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德:迷人风光扑面来

文摘   2025-01-10 11:30   安徽  
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
安庆市大观区地处长江与皖河交汇处,这里钟灵毓秀,文脉长青,素有“安庆之源、教育之乡、皖江要津之大观形胜”之誉,有“宜城八景”之一大观亭古迹,有“看江豚,相聚在西江”的大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更有独秀园、集贤时空、菱湖公园等景观。
 近年来,大观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绣出了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作为安徽省34个推进乡村振兴工程先行示范区之一,2024年12月12日,我们省市作家一行,走进了大观境内,一探究竟。

“一村一景”绣出和美村庄图 
这是个雨后放睛好天气。早晨八点半,我们汇集于大观区政务中心,在该区宣传部李东海副部长的陪同下,前往行程中的第一站——海口镇
当车子驶过皖河大桥,分布于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院前院后种植的青菜、萝卜生机勃勃,分布角落的果树大多下架,但依然可见,枇杷的花蕾压弯枝头、隐藏于绿叶里的桔橙露出笑脸、悬挂枝头的柿子如鲜红灯笼随风舞动;路边的灌木大多花叶尽脱、清朗萧瑟,然香樟、桂花依旧芬芳扑鼻;阡陌纵横的田野,一望无际的麦苗,和美如画的村庄……镶嵌于大地,使人心旷神怡。




“海口乡村,秀美如斯啊!”
一路观景,一路思索。海口镇,是长江与皖河冲积形成的绿洲——海口州、小洲(又称金洲)、官洲(又称银洲)“三洲”组成,故得此名。这里的人民在与长江、皖河共生共融的历史岁月中,培育战天斗地、不畏艰难的抗洪精神,积淀了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和特定的地域文化,荟萃了多姿多彩的优美田园风光,更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底色”。
 ——这里是生态优良的美丽西江。当我们来到“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暨安庆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时,正逢江豚喂食,当饲养员发出“咚咚、咚咚”的敲击声,并向江面投放鲜活小鱼时,只见平静如镜、清澈见底的江面,刹那间浪花涌起。生活在这里的25只“水中大熊猫”,个个闻声从远处疾驰而来,追逐着小鱼,时而跳出水面,时而扎入水底,仿佛向我们微笑、向我们招手、向我们讲述着2500万年的传奇。


是的,这些“极危”的“水中大熊猫”,被世人誉为“长江女神”能在大观区西江安家落户,理想的栖息场所,由此展现了大观人对生态环境治理决心意志,体现了大观人的大智慧、大手笔、大构建理念!   
 ——这里是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等称号的镇江村。踏入村部,印象深刻的是实践广场宽广平整,“我与江豚共和谐”“村规民约”主题墙绘有声有色,荣誉墙上20多块各类奖牌整齐悬挂着吸人眼球……这无疑不是“和美乡村”的建设成果的佐证。
据了解,镇江村村民依水而生,是个典型的圩区移民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依托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先后投入2258万元资金实施道路硬化黑化、污水管网优化、厕所改造提升等工程,建成微公园、微景观5处,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开展“美丽庭院”常态化评选,引导村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的空闲土地上,栽种桃、梨、枇杷等4000余棵, 达到经济、环境双赢目的。
——这里是海口村月梗民宿。在该村李邦春书记的引导下,我们登上“远方望绿波,近处观江豚,身后是花海”的观景台。李书记说,每年的油菜花开的季节,此台就致身于万亩花海之中,达到“闻花香、看花海、观江豚”的奇妙境界,游客暴满。此时的我们虽有某种遗憾,但抬眼望去,海口村村貌真是越来越美,三个“微型公园”嵌入村组,清澈的水渠、干净的村道似玉带般将户户串联,仿佛一户户农家就是这串上幸福美丽的珍珠。 
看,乡村的“脸”在变。曾经“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曾经的“灰头土脸”墙面,也旧貌换新颜,变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温馨自然的艺术墙绘。这些形态逼真、色调浓郁、形象生动,有温度、有“灵魂”,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乡村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宣传阵地。
从村庄到景区,让村民当“主角”。近年来,大观区着眼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挖掘生态和文化资源,全力保护农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原始风貌,建设了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村镇。
在此基础上,聚焦“四化”目标,突出“四边”提升,倾全区之力,区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完成沙漠洲生态公园建设,推进国道G347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建成村级小公园、小花园等数十个人居环境示范点项目,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2处,建设污水管网约达100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平均无害化处理率99.83%,整治全域村容村貌,实现村庄与自然、历史与人文和谐共生、融合互生。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底色、美在田园本色、美在乡土特色。如果你想感受田园风光的胜景,那就请您走进大观新农村,来体验大观的皖江之美、风情之美、环境之美、庭院之美。

