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氨氢融合大功率内燃机研发企业「氢成绿动」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顺为资本独家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建氢内燃机研发测试基地、产品开发及团队建设。
一、关于「氢成绿动」
氢成绿动成立于 2024 年 6 月,公司专注于氨氢融合燃料大功率内燃机的研发及生产制造,致力于打造基于低零碳燃料的制储用一体化集成应用的先进内燃动力系统。
目前,该公司业务以氢内燃机发电机组、储能技术、氢内燃机核心零部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为主,并提供氢内燃机开发、测试、验证、装备一体化服务。
据悉,氢成绿动的核心团队具有深厚的学术科研背景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成晓北教授在内燃机燃烧学领域拥有 40 余年的科研经验,与此同时,在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组建的团队中,徐文、吴千、吴志杰等核心成员均在内燃机行业深耕超过 20 年。
二、产学研背景,
氢内燃机已进入深度研发阶段
基于以上产学研背景,氢成绿动掌握自润滑氢喷嘴、进气道喷射和低压缸内直喷技术、多燃料通用技术平台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已掌握成熟的掺氢技术,完成 0%-100% 掺氢比燃料配比。在研发进展方面,氢成绿动已于今年 7 月 1 日在其新建的测试基地内,实现氢内燃机点火和运行,目前进入深度研发阶段。
在商业模式方面,该公司透露,现阶段基于产学融合的方式,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团队资源,重点围绕氢内燃机研发、氢内燃机测试服务以及涉氢装备三个方向进行业务布局。到下一阶段,公司会考虑布局氢内燃机发电机组、氢内燃机涉农装备等领域的生产销售。
三、政策契合,氢内燃机市场潜力巨大
双碳目标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备受产学研和市场各界关注。从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来看,用氢端当下正加速产业化落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用氢领域中,氢内燃机产业近年迎来快速发展,政策方向愈加明晰。《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指出,“高效、低碳、近零排放”是内燃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开展氨、氢等可再生燃料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新一代天然气和甲醇燃料发动机技术,低碳与碳中和燃料发动机有效热效率达到 45% 以上。
据了解,2023 年,中国的内燃机销量约为 4473 万台,其中氢内燃机的适用场景约占 60%。到 2035 年,中国的氢内燃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占据内燃机市场的显著份额。
相较于其他用氢路线,氢内燃机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基本沿用传统内燃机的成熟生产线和产业链,在现有内燃机工业体系下进行开发,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高,产业基础好。这意味着,氢内燃机无需大规模重新构建产业链,再加上氢内燃机对氢气的纯度要求较低,综合来看,氢内燃机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其投建、运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和经济性价值。
四、率先建设国内唯一
“制储用-氢氨醇一体化内燃机开发测试基地”
对于用氢技术来说,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落地至关重要。据了解,在固定应用场景和条件下,例如矿山工程机械和高原自然环境,氢内燃机能够满足更大的驱动力需求,环境适应性强。
短期来看,氢内燃机在交通、发电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了解,在交通领域,氢内燃机适合长距离大重载运输,尤其是 800-1000 公里及以上的中重卡、船舶、飞机等电动化困难场景。在发电领域,氢内燃机适合数十KW-10MW 级别发电。
针对车用、发电两大应用市场,氢成绿动在未来两年内,将重点围绕富氢燃料内燃机车用、发电机组以及氢内燃机进行研发。据悉,该公司将率先建设中国唯一的“制储用-氢氨醇一体化内燃机开发测试基地”,其中包含专项氢氨醇低零碳燃料动力系统开发、测试验证服务、涉氢首台套装备三位一体的研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氢成绿动在研发基地布局方面围绕制氢端展开。据悉,该公司的研发测试基地靠近制氢工厂,两端由输氢管路连通,能够持续不间断地供氢——这在成本、便利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为氢内燃机量产前的验证工作提供了氢气供应保证,并具有行业共享价值。
与此同时,氢成绿动也将甲醇裂解制氢、天然气制氢、PEM 制氢等上游制氢技术,纳入到自身的开发序列之中,并计划未来建立撬装式制氢系统,以匹配更灵活的用氢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