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珊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
教育戏剧是什么?什么是戏剧教育?二者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在学术上,关于这两个概念的争论喋喋不休。最近我正在做一项关于教育戏剧课程实践方面的研究。刚才提到的问题,在来到天府七中见到缪博士的第一天,我同样提出了这个疑问。
我猜想着会得到一个关于二者之间站队的一个回答,但是缪博士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外。他说不管是教育戏剧还是戏剧教育,只要核心是戏剧,落脚点在教育,那就没问题。你越是去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越不利于在中国去推动戏剧教育/教育戏剧的发展,这会成为一种阻碍,阻碍到大众对戏剧教育工作的认识。这个回答给我的影响特别深。通过简短的交流,我感受到在缪博士眼里,他在意和专注的是戏剧教育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而不仅是局限在天七。虽然天七的戏剧课程已经做得非常棒了,但是在天七还有更多可能性,中国的戏剧教育工作的潜力还非常非常大,我们目前只是在实践中跨出了小小的一步而已。戏剧的教育潜力远不止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通过近一个月的课堂观察,我在戏剧中“看见了孩子”。
通过戏剧课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喜欢玩,并天生喜欢游戏、喜欢创造,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和泛灵性的特点。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戏剧,真的就是玩吗?通过在不同年级的戏剧课上对孩子们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确实在“玩”,大家眼中的“玩”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我观察到他们十分享受戏剧游戏里的过程。大家从小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通过“过家家”的游戏我们可以体验到成为大人的乐趣,了解大人世界的各种事情。同样的,在戏剧课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世界重新建构在他们想象的世界里,在即兴发挥中了解世界、幻想世界并逐渐形成认知,这种内在的演绎表达形式是孩子的天性。戏剧教育正是从天性的角度去启发孩子,让孩子能在更加自由、畅快的感悟中,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生成自己的经验。
三年级的戏剧课刚结束“我心中的草堂”这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袁媛老师以“杜甫的草堂”为背景,以杜甫著名的几首诗作(《春望》、《堂成》、《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为序,结合孩子们的认知,带领他们在情境构建中去体验杜甫的心理变化过程,逐步认识到杜甫心中真实的那个“草堂”。在“通感”的作用下,孩子们也思考起自己心中的那个“草堂”。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世界。在课堂中,我听到孩子们口述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草堂”。这其中,有一些孩子的回答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心中的草堂是爸爸妈妈的拥抱和安慰”
“我心中的草堂是想要妈妈像关注姐姐那样多关注我”
“我心中的草堂是体验一次姐姐的童年”
“我心中的草堂是对着洋娃娃诉说”
“我心中的草堂是平板/手机/游戏机”
……
作为旁观者,我从这些“草堂“里看到了孩子们最真实的心理状态。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草堂”,这既是他们的“草堂”,也是他们心中最朴素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可能在别处很难去倾诉出来,但是戏剧能够很好地满足儿童的表达需求,让儿童在戏剧课的沉浸体验中去与世界、与自己对话。每听一次戏剧课,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新的思考,我觉这就是戏剧课的魅力吧。通过戏剧游戏的玩法可以深描到我们平常注意不到的场域里,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孩子,认识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
在戏剧课中看见孩子的世界
在戏剧游戏中,戏剧老师需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孩子的视角,正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因此,戏剧老师必须是懂孩子的。这也是我十分欣赏缪博士和袁媛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他们很懂孩子,并用心爱护着他们。在他们的课上,我感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神奇的盒子,盒子里藏着惊喜,而两位老师的手上仿佛都有一把开启这些盒子的钥匙,让我总能在课堂上有意外收获。
在我观察到的缪博士的戏剧课上,他从来不会先去定下这节课的教法,同样的主题,每个班的教法和体验过程完全不同。缪博士说过:“戏剧课是一种双向给予的学习过程,我不会先去预设课堂中的剧本,剧本是在课堂中由孩子们自己生成,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取决于孩子,取决于孩子们能给到我什么,与其说我在教他们,不如说他们在教我。”在观摩的过程中,我时常被孩子们的“语出惊人”、天马行空的想象、超凡的创造力给震惊到。我无时不在怀疑他们还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吗?这些孩子的认知能力超出我对他们的认知,这和我观察到的他们在常规课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在戏剧课上,我看见的孩子们是发着光的。
在一年级的一次课上,缪博士让孩子们想象一下九色鹿的世界里有什么?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有树、有河流、有鲜花、有小草、有山坡等等,但其中一个孩子语出惊人,回答说有沙漠,这个回答遭到了全班其他同学的质疑。但缪博士却没有立即去否定这个孩子的答案,而是让他把自己的思路分享给全班同学听。这个孩子结合自己的认知认真地向大家分析了他的思路,虽然这个分析逻辑上有点问题,但也不无道理,毕竟这是孩子们心中九色鹿的世界。缪博士也在接下来的情境构建中大胆地鼓励孩子们去把沙漠搭建出来。这个班也成了整个年级唯一在九色鹿的世界中搭建有沙漠场景的班级,沙漠在九色鹿的世界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别具一格。戏剧成就了孩子们的体验与想象。在戏剧中,我看见了孩子们的世界。
戏剧课中的规则意识
在旁人眼中看到的戏剧课可能是乱糟糟的,无序的,没有规则的。大家眼中看到的孩子们像是一个个泼猴,在地上打滚的有,随处乱跑的有,大声吼叫的也有……这也是我刚开始观课的时候看到的景象。但这真的就是乱吗?戏剧课有规则吗?
