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思维来思考产品和运营的关系 | IDCF

科技   2024-11-11 07:58   天津  

点这里👇星标关注,获取最新资讯!



对于很多刚工作的运营or产品的萌新们,其实心里一直会有一个问题,产品到底是怎么去工作的?运营又是怎么工作的?运营思维和产品思维分别是什么?本文简单介绍一下产品和运营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怎么配合。


一、什么是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要做的事情是: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如: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用户关系对数量、发帖量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运营”,其实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均衡,既熟悉各类运营手段,又熟悉产品,甚至能够自己完成一些产品方案的人。

一提到产品运营,好多人就感到一头雾水了:感觉是和产品打交道的,但又觉得这不应该是产品经理干的活嘛;说是运营吧,又觉得这不还有各类其他的运营在的嘛。

产品运营好像挺高端,却又像一个四不像般的存在。

说实话,行走互联网江湖多年的我确实收到不少有关产品运营的提问:

  • “产品运营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 产品运营跟其他的运营的区别在哪里?

  • 产品运营的最终发展方向是产品经理吗?

  • ……”

所以关于【产品运营】的部分,以上几个问题我会一一解答。

1、产品运营,到底指的是什么?

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产品运营的概念:

广义上,一切能促进产品优化的工作都叫产品运营。(比如老师将课后答题回复提速至1小时、收集学员对课程的需求并反馈给课程组,帮助其迭代课程等等,这些都是促进产品优化的工作。)

狭义上,长期调查分析用户的需求,并反馈给迭代产品的人,就是产品运营。

这么一说是不是就清晰了很多?其实说白了,产品运营就是围绕「产品」「用户」做事情,根据用户需求去不断完善自家的产品,来达到更多人买自家产品的目的。

2、产品运营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而实际上,每一个公司的产品情况都不一样,他们对「产品优化」所具体要做工作的定义也就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来看这个岗位背后所需要的技能点。

这是一个较基础的产品运营岗位,它所反映的技能点为:收集反馈、需求分析、培训用户、数据分析,我来一个个解释:

收集反馈:你需要跟用户保持联系,不断获取他们的使用反馈,得知他们对产品的需求。

需求分析:当然,你不能把所有的需求都一股脑儿都砸在产品经理的脸上,让人家都按要求迭代。你还得从这些需求当中找到适合迭代的需求,和产品经理沟通,排出优先级,那些不优化就影响非常大的、优化后对实现目标非常有利的需求往往是要优先考虑的。

培训用户: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想办法让用户能够理解并学会使用产品。

数据分析:这并不是说,每天就盯着数据就啥也不干了,能从中看出异样或规律才能优化工作,因此你得了解所有数据以及它们的变动所代表的意义。(就拿一个网站客服的工作来说,做的好的人不会只是被动地问一句答一句,他可能会找到客户问的高频问题,将相关信息调整到网站首页,大幅减少这类问题,提高客服工作效率。)

综合看下来,想做好产品运营,对调查能力、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

3、产品运营的发展方向

谈到岗位选择,避开不了发展前景问题,毕竟保住饭碗为第一大重要前提。很多人以为产品运营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产品经理。其实不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还可以往运营方向发展,比如说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等。如果你对管理有意向,还可以发展成为产品运营总监。

我们分开来说这三个方向的特点:

(1)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做好产品,一般来说,它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 产品策划:规划产品做什么功能,什么时间做;
  • 需求文档:用户调查、以用户的反馈、客观的数据反馈作为制作产品的依据;
  • 和开发人员协调时间问题:多久,做什么;
  • 画产品图(需要掌握制图工具):在哪里,做什么功能、图片、按钮;
要做到这些事情,需要对各个岗位都要有所了解,他不仅需要画产品图,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工作,知道做什么功能能够促使用户去分享。

还要考虑到运营这边,需要做什么工具,用户会喜欢用,因此产品经理除了要熟悉产品,也需要了解市场和运营的工作,这样才能跟各个岗位的人员协同把工作做好。

因此产品经理是一个对能力要求较高的角色,也意味着优秀的产品经理,对企业来说是非很难得的人才。

如果你想当产品经理,就要了解成为产品经理所需要的能力,从现有的工作中去锻炼这些能力。

(2)产品运营总监

这个方向比较好理解,这是一个管理岗。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往产品运营总监发展,那就要注意横向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要知道产品运营的工作,也要熟悉用户、活动等运营工作,同时还要具备管理能力。