“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产业兴
走进培文村215亩瓜蒌产业基地,棚上显现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棚下圆圆的瓜蒌尽管采摘上市,仍有青色橙色的瓜蒌吊满栅格,丰收的痕迹依存,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取杍、烘晒、焙炒、包装车间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据了解,培文村原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自2023年3月,实验瓜蒌种植后,当年就解决劳动就业30余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1万增长到120余万元,同比增长6倍。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望突破200万元。现任培文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利宝信心满意满地说:“瓜蒌全身是宝,我村未来发展目标是深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细化‘村集体资金入股+种植大户合作’方式,以培文瓜蒌种植及深加工为平台,做大做强瓜蒌特色产业,使‘培文瓜蒌’品牌走出省市,面向全国”。
走进镇江村“羊肚菌+西瓜+哈密瓜”三茬连种羊肚菌种植基地,一个占地30亩,一期建成56座标准大棚, 能完成收储600斤烘干羊肚菌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在阳光的反射下,耀眼醒目。据了解,此项目于2023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并成功申报为省委组织部“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项目”,土地效能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每年可解决46名村民就近就业,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跨入150万元行列奠定了基础。
更有“开心农场”。一片高标准建设的50块“共享菜地”,使我们顿生好奇,看到一个个认领菜地人员名单,我真的为发明这种休闲种植方式的而点赞。“开心农场”创建,满足城区家庭成员能吃上自己采摘、种植的放心蔬菜,体会到农事的辛苦与乐趣,特别在培养孩子自立、认知能力方面受到城里人的青睐,也为海口乡村建设带来人气和流量,更使土地亩均收益超过54倍。真是“开心农场”各方都开心。
走进2022年4月获批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观区海口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面积达1.95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元的长三角三产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区工地,一望无际,尘烟滚滚,各种机械施工时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如阵阵号角,声声入耳,给人以振撼、激动。
据悉,一期核心启动区已建成投入使用。现有华茂、柏兆记、庆丰、金良友等各类农产品加工主体2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了生产与加工、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衔接配套的格局。产业园还充分挖掘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建成草莓、桑葚、圣女果、火龙果、水蜜桃采摘等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家,休闲垂钓渔业示范场10家,农家乐20家。
产业园内永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农大、安庆师范大学合作,首条标准化加工线已投入使用,可日屠宰家禽3万只,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屠宰各类家禽3000万只,加工番鸭预制菜10000吨,将承担安庆市家禽定点屠宰、冰鲜配送业务。目前,年可出栏番鸭800多万只、番鸭苗2500万只,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番鸭产业基地在园区落户,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的番鸭苗年销售量高达3000万羽,“宜源”牌番鸭成功注册为安徽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各地。
当谈及海口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时,该镇镇长王兆环说,有培文村200亩瓜蒌基地、河港社区200亩“百草园”,有镇江村40亩羊肚菌基地、保婴村10亩灵芝种植深加工产业园,有巨网村丝瓜络100余亩实现规模扩产,有昌宁-河港“村村融合”羊肚菌种植50亩项目已取得收益,有南埂村与湖滨公司合作共建的100亩“蓝湖”特色种植基地,还有海口村月埂观光民宿……”
十村十面,生机无限。
一连串“有”字后面,是海口镇立足江河资源禀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的缩影。“一村一品”的扎实推进,使海口全镇村级经济展现出强劲势头,爆发出无限生机活力。截止目前,海口镇10个村(居)获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9个。2024年度,全镇村集体经济将突破1000万元。
强龙头、补链条、建园区、兴产业、树品牌!
大观区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一区一园”“一村一品”产业布局,聚力“农业出彩”,在推动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等方面示范带动效果显著,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