回答当然是有的。经过多次课观察下来,我发现孩子们和老师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能保证一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怎么说呢,就是老师们会在课堂中和孩子们一起建构规则意识,而不是课堂的一开始就强调规则,孩子们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这些规则主要是孩子们发现和提出的。比如:经多次课的观察,我发现一、二、三年级的孩子普遍在课堂上不会去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是老师的指令,这种现象尤其在一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一年级的一次课中,有一个环节的任务是构建九色鹿的世界,孩子们还没等到缪博士发布完任务就开始手忙脚乱地构建他们自己眼中的九色鹿的世界。刚开始动手构建,孩子们就遇到了各种问题,有学生跑来问:“构建需要用哪些道具?”,也有学生跑来问:“我们是各自搭自己的?还是搭建一个整体?”,我发现缪博士在这个时候的处理方式是保持沉默,让孩子们自己在游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最后班上有一个学生大喊到“老师还没说完呢”,这个时候学生们才意识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他们没有倾听完老师发布的任务。通过这次小小的“教训”,孩子们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对戏剧游戏中的规则有了一些顿悟,在后面的几次课中,我发现孩子们会在老师讲话的时候关上自己的小喇叭或是放低自己的音量,课堂秩序也改善了很多,在戏剧课的规则中孩子们更能投入和享受他们所谓的“游戏”和“玩”。在戏剧课中,我看见的课堂是“乱”中有序的,孩子们是生动的。
小结
在近一个月的课堂观察中,我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感触。现在的我才能真正体会到那句“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的观点。戏剧教育被欧盟国家一致认为是最好的素质教育教学手段。在真实的戏剧课堂中,我看见了生动有趣的孩子们,看到了他们在戏剧中自由生长的那股生命活性和力量。戏剧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童年自然而然地发生。让孩子们的童年装满美好的回忆,照亮他们的成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教育戏剧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发展。教育戏剧实践是一次我国教育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方法层面的微观革新。天府七中在戏剧教育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为我们审视中国教育戏剧在当下中国的实践呈现出了一个微观图景。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要来到这里学习和做研究的原因。在天七,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在中国,教育戏剧的推广和普及值得我们期待。
这一个月以来,王珊一直在我们戏剧组跟岗实习,所以很难得的是,有一位研究者可以长期持续地看我们的戏剧课,几乎每堂课都来听课。过去无论是公开课还是随堂听课,都只是偶尔一堂课,尽管可以对教育戏剧课有一定的了解,但难以真正去了解这个领域。平时每次听完课,王珊都会跟我们讨论课堂上的观察,能够感觉到她从最开始到现在对戏剧课的认识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关键是,她能够看到孩子们在戏剧必修课上持续的改变,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改变是这几年戏剧课程里一直在发生的,但这次是第一次被从第三者的视角观察到。我跟她开玩笑说,除了我们戏剧老师自己,你是第一个观察到这个现象的人。的确,很难得有人能够这样持续地听我们的课。
这一个月,我们在每个年级各上了一个单元,也就是各一个戏剧课程内容,共4个课时。同样的内容比如我,会在一年级九个班都上一遍。王珊在上面的观察报告里也提到,尽管内容是一样的,教法和体验过程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班的孩子都不一样,孩子在课堂上的生成也不一样,所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在一个月的最后,我请王珊写写这一个月的观察,对我来说,也是很难得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