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世系表思维导图

文摘   2024-08-26 19:15   广西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后的一统王朝,也是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他于隋朝末年以“志在尊隋”为名在晋阳起兵,于公元618年称帝建国,建都长安,开启了李唐王朝统治中国的历史。唐朝的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疆域辽阔,东起日本海、西至中亚咸海、北括贝加尔湖、南至越南顺化一带,达到了中国古代疆域的鼎盛时期。唐朝历时289年,期间共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

唐高祖李渊
李渊,字叔德,生于公元566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北周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谙政治军事之道。在大业十三年(617年),面对隋朝的腐败统治,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迅速壮大实力,最终成功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在位期间,致力于稳定政局、恢复生产,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国家逐渐走向繁荣。他成功统一了国家,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唐朝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李渊还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世民。他晚年生活较为平淡,于635年病逝,陵墓为献陵。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598年,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武德九年(626年)他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登基为帝,开启了唐朝的贞观之治时代。
在李世民统治时期,他平定了四方割据势力,征服了东突厥等强敌,被尊称为“天可汗”。他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如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等,使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世民在位期间还进行了多次对外扩张战争,使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才能被后世广泛赞誉和传颂。他于649年去世,陵墓位于昭陵。


唐朝前期疆域图

唐高宗李治
李治,字为善,生于628年,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现了永徽之治,延续了贞观盛世的繁荣局面。他注重政治清明和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国家更加强大和富裕。
同时,李治还积极对外扩张,使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最大。他立武则天为皇后,并在晚年时期由于健康恶化而逐渐将政权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在掌握政权后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治于683年去世,陵墓为乾陵。

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生于显庆元年(656年),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弘道元年(683年),其父高宗驾崩后,李显即位为帝,成为唐朝第四位皇帝,时年二十五岁。然而,他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同年即被母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神龙元年(705年),趁着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迎立李显复位。复位后的李显试图重振朝纲,恢复李唐王朝的正统地位,但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强大的外戚势力,他的努力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景龙四年(710年),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终年五十五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李显在位期间,虽然个人政治才能有限,但他的复位标志着武则天时代的结束和李唐王朝的短暂复兴。然而,由于他未能有效遏制外戚势力特别是韦皇后的干政行为,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后改名李轮、武轮),生于龙朔二年(662年),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两次登基为帝还两次禅位于人。文明元年(684年),李旦在兄长李显被废后即位为帝成为唐朝第五位皇帝;然而仅过了两年他便在武则天的胁迫下禅位于母后自己则降为皇嗣。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复立李旦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后李旦再次降为相王。景云元年(710年)中宗驾崩后李旦在太平公主等人的支持下第三次即位。

李旦在位期间虽然时间不长但他成功地平定了因中宗去世而引发的政局动荡稳定了朝局。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培养和支持有才能的子孙后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李旦的支持为李隆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为了避免内部纷争主动禅位于儿子李隆基自己则退居太上皇之位。开元四年(716年)李旦病逝于百福殿享年五十五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葬于桥陵。

武则天武曌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名珝生于武德七年(624年)逝世于神龙元年(705年)。十四岁时她因美貌出众被选入皇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并获赐名“武媚”。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永徽二年(651年)因高宗李治的召见而重返宫廷并逐渐获得宠幸。此后她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手腕逐步掌握了唐朝的政权并于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她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她还注重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和发展。然而她的统治也充满了争议和批评因为她篡夺了李唐王朝的政权并残酷镇压了反对她的势力。
神龙元年(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等人的发动政变下武则天被迫退位由中宗李显复位。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逝世于宝应元年(762年)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之一。先天元年(712年)他接受父亲睿宗李旦的禅位正式即位为帝时年二十七岁。
李隆基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和发展。他通过唐隆政变诛灭了韦后集团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他重视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加强边防建设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然而晚年的李隆基因怠政加上政策失误导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国力大损。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破长安后李隆基逃往蜀地避难太子李亨则在灵武即位为帝遥尊他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李隆基病逝于长安神龙殿享年七十八岁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葬于泰陵。

唐肃宗李亨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嗣升,生于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在安史之乱中,面对叛军的逼近和朝廷的混乱,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自行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领导全国军民抵抗安史叛军。这一举动不仅稳定了人心,也为后续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李亨登基后,迅速调集各地勤王兵马,任命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为统帅,对叛军展开了全面反攻。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然而,晚年的李亨逐渐沉迷于享乐,宠幸张皇后,并纵容宦官干政,导致朝政日益腐败。他的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中央集权,也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762年,李亨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葬于建陵。

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生于726年,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豫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肃宗去世后,他继承皇位,继续致力于国家的恢复和重建。
李豫在位期间,不仅成功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两京,还着手解决藩镇割据问题。他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削弱了藩镇的势力范围,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他还诛杀了权宦李辅国、鱼朝恩等人,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豫也逐渐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的晚年政治生活相对平淡无奇,最终于779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葬于元陵。