二、产品和运营的区别

  • 定义

产品包括产品定义,即产品定位、用户价值目标用户等,基于产品定义开展产品流程和功能设计,最终将产品呈现出来。

(产品)运营是围绕产品本身,通过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将用户组织起来使用产品,通过运营干预让产品被更多的用户使用,从而产生用户价值。

  • 岗位性质

产品经理主要是负责制定产品战略,从产品的前期的需求挖掘和分析、产品的设计、开发实现、上线及迭代等工作。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产品展开,直接对产品负责,推动产品目标的实现。产品岗位有一定门槛。

运营的主要职责是采取运营手段对产品的用户进行有目的组织和管理,根据数据指标,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拉新、留存、活跃等相关活动,增加用户粘性,提高用户忠诚度。可以说主要是提供一些服务,以用户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服务。运营岗位门槛相对较低。

  • 通俗来讲

产品经理负责“生”,产品运营负责“养”;

产品经理负责需求产品化,产品运营负责产品人性化;

产品的核心是产品的搭建及迭代,运营的核心是流量建设与用户维系。

1、工作流程的差异

1)产品工作流程

产品工作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沟通的工作,从一开始的对用户的思考,业务流程的思考,商业模式,需要和用户沟沟通,老板沟通,开发沟通,上线后使用的跟进及沟通等。是一个很细的工作,从用户需求的挖掘开始,完成功能的设计,到原型的输出,PRD文档的输出,产品开发评审会,到开发最终上线测试。

如果没有思考的详细,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思维逻辑不够透清晰,最终产品必然是会存在问题的。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
  • 主动的:就是自己主动根据自己观察,产品使用数据反馈,能够给公司带来用户或营收增长的前提下做的需求挖掘,例如一个运营需要一个分享工具,分享便于活动传播;
  • 被动的:老板给需求,需要什么功能,说产品做一下功能。需求分析的开始就是,基于用户的角色–位置–关系下,在某些规则下的一系列流程。首先需要清楚用户是谁?商业模式是什么?
①做商业画图,用户画像,了解整个公司业务和用户


②做竞品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和对方的产品
③用户访谈,了解用户习惯,用户体验等
④需求评审,大抵在这里需要一份BRD/MRD,甚至部分公司需要PRD
(2)原型设计
原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未来产品基本功能的展示。
1、从功能结构图——信息结构图——产品结构图展开,思考整个功能的需求和路径,做最优解;完善操作流程路径,并以此完成原型框架;画原型,制作低保真原型;内部需求评审,产品、UI、开发参与,确定功能的技术实现;
2、如果未通过,修改优化直到通过。
(3)交互及视觉界面
在这里交互及视觉界面设计,部分产品不需要去做,只需要把设计要求交给UI和UX,最终成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跟进,最终形成高保证原型;内容包含页面风格、布局、文字、色调等。
(4)产品开发评审会
将最终成型的高保真原型设计在最后会议过会,将高保证切图、逻辑等给到开发。
确定开发时间后进行排期,然后进行跟进。
(5)开发跟进
日常和开发沟通一些细节问题,并且跟进开发进度,需要让产品按照排期完成。
(6)测试及上线后工作
功能开发出来后,在测试环境,按照原型进行流程——操作——数据维度进行基础测试,反馈BUG给到开发;跟进专业测试的其他维度的测试;BUG处理完善,最终实现功能后,按照约定上线时间进行正常更新和上线;在正式环境进行测试,并反馈BUG,跟进BUG处理;发布时,最好出相关的手册,后续跟踪用户操作数据和反馈,以便不断迭代和优化。
2)运营工作流程
运营工作的开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全局分析,公司内资源盘点,设立指标等&奖惩机制,没有目标和奖惩的运营就是耍流氓,没有资源投入的运营,就是低效的压榨。在有一些偏线下的公司,那运营就是犹如行兵打仗,不做计划,那怎么把公司亏没了都不知道。【这篇文章不涉及过于具体的内容】


