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拔尖人才?
文摘
教育
2024-09-04 16:00
天津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提出,教育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超常规培养三类拔尖人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急需领域实战人才和拔尖创业人才。内涵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指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关键领域,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卓越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力的杰出人才。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探索者,更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途径
1. 实施“101计划”
吴岩副部长提到的“101计划”,是教育部在基础学科领域推出的重大举措。该计划通过汇聚全球顶尖专家资源,如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获奖者等,共同打造核心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以计算机领域为例,该计划已建成12门核心课程,完成31本首版核心教材,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2. 设立培养基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教育部统筹布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科研平台。这些基地和中心不仅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还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3.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海外研修、联合培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培养其国际竞争力。案例分享:姚班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是国内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典范。姚班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招收了一批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天赋和潜力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姚班注重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指导,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许多姚班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骨干力量,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内涵
急需领域实战人才,是指在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快速适应变化能力的优秀人才。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培养途径
1. 深化产学研合作
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与实践,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聚焦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
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为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输送更多实战型人才。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案例分享: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在急需领域实战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该校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学生参与前沿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西湖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这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拔尖人才的内涵
拔尖创业人才,是指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领导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开创事业、引领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他们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者,更是商业模式的探索者和市场的开拓者。培养途径
1.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打造集创业教育、孵化服务、风险投资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和服务,包括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资金等。2. 强化创业教育与实践
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积累实战经验。3. 布局区域转移转化中心
在高校周边或产业园区布局区域转移转化中心,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中心”。以项目制为牵引,构建问题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比较与借鉴
姚班与西湖大学在拔尖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各有特色。姚班更注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应用,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和丰富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出了众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如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小马智行创始人楼天城、太极图形创始人胡渊鸣等。而西湖大学则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及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鼓励学生跨越传统学科界限,探索未知领域,并通过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结语
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姚班和西湖大学等高校在拔尖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当然,拔尖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未来应围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完善持续努力。温馨提示:若需“一对一”教学创新大赛指导,请加“肯学君”老师微信。
一对一指导内容:
- 总体教学设计和赛道选择(专家视角:如提供总体教学设计思路和选择合适赛道的建议)
- 教学大纲提升(评委视角:按照总体教学设计,完善大纲关键点及细节)
- 课堂实录教案优化(学生视角:提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具体教学实施思路,支撑总体教学设计,体现“两性一度”)
- 教学创新报告打磨(评委视角:标题凝练、痛点挖掘、方案匹配、成效突出、细节完善)
- 现场PPT汇报与问答演练(评委视角:标题再凝练、提纲再对标、教学再设计、PPT优化、多元沟通训练、问答预演
沉浸式工作坊内容:
专题1 教学创新大赛之获奖关键及报告技巧:如何激活自己并实现垂直攀登?专题2 教学创新大赛之现场汇报技巧及演练:如何环环相扣打动评委?专题3 教学创新大赛之课堂实录技巧与案例分享:如何打造沉浸式课堂?Step1 激活自己:如何找到参赛真动力,抓住“教师教学的奥林匹克竞赛”机会,真正以赛促教,展示教学风采?Step2 周密安排:如何步步为营,研究大赛规则,分析竞争形势,取得大赛佳绩?Step3 深悟本质:如何感悟教学创新的精髓,探索师生相互赋能的优势,让大赛少走弯路?Step4 持续精进:如何紧扣大赛主题,制定大赛纲领,吃透大赛要点,借鉴不同赛道经验,实现大赛的垂直攀登? 欲知详情,点击下面链接:
如果该文有启发,请给肯学君来个点赞、在看、收藏和分享吧,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