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河北、河南、江西、陕西等省份的20家县城小店里,新添了一个放置“1平米书架”的阅读角落,面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书籍借阅。
“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由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发起,招募街头小店腾出1平方米空间,免费提供书架、优质书籍。人们可以在店里读书,也可以借走翻看。它们就像微型的公益图书馆,将阅读这件小事融入烟火气的日常。
在“随手能翻到手机”的时代,这种“让人能随手翻到书”的公益努力颇有意义,尤其是在公共阅读资源依然不够丰富的县城及乡镇。数据显示,中国有1870多个县城,常住人口近7.5亿。然而,县级图书馆只有1100多家。
1平方米不大,它能放一个冰箱、一张方桌、一个炉灶……对于赖以为生的小店而言,却弥足珍贵。参与“1平米书架”的小店主们说:“敝店虽小,但能容得下一个书架。书架虽小,但能承载一个世界。”
这是他们的故事。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
王学文的店不大,紧挨着县城客运站。尽管高铁在中国多数城市已经普及,但汽车客运,依然是宁陕人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外出务工、赶集完回家、春节返乡的人,都在这里汇集。
等车的时间,王学文的小店,就成了大家歇脚的地方。他是个热心肠,买了塑料板凳让大伙有地方坐,夏天备凉茶冬天煮开水,免费请老乡解渴润喉。王学文存了点小心思,把老乡领进店里,再加上微信,说不定老乡啥时候想买空调冰箱了,能第一时间联系自己。
王学文是个文艺的人。闲暇喜欢写毛笔字、拉二胡,也爱看书,自学考取电工证,让自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他一直记得,小时候想看本小人书,折腾了一个月才如愿。
“现在有看不完的书了,想让大家看书方便点。”这是他报名参与“1平米书架”的朴素想法。书架上的书,他想挑选家装类的工具书,也想给孩子们选一些绘本、故事书,甚至还想着来点农技书籍。
一个月前,书架安装好了,他想要的书籍也都寄到了。王学文觉得,小小的“1平米书架”,在他和顾客之间架起一座隐形桥梁,因为看书,顾客停留的时间长了,和王学文交流更多了。小店,也越来越像乡亲们远行与回乡的驿站。
河南南阳淅川县
最近美食店收银台的隔壁,多了个“1平米书架”,上头整齐码了250多本簇新的书籍,有文学小说、人物传记,也有历史科普、科技前沿。当客人等餐无聊时,可以挑感兴趣的书翻阅。
这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餐厅,家常小炒、瓦罐汤的香味,烘得店里烟火气十足。离婚后,王秋玉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生活负担重。这家小店,承担着她和女儿的全部生活。
忙起来的时候,面对孩子难以保持耐心——她认为只有严格管教才能成才。渐渐地,她发现和孩子产生了缝隙。“和我没话说。”
一本书启发了她。书里写:“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家长的压制,让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开始反思,学习倾听、理解和沟通,和女儿之间的隔阂,也慢慢消失了。
当她得知“1平米书架”项目时,立刻申请加入。她希望这小小的书架能架起更多人之间的桥梁。
前不久有个晚上,一位妈妈带着3个小孩来店里吃饭,最大的十岁,最小的三岁。妈妈留意到饮料柜隔壁的书架,主动问王秋玉:“可以拿书看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大孩子选了文学名著,小孩子挑中漫画书,点完菜便安静翻阅。王秋玉观察到,这位妈妈没有玩手机,而是给最小的孩子念漫画。“我也是当妈的,看着这场景多好呀。”
北京市昌平区瓦窑村
“小白春天”抗癌宿舍店主齐利光:“看书的时候,我们能短暂忘记疾病的存在。”
在北京昌平区的一座小院子里,齐利光为一群白血病患儿家庭提供了临时的避风港。免费入住,免费做饭,家属间分享治疗经验,也彼此支持鼓励,几乎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积极温馨的氛围感染。
齐利光的孩子得过白血病,治愈过程漫长艰辛。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孩子和家长需要及时准确的治疗,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自2019年起,他便与部分北京高校取得联系,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开设“爱心课堂”,组织课业辅导、绘画阅读等活动。
当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联系齐利光,邀请他参与“1平米书架”公益行动时,他很快腾出活动室内的黄金位置,用来放置书架。他挑选的书,除了青少年读物,还有心理学、沟通主题的书籍,因为不止孩子,家长同样需要通过阅读驱散心头的阴云,重获好好生活的勇气。
阅读对孩子的改变,已然发生。
一个十几岁少年患病后,因为身体上的疼痛,不愿意积极配合治疗,齐利光好几次看到,他情绪激烈地和父母闹矛盾。最近,少年从书架上取了本《爱的力量》,花好几天看完,拉着齐利光轻声说:“之前我对爸爸妈妈的态度不够好,虽然我很痛,但他们的痛也不会比我少。我想找个机会,和他们说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