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什么?

百科   2025-01-21 09:04   北京  

点击下方音频,让耳朵“感受”力学





正文共有 1560 字

阅读时间约 5min

如果觉得眼睛太累

可以点击音频感受


每年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在森林、草地或河边飞舞,它们闪烁的光点如同星星落入人间,给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魅力。“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李白在《咏萤火》这首诗中也赋予了萤火虫极高的赞誉。然而,你是否好奇过:这些小小的昆虫为何能在黑夜中发光?它们的发光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2]



什么是生物发光?



萤火虫的发光现象属于“生物发光”。生物发光是一种生物体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的现象。这种发光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除了萤火虫,还有一些海洋生物、真菌、微生物等都具有生物发光能力。


🔺水母等发光动物的发光行为图(图片来源:[3])


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电灯或太阳光,生物发光产生的光是一种冷光,即发光过程中几乎没有热量产生。萤火虫、萤光海洋生物等的光照亮的环境,不会像白炽灯那样发热,而是纯粹的光。


🔺图片来源:[1]



萤火虫的发光机制



萤火虫的发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涉及到化学物质、酶以及氧气等多个因素。具体来说,萤火虫的发光是通过以下几种关键成分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图片来源:[4]




荧光素:

这是萤火虫发光的主要化学物质。荧光素本身是不发光的,它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参与反应,才能释放出光能。




荧光素酶:

这种酶是催化荧光素发光反应的关键。荧光素酶能够加速荧光素和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使荧光素在氧气的参与下释放光能。



氧气:

氧气是反应中的必需成分,它与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帮助下发生反应,释放出光能。



ATP(腺苷三磷酸):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货币,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在萤火虫的发光反应中,ATP提供了所需的能量,促使反应顺利进行


萤火虫的发光反应可以用以下简化的化学式来表示:


🔺图片来源:[1]


这个反应的关键在于荧光素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首先,荧光素和氧气结合,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荧光素的分子结构被改变,释放出光子,从而产生我们看到的光。而这整套反应所释放的光是冷光,即几乎不伴随任何热量,光的波长和强度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的条件来控制。



萤火虫为何需要发光?



虽然萤火虫的发光过程看似简单,但它对于它们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萤火虫的发光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


01

吸引异性(繁殖)


最为人熟知的萤火虫发光原因是繁殖。成千上万的雄性萤火虫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光信号来吸引雌性。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出的光具有不同的闪烁模式,这样雌性就能识别出合适的雄性。雌性萤火虫通常是通过对光信号的回应来表达是否接受求偶,雄性则通过更加频繁和明显的光信号来吸引雌性。


🔺(图片来源:[5])


02

防御作用


除了繁殖,萤火虫的发光还具有防御作用。很多捕食者,如鸟类或爬行动物,厌恶或避免吃到能够发光的昆虫。萤火虫发出的明亮光点可能是其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用于警告潜在的捕食者:“我有毒”或“我不容易捕捉”。这种警告信号能够减少它们被捕食的机会。


🔺(图片来源:[6])


03

诱捕猎物


一些种类的萤火虫,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湿地和森林地带的种类,它们利用发光来诱捕猎物。这些萤火虫的发光吸引了其他小昆虫,如蚊子或飞蛾,从而帮助它们捕食。这种捕猎方式主要见于一些雌性萤火虫,它们会用发光吸引雄性萤火虫靠近,然后捕食它们。

萤火虫发光的演化


萤火虫的发光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进化逐渐形成的。科学家认为,生物发光可能最初并不是为了吸引配偶或者防御捕食者,而是为了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例如,在昏暗的环境中,发光可能帮助它们在夜间找到食物或躲避天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光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复杂的社交行为和繁殖策略。


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方式和原因也有所不同。一些萤火虫通过持续的亮光来吸引异性,而另一些则通过短促的闪烁来进行求偶。在某些地区的萤火虫种群中,群体间还会协调发光,以形成壮观的“灯光秀”,这也是生物发光的另一种进化表现。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4xXHGaEaQYM89PSriZwH0Q

[2]https://mp.weixin.qq.com/s/VGsW3Lbs_aJJ0ftGA8Mn7g

[3]https://mp.weixin.qq.com/s/Z6DVGSsKAPMh4eKy5NVHEA

[4]https://mp.weixin.qq.com/s/R_oGFlS5AZZyDNdmTB-v7w

[5]https://mp.weixin.qq.com/s/r1lvo1Q_H6Newyu4xG-fPg

[6]https://mp.weixin.qq.com/s/dVh4RF0d_b9Bkxbbwuc25A

[7]曹成全,张毅,王义哲,等.萤火虫的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23,45(01):1-22.

[8]Y Oba,K Konishi,D Yano,H Shibata,T Shirai. Resurrecting the ancient glow of the fireflies[J].Science Advances, 2020, 6(49):1-11.



图片源自于网络和AI创作,仅供科普参考


力学科普

力学科普公众号是中国力学学会旗下的科普公众账号,发布相关的科普新闻及竞赛消息,推荐技方面最新动态和科普相关信息,致力于让公众走进科学,了解力学,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及投稿事宜请联系:ljlrpina@cstam.org.cn

戳阅读原文,做问卷,让力力了解你

力学科普
中国力学学会旗下的科普公众账号,发布相关的科普新闻及竞赛消息,推荐科技方面最新动态和科普相关信息,致力于让公众走进科学,了解力学,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