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建立农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机制,走出一条以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为重点的强农富农之路,奋力谱写赛罕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走进赛罕区某数智农场,一幅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一座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排列整齐,在葡萄数智大棚内,阳光玫瑰葡萄绿意盎然,散发着勃勃生机,在高科技呵护下茁壮成长。
这些大棚内,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控着温、光、湿、气等生长要素,确保每一颗葡萄都能在最佳环境中生长。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农田、作物与环境信息实现全面感知与互联。管理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大棚的一键式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
该数智农场的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这项技术如同为农场装了“智慧大脑”,通过构建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从种植、存储、包装、运输到销售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环境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远程操控功能的实现,让农业生产跨越时空限制,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据悉,该数智农场总投资2.5亿元,占地2700亩,分三期实施。一、二期61栋大棚已投产,三期已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通过拆旧建新,不仅解决了旧棚低效运行和闲置问题,还新增了121栋新材料装配式数智暖棚,全部用于蓝莓种植,10月底全部建成,同时全部投产。园区建成后,销售收入将有望突破亿元大关,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该数智农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农场招聘高校农业毕业生20人,长期稳定就业50多人,带动附近村民季节性就业300多人,实现农民年增收500余万元,项目涉及的3个村集体年收入达400余万元。部分大棚采用“公司+农户”运营模式,按家庭户承包托管,平均每户种植6个棚,托管农户年均收入30万元,形成联农带农富农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该数智农场还促进了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赛罕区农投公司依托农场优势,规划建设农文旅项目,将成为集自然探索、文化体验、生态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元的休闲选择。
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赛罕区从未停歇。近年来,赛罕区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编制《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12351”发展布局。通过引进高端绿色产业项目、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建设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等一系列举措,赛罕区农业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2024年,赛罕区继续加大推进力度,重点推进总投资2.6亿元的嘉仕三期、蒙游记二期等8个设施农业项目。同时,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0.72亿元,实施24个乡村振兴项目。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实施总投资3.7亿元的乡村振兴浩翔草原城、丰州驿田园综合体项目。在金河镇什不斜气村简耘科技马铃薯数字化种植研发示范基地项目中,通过数字化种植技术提升马铃薯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抓好项目建设同时,赛罕区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实施精准招商,引进寿光农控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3200亩的设施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集时令蔬菜种植、研学观光、农技培训、农事体验、物流配送、分拣包装、蔬菜深加工、预制菜加工为一体,预计明年3月开工。
截至目前,赛罕区累计建成各类温室大棚1.4万余栋,占地面积达5.5万余亩,培育种星种业、蒙苗育苗、绿林源净菜、正北方云仓(电商)等本土龙头企业,从试种、育苗、生产到加工、冷藏、销售、物流的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网纹瓜、火龙果、葡萄、南瓜等规模化特色果蔬种植基地遍地开花。2023年全区地产菜上市量达到20万吨以上,占全市地产菜上市量的50%以上,已成为首府呼和浩特“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支撑。
农业发展质效齐升,跑出加速度。赛罕区将全面对标“新要求”、聚精会神“闯新路”,高效快干,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更多高端绿色产业项目,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
推荐关注
往期推荐
县域经济分类高质量发展,该怎么发力?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农文旅融合 风景这边独好
发展“农业+”模式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丰富设施农业金融生态圈——建行山东昌邑支行支持数字化高效农业示范园项目
4个案例,带你了解“5G+智慧农业”应用新场景
联系方式
网址
中农富通公司网 | www.zhongnongfutong.com |
农业嘉年华网站 | www.agricarniva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