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转基因

文摘   2024-06-26 08:48   加拿大  

华大基因的尹烨写了一本书《了不起的基因》,被称为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科普读物,中科院院士舒德干、高福,企业家冯仑都给予了推荐,说明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另一位被尹烨也称为老师的饶毅院士曾经连续发了三文抨击他“误导大众”。

转基因在中国因为崔永元的知名度以及他的锲而不舍坚决反对,让转基因在中国成为百姓人人皆知的事儿,各说各的理,但小崔是我非常钦佩的人,与他的转基因观点无关。

尹烨在书中就转基因用了专门章节进行了阐述,我就摘了他的主要观点来分享:

简单来说,转基因技术就是将目标基因进行分离重组后,重新导入生物体,以改善生物体性状或赋予其优良性状的一种基因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改良和疫苗生产中,自然界中的天然杂交、异花授粉,广义上的物种演化等也都是天然的转基因过程。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美国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7500万公顷(美国可耕地面积为1.52亿公顷)以上,接近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0%,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中有95%为转基因,玉米达到93%,棉花有97%,而油菜和甜菜接近100%。

中国目前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转基因作物消费国,虽然目前中国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木瓜,但允许包括大豆、玉米、菜籽、甜菜和棉花在内的5大种类51个转基因品种的进口。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品种中,80%以上都属于转基因大豆,主要来源国为巴西和美国。

很多人都觉得基因跨种转移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但其实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我们常常认为理所当然的物种演化,实质上就是数十亿年漫长的“转基因”的过程,比如人类的基因组中,约有8%的基因来自病毒,即约2.4亿个碱基对,这就是人类及其祖先一路走来和病毒抗争的印证。

我们吃的食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转基因的,它们的基因序列到了消化道都会被降解成一段一段的核酸序列并混合,通过肠道内膜细胞吸收并进入人体血液中,但注意这并不是完整的基因,所以不会发生基因传递。

如果我们以一万年的尺度来看,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34亿年或更早之前,原初的生命出现,只是一个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但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无性到有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非人类走到了人类……

这种演化依靠的就是自然界漫长的转基因过程,就是基因互相碾轧、侵吞、占有、交流、互换和组合的过程。因此,人类也可以说就是转基因的产物。

尹烨进一步阐述说:

曾有科学家感慨,如果给转基因换一个名字,叫“遗传工程”,人们对这种技术可能就不会如此敏感了。

从发展技术本质上讲,人类应该发展转基因,但是不能滥用,不能隐瞒真相,也不应罔顾事实一味“阴谋论”

没有人没吃过转基因食物,只不过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区别而已。国人最常食用的转基因食物,大概是木瓜,非转基因的木瓜因为病害,已经很难在自然界被种植出来。当然,谁也不敢保证甚至永远无法保证转基因对人类健康完全无害。要证明“完全”,需要用到穷举法,比如一亿个人都吃了转基因食物,但只要有一个人吃了之后出现不适甚至威胁生命,不管是不是因为转基因食物导致的,我就不能说“转基因是完全无害的”,这也是今天的“疫苗困境”。

比如,为什么会有人反对疫苗?因为再安全的疫苗也会出现百万分之几的“偶合死亡”概率,即不一定是疫苗致死,只是因为疫苗触发了一个人原有的基础性疾病,多方原因导致了死亡。而若深究,很多疫苗也在微生物层面用到了转基因技术。

鉴于以上的阐述,尹烨说了他的观点:

关于转基因技术,我提倡八个字:充分知情,自愿选择。如此,不隐瞒也不强制,告别阴谋论和诡辩论。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确保科技向善,其他的就交给时间来验证。

关于他的观点,事实上美国目前就是采用的这“八字真言”,即在所有的超市里,非转基因食品标注为非转基因产品,而转基因食品,如果成分含量高于5%,则标注为转基因。我有一位在美国专门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同学,我曾经认真的请教过他,他是转基因技术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小崔纯属胡说八道、断章取义。

我们读书会还读过一本书,就是张笑宇著作的《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他在书中的第十一章《粮食与人口》,阐述了一个另类的角度,至少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觉得特别有参考价值,他没说转基因,但异曲同工。他说:

