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年味儿还未完全散去,中国跨境电商便被突如其来的几记重锤砸得晕头转向。短短几天时间里,从成本、物流到口碑,美国以及欧盟当地政府的一系列“组合拳”新规已经化身风暴席卷了整个跨境电商圈。
1、成本飙升:加征10%关税,800美元免税红线成为电商生死线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新的行政命令,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其中对来自中国的商品保持10%的额外税率,并进一步打击所谓的“de minimis”(低值免税)贸易漏洞。这一政策直接针对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比如Temu和Shein。在过去,价值 800 美元以下的进口商品可享受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优惠,这一政策曾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重要优势,大量高性价比的小商品借此畅通无阻地进入美国消费者手中。如今,这一政策的取消,意味着这些商品将被征收高额关税。以服装类商品为例,关税税率可能高达 15% - 25%,这使得一件原本售价 50 美元的衬衫,成本直接增加 7.5 - 12.5 美元。除了美国,欧盟近日也针对Temu、Shein和亚马逊等主要电商平台提出新的海关监管规则,以应对亚洲大量涌入欧洲的假冒伪劣及不安全商品问题。其中,取消价值不超过 150 欧元的低价值商品税收豁免,并考虑对每个包裹征收处理费以应对废弃商品处理成本的拟定新规,无疑对跨境电商卖家提出了更高合规要求与运营成本。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恢复了针对中国小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此时,距离特朗普取消这一免税门槛,仅过去不到一周。特朗普的政策多变,凸显了跨境行业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动荡。2、物流“肠梗阻”:美国停收来自中国包裹,大批货品积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4日美国邮政(USPS)突然宣布无限期暂停接收中国和香港邮政的包裹。虽然美国邮政又公告,2月5日起,美国邮政将继续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邮局的入境包裹,但对不少跨境商家仍造成了冲击。在跨境电商的庞大物流体系中,USPS 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直邮小包领域,堪称行业的中流砥柱 。许多中小跨境电商卖家,由于自身资金和规模的限制,难以承担高昂的物流成本,USPS 提供的低成本物流服务,就成为了他们将商品运往美国市场的首选 。这些轻小件包裹,承载着中国卖家的希望,通过 USPS 的运输网络,源源不断地抵达美国消费者手中 。USPS 暂停接收中国包裹的决定,瞬间让这条物流通道陷入了 “肠梗阻” 状态 。那些依赖 USPS 的中小卖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原本正常流转的订单,如今大量积压在仓库,无法按时发货。3、Shein、Temu 、TikTok口碑中伤:“强迫劳动”谣言与多面受敌近日,有媒体消息称,美国当局正在讨论,是否将中国电子商务零售商 Shein 和 Temu 列入美国国土安全部 (DHS) 所谓的“强迫劳动”名单。这一消息瞬间引发轩然大波,尽管 Shein 与Temu均强烈否认任何与强迫劳动有关的指控,但这一消息无疑为它们的全球发展蒙上了阴影。目前看来,谣言的负面影响已难以避免。部分美国消费者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对 Shein 的品牌形象产生了质疑,信任度大幅下降。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原本忠实的用户表示在没有得到明确澄清之前,将暂停购买 Shein 的产品。而Temu在此前便已经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去年6月生效的美国蒙大拿州禁令、美国国会下属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发布的分析师报告,均无端指责Temu存在信息与数据安全问题,增加了平台生意经营的各种不确定性。此外,TikTok作为全球知名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长期以来,TikTok 一直深陷数据安全争议的漩涡,美国政府以所谓 “数据可能被中国政府获取” 为由,对 TikTok 进行多轮调查,甚至多次提出潜在的封禁风险。这些问题导致许多美国广告商对在 TikTok 上投放广告持谨慎态度,广告投放量大幅减少。面对美国政策的冲击,中国政府积极行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坚实的后盾。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加大了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对受美国政策影响较大的企业给予补贴,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维持正常运营。例如,对于因关税增加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企业,政府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贴,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此次美国加征关税,中国便进行了反制措施。2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公告称,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就在当天,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方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了应对成本的大幅增加,部分卖家计划将物流和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价值较高的商家适当提升价格是可行的,但这一措施对于产品同质化较重、以性价比为优势的商家却并不适用。在涨价丢订单,不涨价就亏本的两难境地下,如何加大研发投入,向高端制造转型成为众多商家亟需思考的问题。另外,从 OEM 转向自主品牌,通过独立站、海外社交媒体建立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渠道,也是可供参考的破局方式之一。事实上,USPS 暂停接收包裹的消息仅存活了不到24小时,就像被按下撤回键般悄然消失。在不少从业者看来,USPS的突然发难,更像是配合特朗普加税新政的"压力测试"。但测试结果显然超出预期——洛杉矶港次日就出现上万件滞留包裹,消费者投诉如雪片般涌入客服中心。由于没有提前与海关、物流公司和商家做好协调,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包裹滞留,消费者投诉激增,不得不迅速调整。虽然这场闹剧很快收场,却也令许多跨境商家感受到了危机,开始积极寻找物流的多元化解决方案。一方面,选择当地FedEx、UPS等私营物流,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服务;另一方面,以第三国为中转站,从东南亚等地转运至美国,也不失为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