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书声(一百零五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育   2024-12-23 22:40   广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雅韵书声主播


宾阳县芦圩完全小学 

四年级365班:陈嘉悠悠、何春霖、廖柏杰、陈逸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毕业照)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1924年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949年周恩来在开国大典上)







“雅韵书声”感悟


陈嘉悠悠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明白了“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我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作自己的责任,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春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从小的志向,它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祖训。建国初期,无数海外有志青年学成归国,投入建设新中国的浪潮中。正如周恩来所期盼的那样,中国已经崛起,正以蓬勃的气势屹立在世界东方。

今天,时代的接力棒将要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更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腾飞而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廖柏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还没有读这篇文章前,我的学习目标还没有定下来,而且学习也不太努力。自从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认识到读书不仅为了自己掌握知识本领,不仅是为了今后有能力赡养父母,还要为了报答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而读书。因为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我也要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将来使自己成为一名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


陈逸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的理想是去读清华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现在就要努力学习,不仅要学好课本的内容,还要大量阅读,所以,为了理想而读书。加油!







“雅韵书声”招募令


如果你爱阅读,爱学习,爱分享,找的就是你,传爱与书香的“雅韵书声”。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赶紧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报名加入“雅韵书声”吧!邮箱号码为:bylxldz@126.com







供稿:陈嘉悠悠

       何春霖

       廖柏杰

       陈逸文

录制:古美贤

编辑:农建民

初审:陆凤团

终审:刘春梅





宾阳县芦圩完全小学
宾阳芦小是宾阳县教育局直属小学,创建于1934年,80多年的厚重积淀,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已成长为一所办学品位全面提升,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