(1)运营战略
对整个行业做全局视角的分析,包含且不仅限于行业融资动向,公司内部复盘,竞争对手数据和动向,行业所处阶段(初期、红利期、成熟期、),重大事件等等。
一系列信息的掌控和分析,能够辅助企业在一开始就做合理的决策,烧不烧钱?扩张哪些地盘?投入预算和相匹配的目标等。一般这些工作由运营总监或COO来做,也许直接推翻已有业务模式都有可能。
(2)运营策略
在运营战略制定下来了以后,那这时候就需要对未来的运营定下基调,指的就是运营策略,说白了这就是打法。在个人的理解里,运营策略其实就是对公司内外资源的整合之后,从哪些角度或者维度去切入想要开展的运营工作。切入角度和合理利用当地和公司资源协同开展,将会省很多钱,并且很可能效果翻倍。
例如:
  • Case1,活动运营,定下2020年大基调,2-5月做新增用户,并且伴随对老用户的唤醒,那活动设计上就应当是倾向于对新用户花钱,花钱后的消费和二次留存等就将是非常关键和核心的指标,设计活动时就应当设计好推广渠道、传播机制,同时对老用户给予优惠及刺激。
  • Case2,做全国新市场的开拓,比如人家在长三角根深蒂固,自家公司主要在珠三角,那如果要进入长三角市场,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挖人-大新增奖励同渠道收割用户-活动预备,亦或者在他们好的城市-上海,搞一些事牵扯其经历,然后快速扩张其他城市。(3)运营计划
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基础管理者就需要参与其中给领导建议,比如目标是什么,考核的KPI是否合理的过会,需要准备的资源、协调的部门、准备的人员、财务预算、ROI的模型,最终形成运营计划甘特图,短则1个月,长则持续半年甚至一年的全部计划。
PS:一定需要算好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新增用户、销售业绩等,并且告诉老板,不然老板心里也很慌。
(3)运营计划
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基础管理者就需要参与其中给领导建议,比如目标是什么,考核的KPI是否合理的过会,需要准备的资源、协调的部门、准备的人员、财务预算、ROI的模型,最终形成运营计划甘特图,短则1个月,长则持续半年甚至一年的全部计划。
PS:一定需要算好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新增用户、销售业绩等,并且告诉老板,不然老板心里也很慌。
(4)执行计划
日常工作SOP由运营总监及主管完成,然后按照定下来的时间点逐一完成,物料准备、费用申请、人员招募和配置、人员培训等,最终效果如果一部分取决于团队是否统一了思想,实际执行中效果如何和反馈调整,突发事件的处理(例如技术BUG)等。
例如,定下机制,每日会议汇报、沟通反馈机制、每周周会及下周计划。
(5)运营复盘
复盘的时候是针对每一个运营管理层,如果团队比较小,那就是需要每一个人输出自己的结果,复盘可以优化和不足之处。
2、思维方式的差异
1)产品维度
产品一开始绝对想到的是需求方是谁,然后需要什么功能,这个工程的流程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数据?
产品思维里,不会一开始就去像运营一样思考,这个月目标是什么,怎么拆解和执行。这就是最大化的差异;当产品驱动运营发展时,就是下面的思维路径。


另外会思考产品能提供哪些刚需,或者以产品机制、游戏规则设立后,让产品能够自传播,从产品的传播诱因、实用价值(工具)、社交货币等方面。例如:增加个拼团分享工具、优化界面符合目标客户群体、为了商户提供他们刚需服务等……
2)运营维度
运营一开始思考的是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怎么拆解任务,然后需要做些什么(活动-策划-执行-物料准备-预算等),自上而下的思考,从执行者的角色和角度去思考,而非从用户开始,最终形成执行计划。

还有在已有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利用公司资源(已有用户池、已有合作资源)、投入资金等、人员等情况下,对用户增长做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地推、摆摊,线上线下广告,营销活动,促活、挽回用户等活动,并在这过程中监控数据,计算最终效果等。

