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积木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把积木块反过来拼。因为积木一般分为凸点面和凹点面,只要把积木拿到手,人们下意识地就会把凸点面和凹点面拼在一起。
你知道吗?这其实是一种防呆设计。也许你并不清楚防呆设计是什么,但你在生活中一定碰到过它。
“防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围棋术语里,指预防不小心下错棋子。后来,丰田汽车生产系统的一位质量大师把它应用在了生产上。他的想法是:用一个过程去提前检测和防止错误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质检成本和减少浪费。
简单地说,防呆就是防止错误操作。为了避免使用者操作失误,设计者会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预防措施,这就是防呆设计。
断根的意思就是把问题从根源上消灭掉,让这个错误没有发生的可能。
比如,我们乘坐电梯时,如果超重了,电梯的门就不会关闭,并会发出报警声,这就是断根,从根源上避免电梯因超载酿成灾祸。
再比如,在一些网购平台,不能下单的商品会变成灰色而且不能被选择,这也是一种防止误拍的设计。
一个行为需要两个或更多的动作同时或按序进行才能启动,这就是保险原则。
比如,保险箱一般需要两把钥匙或者钥匙加密码的组合才能打开。再比如,我们在手机上或电脑上删除东西时,点击“删除”后会出现“确认删除”的二次提示,这也是一种保险。
自动原则是指采用各种物理学、化学或机械结构学等原理让事务自动化运行或停止。
比如,我们在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输入错误,搜索引擎就会自动更正和提示。再比如,当我们在没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中点击播放网络视频,手机会提示“是否使用手机网络继续播放”。
相符原则是指利用形状、数字公式、发音、数量等进行检测和匹配,来防止错误的发生。
比如,手机解屏输入密码时,每输入一位数,界面上的空心圆点就会有一个变成实心的,明确提示你输入到哪儿了。再如,手机卡有一个缺角,为的就是让用户根据形状相符原则,在安插时辨别方向。
顺序原则就是说要按照顺序提前编好流程,引导用户一步步操作。
比如,拼积木时,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就可以完成拼装。再比如,在手机上安装软件,安装提示会引导我们按顺序一步步安装好。
隔离原则是指通过区域分隔,把危险区域保护起来,避免危险或错误的发生。
比如,在家里把刀具和药品等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就是一种隔离。再比如,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时,用户可以选择“谁可以看”“谁不可以看”,这也是一种隔离。
复制原则是指利用复制来核验。
比如,人们签合同时,常常会一式几份,这就是利用复制来避免合同内容被篡改。寄快递时,快递员也会打印两份单据,一份留在快递公司,一份给寄件人。我们在手机上设置新密码时,会在输入密码后被要求再次输入密码,也是利用复制来避免错误。
标示原则就是利用线条、形状、颜色等进行标记,方便识别,避免发生错误。
比如,在航母上有很多身穿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马甲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工作职责。这就是利用颜色来区分,便于识别和统一指挥管理。
红绿灯也贯彻了标示原则,有些地方的红绿灯还加入了行走和站立的小人,这是又增加了形状标示。双重标示让红绿灯更容易识别,提高了交通安全性
警告原则就是通过颜色、声音和灯光等,对不正常的情形进行警告,便于及时纠正错误。
比如,汽车上的油表会在油量少于某个程度时变成红色,提示车主给车加油。如果司机忘记系安全带,车辆也会发出滴滴的警报声进行提醒,忘记关车门也会收到提醒。手机电量不足时,界面出现的红色叹号提示也是一种警告提醒。
这个原则可以缓解或降低错误造成的伤害。
比如安全帽和安全带,都是减缓伤害的设备。在电脑上删除东西时,系统一般会把这些东西放进回收站,若是误删,还有找回的机会。
采用一系列办法或工具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进行防呆,减少失误发生,可以争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进行过防呆设计的生产步骤,不论谁来操作、何时来操作,都不会发生错误。使用了防呆的方法,意味着很少会出现质量问题,这就保证了正确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这样高质量的傻瓜式操作,不依赖人的主观判断,提高了过程的自动化,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充分应用各种防呆设计,保证操作过程不出现错误,可以进一步保证人员和机器的安全。在讲究用户感受的今天,防呆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随处可见。
去火车站取票时,放身份证的地方是倾斜的,需要一直用手扶着,让人感觉很不方便。其实,这种不方便是故意设计的,防止人们忘记带走身份证。
地铁扶梯两侧的光滑斜面处,经常设计有一些透明的半圆球。没错,这也是一种防呆设计,避免人或物品快速滑行,保障乘客的安全。
读者朋友们,快看看周围,你们还能找到哪些防呆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