一切生物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在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有一类非常必要的元素,摄入途径稀缺,这种元素就是氮。

虽然地球大气中氮气占到78%的比重,但是氮气分子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很难转化为氮化合物,因而也就很难被生物吸收。生物要想吸收对蛋白质而言至关重要的氮,必须经过“固氮作用”,也就是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自然界的固氮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雷电固氮,占了10%,一种是生物固氮,比如海洋中的固氮细菌、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通过体内的固氮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占了90%。

但是,以上所说的两种固氮途径都是针对整个地球生态循环系统而言的。如果我们单单把农田生态系统拿出来看,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因为,农田本质上是个输出系统,每年有大量的物质(农业收获物)会被带离这个系统。从氮循环的角度来说,我们每年都会从土地上带走大量氮,如果我们无法把同等体量的氮返还给农田,那么这个系统必然是失衡的。农田的肥力终有一天会被耗尽;它现在之所以没有被耗尽,只是因为它经历了亿万年的、来自蛋白质降解(生物尸体腐烂)和自然固氮的积累还没有被榨取殆尽。

我们读的另外一本书,李娟写的《我的阿尔泰》,就有关于葵花地要休种的描述。葵花产量高,但特别消耗土地的肥力,即氮,如果连年耕种,则这块地很快就会变得肥力尽失,变成一块废地。

张笑宇说:

如果一片土地上的民族将土地中的氮元素消耗殆尽,这片土地的肥力就会丧失,这个民族也自然会面临生存压力,从而爆发灾难以致人口减少、灭亡或迁徙。如果整个人类都是如此,那么人类文明就要面对倒退、崩溃乃至灭亡。

但为什么人类的现实历史并没有发生这种状况呢?除了人类自觉之外,主要是因为科技的进展已经让我们走上了没有回头路的方向:我们找到了人工合成氮的方法,发明了化肥,供养了远超传统所谓“绿色农业”能够“可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科学家发现氮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大约是在19世纪40年代。但真正使得化肥得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人,是犹太裔德国人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1934),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是1916年从德国开始的。

在哈伯法发明之后,氮就不再成为问题了。在植物和土壤本身可承受的范围内,我们想要给农田输入多少氮,就输入多少氮。

那么,氮肥对人类文明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呢?可以用几个简单的数字来说明:

公元前8000年时,人类初步进入农业文明,其时地球上的总人口大概不过500万。八千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大约2亿。随后,人类用了一千八百年,增长到大约9亿。进入20世纪后,这个数字的增长速度如火箭一般迅猛直上:1927年,全球人口突破18亿,1960年突破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2011年突破70亿。2019年5月,世界人口达到77亿。

而现在,2024年4月,世界人口达到了81亿。

也就是说,从哈伯法发明到现在,全球人口大概增长了4倍,也就是60亿。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些人口的增长应当全部归功于哈伯,但如果换一种方法,按照氮循环的数量和比例来算,现存人类身体内可能超过一半的氮,是被人造氮肥所固定的

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类已经都是转基因养活的人口。

正是由于这一巨大的贡献,瑞典皇家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弗里茨·哈伯。

目前,全世界的主流科学界认为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比如,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2016年曾发布报告确认,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无不利影响。

而针对有网友认为中国农业农村部最近的官员被查,似与推广转基因有关,刚刚过去的6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了一个辟谣消息说“网传‘推广转基因的院士背后利益链’、‘吃转基因玉米的鸡不下蛋’系谣言”,这一消息似乎给予了正面回应,即中国推广转基因的大政策没有变。

另外,华大基因公告称尹烨不再担任华大基因的副董事长,也引来不少的解读,究竟为何,实在是猜不胜猜。

关于转基因技术,我是门外汉,只会从逻辑的角度试着理解理解,但我挺认同尹烨的提倡,即八个字:充分知情,自愿选择。具体的方法,美国人用的食品标识法就挺好。


张家卫工作室的网站二维码

期待着您点亮右下角“在看”
给我留言
把它分享到您的朋友

张家卫的视界
行走+思想+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