市场。阎殿甲同志开发的高速泵,现在仍然是所里的主导产品,不过后来者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1992年9月21日,国家决定搞载人航天工程,并决定采用运载火箭发射飞船的方案,将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载人,就要有生命保障条件,靠热控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热控系统就是利用热控介质,在热控回路中循环流动,将航天员和仪器仪表产生的热量传给外部辐射器,由外部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出去,以保证舱内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给航天员和仪器仪表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我所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又是国家特种泵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所以总体部把热控系统的主要单机委托我所研制,然后由总体部搭成系统。我们研制的单机先后有温控阀和循环泵共十三种产品。我作为工程的总指挥,经历了研制的全过程。
循环泵是热控系统的心脏和动力,是最关键的单机,以阎殿甲同志为首带着年轻人进行研制。设计之初,我们得到的只是一张俄罗斯联盟号循环泵的外形图。经过方案论证,确定采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离心泵的方案。循环泵的特点是小流量、长寿命、高真空。流量小、扬程低,就决定泵的效率不高,但是飞船上的能源是宝贵的,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效率。长寿命的关键在于轴承的寿命。高真空,要求漏率低,由于泵的尺寸小,安排动密封有困难,只能从电机结构上想办法。为了提高泵的效率,对不同的叶轮与扩压器作了四种方案,最后,将泵的型式由部分流式改为全流式,将同心圆螺壳改为阿基米德螺线壳,功耗降低了20%以上。轴承方案有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最终采用滚动轴承即陶瓷球方案。为了保证氦检漏指标,取消了泵的动密封,采用屏蔽式电机结构,轴承和电机由泵送介质冷却,在电机密封和轴承冷却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为了研制循环泵,专门建立了一座试验台。循环泵的产品生产出来,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专门来看了一次,称赞我们的产品比俄罗斯的产品小巧一些。老阎研制的循环泵圆满完成神舟飞船、空间站、探月等各种型号的任务,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2003年2月8日,也是当年春节过后的第一天,他正与室主任樊启俊同志商量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时,不幸心脏病复发倒在了办公室,享年68岁。这位把一生献给航天事业的老专家,在每个工作时期都能闪光的老同志倒在岗位上,他的去世是所的重大损失,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文字:于继曾
编辑:马丽娜
校对:陈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