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元旦思维导图

文摘   2025-01-01 07:02   新疆  



名称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见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此外,南朝萧子云的《介雅》中写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历史演变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神话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

中国古代元旦风俗习惯

在古代,由于历法的变化,元旦的具体日期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之前,中国使用的是夏历,将正月定为岁首;之后,虽然历法有所调整,但正月初一作为新年之始的传统一直延续。辛亥革命后,为了区分阳历(公历)和阴历(农历)的新年,才开始称农历新年为“春节”。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人们为了庆贺这个节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其中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放爆竹:在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

贴春联和门神: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吃团圆饭:元旦这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此外,在古代,元旦还有祭诸神、祭先祖、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等庆贺典仪和祈祀活动;而在现代,元旦则流行寄贺年卡、聆听新年钟声等习俗。

现代庆祝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旦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地通过举行集体活动来庆祝元旦,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标语、聚会等。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 END -
AI思维导图教材(思维导图入门必备)
购书赠送1万点AI思维导图一键输出体验
🌟国内第一本AI思维导图使用教材🌟
▼▼▼▼▼▼▼▼

星云思维导图
陈星云🎓思维导图资深专家🧠思维导图高级讲师🏅思维导图畅销书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佳作者📚代表作:《思维导图实用入门》《小学生思维导图》《儿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古诗词》《思维导图启蒙绘本》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