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kuò),生于742年,是代宗李豫的长子。他即位后任用贤相推行改革措施,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谨宦官干政,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恢复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然而他的削藩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四镇之乱与泾原兵变等动荡事件。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德宗不得不采取妥协策略以稳定局势。然而他的晚年生活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日益贪婪自私,导致民怨日深。805年德宗去世享年六十四岁陵墓为崇陵。

唐顺宗李诵

唐顺宗李诵,生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61年),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在位,德宗病逝后,李诵继位,成为唐朝第十位皇帝,时年四十五岁。他的年号定为“永贞”。
李诵即位后,深感朝政积弊已久,决心进行改革。他起用王叔文、王伾等人,推行一系列新政,史称“永贞革新”。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削弱宦官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改善民生,提高政府效率。然而,由于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仅仅在位半年后,李诵的改革便遭遇了重大挫折。宦官俱文珍等人联合部分官僚发动政变,迫使李诵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自己则成为太上皇。退位后,李诵一直处于软禁状态,精神受到严重打击,身体状况也日益恶化。元和元年(806年)正月,李诵在软禁中病逝,享年四十六岁,葬于丰陵。

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在宦官的支持下,李纯即位为帝,成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时年二十八岁。他的年号定为“元和”。
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致力于恢复唐朝的强盛。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面对藩镇割据的局面,李纯果断采取军事行动,平定了多个藩镇的叛乱,使得唐朝的疆域重新得到了统一。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史称“元和中兴”。
然而,晚年的李纯逐渐沉迷于享乐之中,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性情暴烈,对身边宦官责打、诛杀。长庆四年(820年),李纯在长安大明宫中和殿被宦官谋杀,享年四十七岁,葬于景陵。

唐穆宗李恒

唐穆宗李恒,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子。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宪宗驾崩后,李恒在宦官梁守谦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五岁,改元长庆。
李恒即位初期,基本沿袭了宪宗时期的政策,努力维持边境的稳定。他派遣军队继续巩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确保国家的安全。然而,在政治上,李恒并未能延续宪宗的励精图治,反而逐渐显露出其作为君主的不足之处。
李恒喜好游乐,常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朝政的关心日益减少。更为严重的是,他重用宦官,导致宦官势力在朝中迅速膨胀,朝政逐渐走向腐败。宦官们不仅掌握了朝廷大权,还干预朝政,排斥异己,使得朝纲不振,国家机器运转失灵。
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李恒和他父皇一样迷恋金石之药。然而,这些丹药往往含有剧毒成分,长期服用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长庆四年(824年),李恒因丹药中毒而驾崩于大明宫的清思殿,年仅二十九岁。他的庙号被定为穆宗,葬于光陵。

唐敬宗李湛

唐敬宗李湛,生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9年)七月二十二日,是穆宗李恒的长子。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穆宗驾崩后,李湛在宦官王守澄等人的拥立下即皇帝位,时年十七岁,改元宝历。
李湛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政治成就。他沉迷于击鞠(古代马球)游乐之中,对朝政漠不关心。每日里除了打猎游玩就是观赏角抵戏和杂耍表演,对国家的治理和民生问题毫不在意。他的这种态度使得朝政更加混乱不堪,国家机器几乎停摆。
由于李湛的昏庸无能和对朝政的漠视态度引起了朝臣和宦官们的不满和担忧。宝历二年(827年)十二月初二日深夜,李湛在宫中观看杂耍表演时突遭宦官刘克明等人的刺杀身亡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十八岁。他的庙号被定为敬宗葬于庄陵。

唐文宗李昂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后改名昂生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9年)是大和元年(827年)正月即位的唐敬宗李湛的弟弟。敬宗被宦官刺杀后李昂在宦官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改元大和。
文宗即位后深感宦官专权对国家造成的危害因此他决心采取措施削弱宦官势力恢复皇权。大和九年(835年)十月他策划了一场针对宦官集团的政变史称“甘露之变”。然而由于计划不周和用人不当这场政变最终以失败告终反而导致了更多的朝臣被宦官杀害。
“甘露之变”后文宗彻底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权被宦官软禁在宫中失去了自由。他虽然仍然保持着皇帝的尊号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此后他只能依靠诗词歌赋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朝政的无奈。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李昂因病在大明宫太和殿驾崩享年三十二岁。他的庙号被定为文宗葬于章陵。尽管他在位期间试图进行改革和削弱宦官势力但最终未能成功留下了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统治时期。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生于元和九年(814年),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会昌元年(841年),在宦官仇士良的拥戴下,李炎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七岁,改元会昌。他的即位标志着唐朝中期政治格局的又一次重大变动。
李炎即位后,面对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的局面,他决心整饬朝纲,恢复唐朝的强盛。他重用李德裕等贤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会昌灭佛”运动。李炎认为佛教势力的膨胀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和稳定,于是下令拆毁寺庙、没收寺院财产、强迫僧尼还俗,对佛教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这一运动虽然引起了佛教徒的强烈反对和后世的一些争议,但在当时确实加强了中央对宗教事务的控制力。
然而,李炎在晚年也未能免俗地追求起了长生不老之术。他大量服用丹药以求延年益寿,但这些丹药中往往含有有毒成分,长期服用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会昌六年(846年),李炎因丹药中毒而驾崩于大明宫含元殿,年仅三十三岁。他的庙号被定为武宗,葬于端陵。

