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

文摘   2024-06-24 06:34   加拿大  

(一)

昨夜,与三俩好友喝了几杯,威士忌,日本的,仓吉12年,去年12月离开东京的时候买的。

夜里,好像下了雨,早上门口望望,落了一地的碎花,大树上的叶子在跳舞,不小的风。

明明刚到夏至,怎么像是遇到了秋分,醺梦里的景色。

躲回屋子,有些无聊,温哥华的空气就是这样,恬静的会让人变得只想呆着,像一只慵懒的猫,眯着眼睛,似睡非睡,不知道它在念想些什么……

(二)

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1980年代的爱情》,电影背景选取了1980年代,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关雨波和高中同学成丽雯之间朴实味美的爱情故事。

电影改编自野夫的小说,是霍建起导演的,2015年上映,主演是78年的芦芳生和92年的杨采钰,演得很像1980年代。

电影的内容就不叙述了,想看的人可以自己去看。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我爱你是为了成全你”,《1980年代的爱情》想表达的似乎就是这句话。

(三)

【越哥说电影】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一个频道,他说:

电影记录的是80年代爱情的模样。

那时候的爱情,是内敛的,是矜持的,是神圣的,是没有掺杂太多个人欲望的、是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是眼里心里,装的都是你,是克制,是无私,是成全。

以前爱一个人会问,我能为你做什么?现在爱一个人会问,你能为我做什么?以前无条件对一个人好,叫爱情;现在无条件对一个人好,叫舔狗。以前为爱奋不顾身,是一种赞誉;现在为爱奋不顾身,是一种嘲讽。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这个时代真是悲哀,我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想要去爱,还是想要被爱,又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敢承认,我们只是欲望太多,总想以爱的名义,向对方索取,也或许,我们早就没有了爱人的能力。

理想中的80年代的爱情,就像丽雯那样,一心一意为对方着想,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就像那句话说的,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的手,也正如电影里,我最喜欢的那段话:我想要越过火焰,把她从虚空中捞回来,可又怕即便是一点点的勉强,就足以粉碎我们之间纯粹的情意。

(四)

很喜欢那首曲子《下雨的时候》。去年12月要离开东京之前,我去了一趟箱根,在一个叫【隐居】的地方住了五天。

有一夜,听着这首曲子,喝的也是仓吉-威士忌,写了一堆雨的心情:

想起了好多下雨的时候,就像这画面的颜色,记忆中的画面都是美的。

有时候独行,不打伞,喜欢雨丝飘在脸上凉丝丝的诗意;有时候有你,一柄伞,喜欢与你依偎,把你的手放在我的兜里,暖暖的温柔;有时候一群人屋檐下躲雨,叽叽喳喳的像是一群飞回窝的小鸟。

日月交替了几回,没了耐心,就迷离在浮世中了,丢在了茫茫人海不想见。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说: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

村上春树的文字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应该就不必这么辛苦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你接过,静静送入喉咙里,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简单,非常亲密,非常准确。”

我好像喝多了,琥珀色的威士忌喝成了彩色。

(五)

野夫说:我在电影中表达的爱情,它不是为了抵达,不是为了占据,而是为了一种成全,是一种更有意义的爱。它当然有理想化色彩,上世纪80年代本来也是理想主义的年代,那时的人们本身也活得比较理想,没那么现实,我写这种爱情,其实也是在纪念时代。纪念那个曾经非常理想主义的时代


张家卫工作室的网站二维码

期待着您点亮右下角“在看”
给我留言
把它分享到您的朋友

张家卫的视界
行走+思想+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