“一村一委”驻点帮建责任明
地处安庆市城区西部的大观区,是安庆的“老城里”。在2005年之前,辖区内只有街道、没有乡镇。
由此可见,大观区真正意义上的“三农”工作开展较晚,但为何大观人在和美乡村建设上,能实现弯道超越,后来居上呢? 
在深入采访中,我们发现:在推进乡村振兴初期,大观区针对海口镇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卫生环境较差、村级集体薄弱等突出问题,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委有关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达成“上下发力,用足用好全区资源,全力建设‘和美乡村’”共识。步调一致,上下齐心,高站位、高起点、高效能拉开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序幕。
该区在吸取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做法基础上,创新“一对一”乡村振兴工作模式,建立“一村一委”结对帮建抓基层的新尝试。即,按照“1名区委常委+N个成员单位”的方式,组建10个区级乡村振兴帮建团队,由常委分管部门作为帮建单位,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细化每位驻点干部的帮建目标,激发全区干群“深入基层、服务百姓、振兴乡村”的良好环境。
该区及时出台《大观区“蹲点领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试行办法》,切实发挥好“一把手”的“一线总指挥” “一线指挥部”作用,帮助解决乡村发展难点、“堵点”,把乡村振兴有关的研究会、推广会、协调会、成果展示会等搬到乡村召开,现场督办、跟踪问效、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该区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为抓手,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工作专班。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重点任务清单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坚持“一月一例会”“一季一调度”,全区上下较好地形成了解决困难到一线、帮助指导到一线、转变方式到一线的政治生态。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培文村瓜蒌产业园建设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一条条地记录着从规划建设到幼苗种植、从初次挂果到喜获丰收、从瓜蒌籽深加工到产品销售等时间节点上,有全区人民对瓜蒌产业建设的关心帮扶情况;有驻点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帮扶培文村筹划建设发展瓜蒌基地的全过程; 有结对帮扶对口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到基地传授瓜蒌种植技术,指导瓜蒌生产销售等事项;也有各级各部门实地调研,现场解决瓜蒌种植基地项目建设发展中的矛盾和棘手问题。
我们知道,这密密麻麻的记录,只是大观区各级上下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个别场景,表现的也是冰山一角。我们采风中了解到:
 ——镇江村在驻点干部帮建下,扎实推进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采取打造“看江豚、品徽屯鸟、相聚在镇江” 城郊休闲观光产业链、提升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加速农文旅融合等措施 ,使一个基础薄弱的小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乌鸦”变“凤凰”的现实版。
——河港社区在驻点干部帮建下,建成“百草园”200亩,集菊花、丹参、羊肚菌等种植为一体,发挥土地增殖效益,引资建设电商产业园,使一个集体经济不足20万元的较落后社区,3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4年可突破150万元。
——海口村在区人武部驻点帮建下,建成了微型公园、月梗民宿。人武部先后组织民兵300人次,参与清理沟渠、治理环境、亮化道路等,使一个原本脏乱落后的村庄,成为观光休闲的秀美村庄。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观区驻村的每一个常委、每一名干部,都能沉到乡间,扑在乡村,真心指导村级党组织建设,真情帮助理清村发展思路,倾情谋划村产业发展方向,扎实解决突出矛盾,带头倡导文明新风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才干,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为驻点村的“和美乡村”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八仙过海显神通”,一个“学、赶、超”的喜人态势在大观随处可见。

