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深秋拂过川西雪域:风亲吻青稞穗、川流淌斑斓林、山覆盖终年雪……时光不语、高原锦绣,74载岁月轮回,大横断腹地仍是山河远阔的天地、万千生灵的旷野、温情烟火的人间。然而,每年的11月24日,对于这片“过分美丽”的康巴高原热土来说,都值得深切铭记——
74年前的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的历史自此开启了新的“纪元”。七秩余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甘孜儿女砸碎封建农奴制枷锁、阔步踏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团结奋斗创造人间奇迹、以感恩奋进书写历史巨变:
实现民主改革和全面小康两次“千年跨越”,破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两个“重要命题”;光阴流转74年,甘孜州沧海桑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天翻地覆慨而慷”取得历史性根本性进步;眼下,110万各族人民承关怀而图强,奔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
74年,于历史长河不过弹指一瞬,但对自治州而言,却是换了人间。可尽管再“变”,民族团结的基因不改,守望相助的底色不变。甘孜州,自古便是多民族融合的“大走廊”,藏、汉、彝、羌、回、蒙古、纳西等42个民族在此相遇、相处、相交。8月1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颁布实施,我州成为四川省首个将民族团结工作付诸立法实践的市(州);《条例》将每年9月16日确定为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节,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的社会基础。
岁序更迭,各民族在这片高天厚土,留下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九次促膝长谈、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两路”精神等众多民族团结佳话,而后浸润着红色血脉、浸染着革命激情,民族团结之花在新时代的新甘孜生生不息,花常开、籽常鲜、枝常青。如今,甘孜州作为全国唯一地处川滇藏青甘涉藏地区结合部的市州,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数的82.9%,可以说,“新中国第一州”70余年的发展成就,来自各民族积极主动全面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的心手相牵、团结奋斗、同心逐梦。合则心相连、手相牵。跳藏族的锅庄、拉汉族的二胡、转彝族的达体舞、唱蒙古族的歌、过中华民族的节……每逢大小节假日,在甘孜州泸定县龙吟半岛小区的“石榴籽家园”广场上,一番吹拉弹唱的民族才艺大展演场景轮番上演、好不热闹。
欢腾的色达草原。郭昌平 摄
这座收获“全省百佳示范小区”美誉的小区,住着汉、藏、彝、蒙古、羌、回、土家、满8个民族共907户近3800人,少数民族人数占比70%;各民族饮食起居、生产生活、婚丧节庆等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如何做到居民和谐共处、小区井井有条?业委会主任袁秀珍道出个中玄机:“小区是大家庭,不论哪个民族住户都是家庭一员,攒劲参与协同治理,这个家就会越来越好!”多民族聚居小区共建美好家园的迫切愿望,推动小区探索满足各族群众期盼且符合红色名城实践的“龙吟半岛”模式。建立临时党支部、引进物业服务企业、成立业主委员会、组建“石榴籽工作队”;几年间,龙吟半岛小区蜕变为环境干净整洁、居民和美宜居的“石榴籽家园”。“退休多年的我又‘找到了组织’!”86岁的李慧英是岁数最大的队员。只要“组织”召唤,李慧英及时回应:参与民族文艺表演、调解邻里纠纷矛盾、评选最美家庭活动……协助业委会和物业共同解决小区共建共管共享各种问题,老人家仿佛重回青葱岁月,满是干劲,“民族团结示范小区的金字招牌要越擦越亮!”放眼今日之甘孜,像龙吟半岛小区这般“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茶和盐巴谁也离不开谁”的情状比比皆是,民族团结早已是百万甘孜干群的生命线。在带领甘孜各族群众走向未来的路上,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色达县开展“共吃团圆饭 共叙一家情”活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干部到开民宿的结对联谊户家中谈发展
白玉县建设镇干部和村民共度元宵佳节
特别是自2021年甘孜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新一届州委确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两区三地、培育四大动能、实施五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全州所有工作都与民族工作紧密相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长生和联谊干部、村民共度元宵佳节