三、产品和运营关系和平衡


1、产品与运营间的关系
产品经理负责把产品运营的工作成果,通过一系列工作迭代到产品上,产品运营又把迭代后的产品接过来继续推广。
在这一过程之中,产品和运营的结合点就是产品的功能!产品交付的是可被使用的产品功能,运营承接的是一个可用产品,通过一系列的组合运营策略完成对产品的用户拉新、活跃和留存。
产品界定和提供长期的用户价值;
运营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第一,产品提供长期价值,运营创造短期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用户。
运营往往需要通过创造短期价值刺激和吸引到用户愿意来与产品发生关系。在产品的长期价值不足或不能迅速被用户感知到的时候,运营需要通过短期价值先能吸引和维护住用户。
第二,在产品不成熟时,运营需要更多的反哺产品。
一个产品,在诞生之初,很可能是极其不完善的,不仅体验差,甚至可能用户需求是否成立都难以界定。这时候,有没有价值都很难讲,就更不用说长期价值了,在早期产品的这个阶段,运营往往需要先通过产品以外的一些其他手段和价值不惜代价维护好用户,并帮助甚至是引领产品快速从用户那里快速获得更多的反馈和验证。
举例,滴滴打车最早一批的司机都是接不到单的(因为没什么人打车),滴滴的做法是先让自己的员工去每天满世界打车,先通过这种手段维护住用户,才能有后续的可能性和产品调整、改进的空间。
第三,在产品逐渐成熟时,运营需要传递和放大产品价值。
这个维度最简单易懂,产品做足了某个价值之后,运营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某种手段让更多用户知道和体验到这个价值,至于手段,可以多种多样。
再举例,微信红包对于微信支付而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传递和放大产品价值的手段。
第四,在产品成熟之后,产品要驱动运营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同时运营也要就如何更好进行用户维系方面反向推动产品进行一系列改变。
举例,微信的“微信运动”上线后,产品需要清晰告知运营这个功能的定位、需要验证的假设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然后由运营整合各种内外部资源去推动执行,最终给出产出和答案,然后再来结合数据一起对于这个产品进行评估。
2. 产品和运营的平衡
为什么PM和运营的观点经常有分歧,对需求、优先级的判断总是不一样的。
主要原因是思维方式和工作目标不同。思维方式,就是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思维模式等;工作目标简单说就是KPI,这是通过管理和团队架构来解决。
二者怎么找到:共同语言,携手共同进步,通俗比喻:产品好比演员艺人,运营好比经纪公司,二者之间呈现这样一个关系。
艺人有自己的先天优势和潜质,产品也是,好比唱片业不发达的早期,一个优秀的艺人可以很容易被广大群众认识并且喜爱,但是现在不同了,知名演员也必须有经纪公司营销包装,才能长久。
随着互联网环境日渐成熟,科技高速发达,产品更新周期不断加快,所以运营的目的就是让一个有潜质的演员(产品)进入市场,同事能被大众所接受,喜爱。从如下3点分析:
① 产品本质 ——决定运营的发挥
产品的质量,潜力和方向在产品规划初期已经成型,产品的基础素质决定运营的发挥余地,好的有潜力的产品运营起来很舒服,但是运营不好也可能做砸掉;比如GoogleWave,Buzz。普通的产品运营的好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比方说天涯和猫扑。
② 运营——能使产品潜力更大化
运营中,因为商业化目标,会对产品有需求,这些需求可以让产品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并且不断改进产品的体验和质量——就像演员为了市场出新唱片走新风格取悦歌迷。
但是运营也可以将产品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豆瓣相册功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不方便,但是却是变成豆瓣UGC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
③ 产品和运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产品是硬件,运营就是软件。硬件要能让软件跑起来,软件要能充分发挥硬件机能,两者都达到最大化效率,事情就成了。运营也会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拓展新的方向,新升级的产品空间,又能继续给运营更多资源。
把产品运营三七开之类的最终目的还是整体效益最大化,终极目标当然是100%的好产品+100%的好运营=100%的商业利益。
因此最终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运营需要达到平衡点,那就是目标统一,朝着用户增长&销售增长&管理效率提高去努力,那大概率是错不了的,因为你在想老板们想的事,恰如其分的从他们的视角去展开。

END

《研发效能(DevOps)工程师》工信部教考中心-职业技术证书
🏆 考取证书,提升职业竞争力!
报名咨询:黛西老师159 1031 7788
1门顶5门,学习端到端的研发生命周期!
稳稳拿捏400+技术技能知识点。

DevOps
分享研发效能(DevOps)相关趋势、发展、技术、实践等优质内容和组织相关活动。 IDCF国际DevOps教练联合会,培养端到端研发效能人才,链接高效能组织与个人,成就不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