“一村一策”铺就乡村幸福路
汽车开进十里铺乡茅岭村,刚下车,一幢建筑恢宏的村部综合大楼矗立面前。来到村部,当看到群众服务中心秩序井然、文明实践场所清新亮丽、图书馆(室)一尘不染,大家不约而同发出赞叹之声。
在吴福稳书记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村史錧,详细了解到茅岭村人从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小区、农业变工商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茅岭村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从名不见经传到家喻户晓的拼搏奋斗过程。
如今,茅岭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
2016年起,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面对全村整体征迁、村民失去土地后的焦虑与困惑,茅岭村人认真分析发展中的短板瓶颈,及时转变思路,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清产核资、股份设置、股权界定、折股量化等措施,统筹整合资源力量,成立茅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资金6000万元,其中集体股、个人股和贡献股分别占20%、40%、40%,实现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
近年来,茅岭村抢抓机遇,坚持“党建十合作社十公司”模式,走强村富民兴业之路,实施多轮驱动发展战略,变“单一发展”为“多线发展”,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激活资源,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他们通过搭建“双园”平台、发展楼宇经济,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建成占地28亩的茅岭民族文化创意园、1.2万平方米综合楼,引入安庆裴氏中医医院、安庆市天福运输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入驻,年创收近100万元。依法全资成本价收购安庆信合置业公司股权,搭建占地面积132亩大观绿色建材产业园,引进新型建材企业13家,带动就业400多人。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5%以上增长,2024年,可达到750万元。
2019年开始,茅岭村已连续6年实施村集体收益股金分红,总额达450万元。同时,每年拿出不低于10%的收益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小区精神文明创建等,使“民生温度”“幸福厚度”得到提升。
一个“就业有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态宜居、人民富裕”的茅岭村,从此名声远扬。
2024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来村调研;同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安徽调研时高度赞扬了该村“和美乡村”工作上的成绩;茅岭村也先后获得安徽省和谐民族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据陪同采访的大观区宣传部李副部长介绍,茅岭村的发展只是大观区 “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它村也是各有优势,特色分明。
有“借地生金”发展“飞地”经济的十里铺乡凤凰村,他们坚持以“党建+”谋定产业发展新路径,投入860万元收购十里包装工业园内安徽博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土地与厂房,招商引入多家新质潜力公司。通过对外租赁、资产转让等多种方式,将村部大楼、山场、边角地块等进行出租,壮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将跃入200万元的行列。 
有“腾笼换凤”引入新质产业发展的十里铺乡五里村,他们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改善产业园区生产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五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打造成为“智能制造、服装加工、电器装配”生产加工基地。截至目前,共引进各类新质企业、个体户52家,仅产业园的年租赁收入就达200多万元,使集体资产保值增效,为2024年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奠定了基础。
有“村村融合,抱团发展”的海口镇河港社区与昌宁村。它们利用河港社区土地资源优势、昌宁村资金优势,合资成立安庆港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社区)+自有公司+菌孢公司”运作模式,通过统一采购农资、销售农产品、共同投资发展等方式,合作种植羊肚菌项目,两村各占50%股份,实现抱团发展。该项目总投资1600万,基地采取“菌瓜轮作”模式,实现“一季菌、一茬瓜、棚不闲、效益佳”的高效农业种植目标。按照当季市场价预计年收入可达245万元。
还有“党建+产业振兴”、“党建+生态振兴”、“产业+项目建设”等特色模式。
村村有对策,户户有增收。
近年来,大观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的模式,打造“春风十里365”、“红领背包小分队”、“红领议事厅”等党建品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链式集群连片发展,建设大数据智慧农旅产业园项目,精准实施 “一村一策”,不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全区村集体经济呈现“多点开花遍地香”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2023年,辖区17个村(居)经营性收入共计1933.42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113.73万元,同比增长40.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其经济强村16个,占比94.1%,排榜全市第一,处全省第一方阵。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乡村看大观。
随着“一区三园”的建成、独秀园景观的改造升级、集贤时空文创园一二期工程的开放运营、大观亭遗址片区保护性开发等项目的建成,一个个有江有河、有形有魂、有景有品的“和美乡村”正在加速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作者简介

朱树德,安徽省太湖县刘畈乡人,1984年10月入伍,供职于安庆市大观区人武部,系安徽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家协会、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获得全国散文年度评选二、三等奖。


| 来源:安庆市文联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安庆市文联
本公众号由安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遵循党的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文艺创作和活动,传播各类文艺创作成果,开展文艺评论和研究,搭建文艺交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