惬意浦锦
版权归原微信号所有
编辑=浦锦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幸福在奋斗者的安居梦里
我叫张颂蔚,今年是我在上海当保安的第六年了。作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我在这里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小家,这个家就是位于闵行区马桥镇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我是社区民警王文虎。16年来,我在社区里“摸爬滚打”,找到了基层治理的“钥匙”。
我是从部队转业来社区的,最困难的事就是听不懂本地话。记得头一回进社区时,一位阿姨对着我手舞足蹈说了大半天,我愣是没听明白她说了些什么,幸好旁边有位居民当“翻译”,才帮我解了围。
之后,我把办公室安在社区,把自己“泡”在本地话里,挨家挨户上门自我介绍,久而久之,居民们都知道,社区里来了个讲“洋泾浜上海话”的王警官。这就是我的“第一把钥匙”——进社区。
做非遗文化的推广者,是幸福
我叫孙雯,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颛桥小囡,也是一名闵行区君莲幼儿园的老师。在颛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我向孩子们讲起了自己的童年故事。
屋檐砖瓦、小河流水,这些场景流淌在我的童年,但最难忘的还是老灶上妈妈做的桶蒸糕。小时候,只要一听妈妈说明天要做桶蒸糕了,我就特别兴奋,帮着妈妈淘糯米、洗赤豆、挖红枣核。第二天一早,就会被糯米粉和各种馅料的香味唤醒。
如今,桶蒸糕技艺已经成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吃糕可以到非遗传承人那里去买上一块。在连续17年举办的颛桥糕会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从桶蒸糕非遗体验馆,到动画片、儿童剧,了解非遗技艺的途径正愈加丰富。
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亦是幸福
我叫诸伟东,在虹桥镇虹二村的诸陈家宅里,有一段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红色故事。
参加工作后,我无意间看到了一份关于虹二村诸陈家宅红色故事的报纸,原来那段历史没有被忘却。经过寻访,我看到了一份更为详细的材料,它是根据当年亲历者的口述及相关记录整理汇编而成,我没想到这段历史还能有更加精彩的延续。
2020年,虹桥镇初心话剧社正在准备来年的原创红色话剧,讲的是虹桥本地的革命历史。讨论中,我提到了虹二村“抗捐军警米”的故事,并进行创编。经过一年的筹备排练,2021年11月,原创红色话剧《前路》进行公演,我也在其中担任了角色。
《前路》的演出不是一次结束,而是我们挖掘红色故事的新起点。虹桥镇把它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支点,开展了《前路》进社区、进楼宇、进学校等系列活动,并入选了虹桥镇历史陈列馆,一批批居民和学生得以了解虹桥本土的革命历史。
看完演出后,女儿对我说:“爸爸,我希望长大后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对幸福的追寻会在一代又一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中不断延续。
幸福,在乡村振兴的创业路上
我是朱军平,熟悉我的人会叫我“朱老师”,因为我曾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更因为我把自己的奶茶店“朱老师的茶”开进了家乡——闵行区浦江镇。
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创业梦。从学校辞职后,我曾加盟过多家奶茶店,逐渐萌生了创立自主奶茶品牌的想法。兜兜转转,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经过多年建设,浦江镇汇中村已经是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有着远离城市喧嚣的幽静,与我想做的“回归乡野”的品牌定位完全符合。
当我提出开奶茶店的想法后,村里很欢迎我的加入,并主动为我对接了汇中村一处开放式的田园空间“栖村”。在创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把店开进乡间,为乡村注入活力和人气,“栖村”也变得越来越年轻。
在这里,有公益市集、特色农产品展示、开展关爱流浪动物行动,也有“村BA篮球赛”“花田麦霸赛”等年轻人喜欢的文体活动。我也认识了更多年轻的伙伴,他们都怀揣着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如今,“朱老师的茶”已经入驻浦江社区,二店正式营业,三店也正在筹备的过程中。
信息来源:惬意浦锦、今日闵行
往期回顾
- 惬意浦锦 -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惬意浦锦
微信ID:gh_737add0316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