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生于元和五年(810年),是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他早年曾因受兄弟们的排挤而长期生活在民间,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会昌六年(846年),在宦官马元贽的支持下,李忱即皇帝位,时年三十七岁,改元大中。
李忱即位后,针对朝政腐败、民生凋敝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国计民生。他减轻赋税、整顿吏治、重视农业发展,使得唐朝经济逐渐复苏。同时,他还加强边防建设,多次击败吐蕃等外敌的侵扰,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然而,李忱的晚年也未能逃脱中毒的厄运。据史书记载,他晚年因服用长生不老药而中毒身亡,但具体死因和时间存在争议。他的庙号被定为宣宗,葬于贞陵。

唐懿宗李漼

唐懿宗李漼,生于唐文宗开成八年(833年),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大中十三年(859年),宣宗驾崩后,李漼在宦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时年二十六岁,改元咸通。他的即位标志着唐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动荡和腐败的时期。
李漼在位期间,虽然试图延续父亲宣宗的一些政策,如重视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等,但效果并不显著。他未能有效遏制朝政中的腐败现象,反而因个人喜好享乐而加剧了这一趋势。咸通年间,唐朝的官僚体系日益腐化,官员们追求奢靡生活,贪污受贿成风,导致国家财政空虚,民生困苦。
李漼本人也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朝政事务漠不关心。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园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他还重用一些善于逢迎拍马的奸佞之臣,使得朝政更加黑暗。咸通年间,唐朝的边疆形势也日益严峻,边疆将领贪污军饷、克扣士兵待遇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边防力量削弱,外患频仍。
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李漼病逝于咸宁殿,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庙号被定为懿宗,葬于简陵。懿宗在位期间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朝政腐败和外患问题,但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和朝政环境的恶劣,这些措施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唐僖宗李儇

唐僖宗李儇(xuan),生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是懿宗第五子。咸通十四年(873年),懿宗驾崩后,年仅十二岁的李儇在宦官田令孜等人的拥立下即皇帝位,改元乾符。由于他年幼无知且无法亲政,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宦官手中。
李儇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作为可言。他整日沉迷于游乐之中对朝政事务漠不关心。而宦官集团则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干预朝政排斥异己使得朝纲不振国家机器几乎停摆。乾符年间唐朝的边疆形势进一步恶化各地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减弱。
更为严重的是乾符元年(874年)至广明元年(880年)间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以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最为强大。这些起义军势如破竹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唐朝疆域对唐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入长安后李儇在田令孜的护送下逃往蜀地避难开启了唐朝皇室流亡的历史篇章。
光启四年(888年)三月六日李儇在蜀地病逝于武德殿享年二十六岁。他的庙号被定为僖宗葬于靖陵。僖宗在位期间由于年幼无知且朝政被宦官把持使得唐朝的统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也为后来的唐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唐昭宗李晔

唐昭宗李晔原名李杰生于唐僖宗咸通八年(867年)是大中十三年(859年)即位的唐宣宗李忱的孙子。光启元年(885年)在朱温等藩镇势力的支持下李晔结束了流亡生活返回长安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改元龙纪。他的即位标志着唐朝试图恢复中央集权的努力。
李晔即位后面对朝政腐败、藩镇割据的局面他决心采取措施来恢复中央集权。他重用一些有才能的官员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削弱藩镇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然而由于藩镇势力根深蒂固且内部矛盾重重李晔的这些措施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唐朝还面临着外部势力的威胁如契丹、回鹘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以及南诏等边疆政权的反叛。在内忧外患之下李晔的统治陷入了困境之中。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朱温等藩镇势力的崛起唐朝的中央集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动政变控制了朝政并将李晔软禁起来。不久之后朱温便杀害了李晔结束了唐朝的统治。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李晔在朱温的软禁下逝于洛城享年三十八岁。他的庙号被定为昭宗葬于和陵。昭宗在位期间虽然也试图恢复中央集权但由于内外交困以及权臣的控制使得他的努力未能取得成功也为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格局奠定了基础。

唐哀帝李柷

唐哀帝李柷原名祚生于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是昭宗李晔的第九子。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动政变杀害昭宗后立李柷为帝时年七岁改元天佑。然而实际上李柷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朱温手中。
李柷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政治作为可言他的一切行动都受到朱温的严密控制。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迫李柷禅位于自己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正式灭亡。而李柷则被迫退位为济阴王不久之后便被朱温毒杀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晚唐疆域图


李柷在位期间虽然短暂但他作为唐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历史地位却不容忽视。他的逝世标志着唐朝历史的终结也为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格局奠定了基础。他的陵墓位于温陵成为了后人凭吊唐朝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

- END -




星云思维导图
陈星云🎓思维导图资深专家🧠思维导图高级讲师🏅思维导图畅销书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佳作者📚代表作:《思维导图实用入门》《小学生思维导图》《儿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古诗词》《思维导图启蒙绘本》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