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香港贸发网关注更多外贸资讯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于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的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政策导向,并部署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
2024年初,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尽管随后在内需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消费增长的平缓、狭义基建(即基础设施(不含电力))投资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但这些情况也促使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稳定与转型。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了包括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2024年10月份的经济数据展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具体表现在消费、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产业也在这一轮政策支持下逐步显现出复苏的迹象。例如,在制造业领域,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
消费活动显著增加
根据新华网消息,202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较9月加快了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休闲娱乐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了17.9%、14.5%和12.2%的增长,服务价格环比增速也恢复到了符合季节规律的水平。
2
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根据人民日报消息,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10.8%回升至-1.6%,销售额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16.1%回升至-1.4%。
3
狭义基建投资提速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3%,为2024年3月以来首次回升。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稳定,相关联的传统产业如建筑材料、家居装饰等行业也开始受益,显示出一定的活力。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仅有助于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也为传统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行业的振兴促进改革浪潮的兴起,故中央也愈发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政府大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智能通信能力和数据处理效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创新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总结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还指出了2025年的经济工作方向:
1
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
当前,中国面临“卡脖子”问题:许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导致产业发展受限,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这种依赖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因此,中央政治局推出了多项政策以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如增加研究资金、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加速成果产业化及数字技术应用。具体而言,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
2
在促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会议指出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把节能减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湿地保护修复;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3
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
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加快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重点工作包括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5G网络覆盖、数据中心布局等,确保信息传输畅通无阻;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开拓经济发展新蓝海;开展“人工智能+”(指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而推动传统行业的现代化改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在2025年这一关键节点,中央政治局通过经济工作会议推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和战略性政策。这些政策聚焦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拓展数字经济领域,旨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推广清洁能源产品以及加速数字化转型。此举不仅为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增强了它们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确保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1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政治局推出的科技自主创新政策,通过增加对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财政和技术支持,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鼓励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不仅吸引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回国或开展合作交流,还促进了中国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其所在行业的领军人士)的培养,使传统制造企业、新兴科技企业以及外贸企业能够组建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在技术和管理上保持领先地位。以一家中国科技公司为例,它十分注重全球化运营下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吸引了大批当地优秀人才加入,并且定期组织跨文化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帮助员工理解不同市场的文化和商业规则,提升了团队的国际化运作能力。同时,强化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了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确保他们掌握前沿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从而更高效地支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通过持续的人才发展和培训,企业能够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熟悉国际市场的高素质团队,为全球化运营提供稳固的人力保障。
2
驱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能源的普及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相关企业可以加大对这些清洁能源产品的出口力度。在全球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政策导向,使绿色环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除了传统高污染企业,其他消费品企业、外贸企业可以提升对环保建材、可降解塑料制品、生态友好型包装材料等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生产出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产品。将这些创新产品出口至海外,不仅可以助力企业成功拓展国际市场,还可以满足国外消费者对绿色生活的追求,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获得相关绿色认证,如国际权威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1)、能源之星认证等,将成为外贸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敲门砖。拥有这些认证的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信任,从而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一家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公司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提供全面的风电解决方案,不仅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的风电场,还在国际上通过了包括TUV Nord的IEC认证在内的多项权威认证,确保其风力发电机符合国际标准,顺利赢得了国际客户的信赖,并成功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3
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并有效推动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竞争要求。只有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态势,才能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竞争力。企业需意识到数据是重要资产,要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动态,从而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业务决策。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技术融合与创新。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技术的应用,而要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趋势。多种先进技术的结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单一技术难以企及的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物联网的融合,外贸企业不仅能够从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还能实时处理海量数据,为管理层提供深刻的市场洞察,助力更明智、更快捷的决策。而云计算平台则提供了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用来支持复杂的大数据分析任务,以便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中国经济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国家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的经济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强调科技自主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经济三大领域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随着政策红利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企业而言,需要积极适应变化、勇于创新,方能为中国及世界经济的长久发展贡献力量。
HKTDC Marketplace APP(香港贸发局商贸平台)集合贸发局展会信息以及贸发网采购平台于一身。让用家于弹指之间获取各行业信息、产品趋势、展览会详情及优质供应商资料,内容一览无遗,随时随地享受丰盛采购。以下4个平台都可以直接下载,不要犹豫立即下载试用吧!
扫描即可立刻下载
香港贸发网凭借卓越的服务品质和业界影响力,在2024年荣获由中国企业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颁发的两大殊荣:
「贸发网采购」
快速掌握国际贸易商机
点击 阅读原文 快速入驻贸发网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