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守护从预防开始——2025年春节常见传染病防范攻略

健康   2025-01-27 11:57   内蒙古  


 



春节即将来临,巴彦淖尔市全体医护人员祝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万事顺遂。春节前后,大家欢聚一堂,呼吸道传染病也不容忽视,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人偏肺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等,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为帮助您和家人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春节。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措施吧。

新冠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建议大家应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健康提示

1. 减少聚集:避免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

2. 佩戴口罩: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室内封闭空间,应佩戴医用口罩。

3.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4.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在冬春尤为常见。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人群

流感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2.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

3. 注意保暖: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4. 保持环境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

5.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

6. 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肺炎支原体感染预防措施

主要症状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潜伏期较长,平均2~3周。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高风险人群,尤其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
易感人群
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传播途径

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2.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加强锻炼。

3.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4.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人偏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措施

人偏肺病毒感染是人体感染人偏肺病毒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散发,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

主要症状

感染大多表现为轻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因出现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甚至导致死亡。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密切的个人接触和触摸病毒污染的物表后再接触嘴、鼻子或眼睛也可能造成传播。 

预防措施

与防控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类似,防范感染大家应该做到: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掩住口鼻,不洗手不接触口眼鼻等黏膜部位;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或通风不良的空间时做好个人防护。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可感染全年龄段人群,但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传染源

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RSV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天即有传染性,传染性通常持续3~8天,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即使临床症状消失,其传染期可长达4周。

传播途径

RSV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也能通过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易感人群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预防感染一般措施

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可在手或污染物上存活数小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易感人群的鼻咽黏膜或眼结膜接触病毒后可以发生感染。应注意手卫生,对于有疑似感染的患儿加强隔离和护理,避免与阳性的患儿接触,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在医疗机构就诊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诺如病毒等腹泻病毒感染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潜伏期比较短,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易感人群

儿童:尤其是4至12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在我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达15%。

老人:由于免疫力较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并出现严重症状,如脱水。

成年人:虽然成年人的抵抗力较强,感染疾病后自愈较快,但仍然存在感染的可能。尤其是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成年人也可能因为共同进餐、使用公共餐具等途径而感染诺如病毒。

无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对于没有基础性疾病的健康人群,诺如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能够在1~2天内自行好转。但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诺如病毒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吃生食或半生食的海鲜等食物。

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腹泻患者密切接触。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4. 及时就医:如出现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溃疡”为主要表现。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 , 四季散发 ,春夏季是流行季节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感染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易感人群

本病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 ,潜伏期3~5天,临床表现为发热、 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惊厥、脑炎等。

预防措施

1. 注意口腔卫生:勤漱口,避免口腔感染。

2.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

3.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与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密切接触。

4. 及时就医: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总结:春节期间是多种病毒活跃的高峰期,我们要从多方面加强防范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通过减少聚集、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基本防护措施,以及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病毒的传播。同时,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春节!



来源:感染控制科,疾病预防控制科、预防保健科
编辑:孟臻毓
校对:胡   瑞
审核:刘培源

巴彦淖尔市医院
巴彦淖尔市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235人。本账号从专业的视角,普及医学常识,提供医疗资讯,导航就诊就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