近年来,甘孜州将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甘孜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常抓不懈;2016年颁布《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甘孜成为四川首个、全国民族地区中较早将民族团结进步上升到立法层面的地区之一;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2年全面启动6.5万名公职人员联系26万余户家庭的“民族团结进家庭进寺庙”行动,用带有“泥土气、糌粑香、酥油味”的方式,收集解决群众诉求清单3.1万件,各民族共同体理念越来越强。“民族关系”现今可谓甘孜各族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指标,数据可见一斑:2023年底甘孜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与之呼应的是,民生支出常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65%,显著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州平安满意度居全省第一。徜徉在新时代的春天里,为了让这曲民族团结的雪域长歌更加嘹亮,甘孜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抓好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不断促进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森林间穿行35年,甘孜州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麻绒林场场长吴林见证了川西北高原林海的“潮起潮落”:1989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弯把锯和中钢斧,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林老虎”;砍倒树扔进江,漂至下游城市,打捞制成铁路枕木、矿井棚架……甘孜州“木头财政”如火如荼拉开工业序幕;可随之而来山秃了水浑了、大雨来土石滑……1998年,甘孜州作为四川省首批试点之一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停止天然林商品性砍伐,吴林等几十万“林老虎”全下山,伐木工变身植树人。“高原种树可比砍树难太多。不过现在人养树,以后就是树养人!”吴林坦言,上世纪末触目惊心的生态疮痍唤起世人“生态觉醒”,持续至今不间断的植树护林,早已成为甘孜群众的广泛共识;树活了林密了,甘孜的天更蓝水更绿草更丰山更青。全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连续10年保持“三增长”,森林蓄积、林地和森林面积均居全省第一;每年还为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源头活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保持在85%以上,甘孜重披圣洁绿妆。如今,全域睁眼全是美景、闭眼满是吉祥。但是,高颜值的生态、高品质的环境,需要高规格的呵护——廓清绿色发展新理念,甘孜干群明晰进与退的边界、懂得近与远的取舍:坚决扛起牢守长江黄河生态屏障及生态保护红线的“上游担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走出发展与保护的二元对立,甘孜州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川西北生态区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内生“造血”,甘孜州既大胆又小心。反复衡量,定下统筹做好文旅之州、能源之州、有机之州“三篇文章”,发挥禀赋优势、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聚人心。而选择每一篇“文章”的背后,生态考量都摆在前列。看文化旅游,甘孜州坚持用生态本真、心灵本真、味道本真引领建设“本真甘孜”,积极营造明码标价、不欺客宰客、真诚服务环境,让“圣洁甘孜”有形有感,让游客深度体验心灵之旅、寻梦之旅——近年,出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以东部贡嘎山—海螺沟为主引擎,以西部格聂—措普沟、南部稻城亚丁、北部格萨尔—印经院为牵引,推出以大横断、大景观、大交融为总揽的“十一环十骨干”精品游线,建成A级景区115个、居全省第一。看高原特色农牧业,甘孜州充分依托生态、气候优势,优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促融合等正逐步汇聚成链,“圣洁甘孜”这个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更具“含机量”“含金量”,而我州“错过一季、念想一年”的产业产品,风头无俩——近年,甘孜州坚持以“有机之州”统揽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牦牛、藏香猪、青稞、果蔬、菌类、酿酒葡萄等产业集群发展,以有机塔尖产品提升附加值,“有机之州”建设起势见效,当前正积极建立甘孜标准、树立甘孜品牌。看清洁能源,甘孜州深谙“好山好水好风光”转化为发展优势之道,瞄准清洁能源“水风光储”互补性极强、全国少有等潜力特点,致力将“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保护一方生态、富裕一方百姓”清洁能源基地打造的美好“愿景”变为“实景”——
近年,出台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意见,清洁能源装机从2015年不足500万千瓦跃升至超2000万千瓦,并有在建装机1500万千瓦的跨越式增长,两条特高压明年建成投运;水电开发规模居全省第二,光伏、抽水蓄能开发规模均居全省第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还甘孜以苍翠,“只此青绿”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甘孜:“文旅之州”今年前10月共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亿元,分别增长4.8%、5.4%;“有机之州”有机市场主体124家、有机证书253张、有机认证面积56.7万公顷,年产量12.9万吨、产值15.4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180%、67.4%;“能源之州”去年清洁能源领域完成投资超240亿元,实现清洁能源增加值102.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6%、占GDP的20%,实现税收27.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