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2024年,全体嘉实人勇立教育改革潮头,努力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真实而生动的教学实践,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为每位嘉实孩子创设良好温暖的教育生态。躬身实践、思变求索,一步步让想得到教育逐渐成为看得见的美丽风景。学校相继获评全国STEM教育优秀学校、全国示范校园气象站、浙江省清廉教育示范学校、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学校、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浙江省青少年足球基地学校、浙江省首批阅读引领学校等十多项全国省市荣誉,多项典型经验分别入选教育部体卫艺司向阳花心理教育典型案例、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积极心育行动亮相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项目化学习案例入选国家级精品案例库……
岁末年终,百年嘉实以“信念嘉猷” “师道嘉风” “育人嘉德”“治学嘉范”“开放嘉途”“护教嘉航”六部十二篇回顾总结给予过往一年的拼搏奋斗以庄重礼赞,也给予全体嘉实人拥抱未来、砥砺前行更蓬勃、更昂扬的力量!
SPRING
FESTIVAL
春
节
快
乐
嘉兴市实验小学以“大先生”为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以“三维驱动”系统规划校本研修路径,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培训融为一体,不断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团队的熔炼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追求新的生长点,以自主内驱力、团队凝聚力、学校核心发展力驱动全体教师主动发展,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组织开展了创新研修实践行动。
“跨学科”研修行动,
开启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
为理解新课标精神和跨学科相关内容,帮助教师厘清跨学科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嘉兴市实验小学于春暖花开的四月组织全体老师参加了“奔跑在课程里——让我们在定向运动中感受跨学科力量”主题性拓展研修活动。整个活动分为四阶段。
在本次跨学科定向体验中,实现了“跨学科定向运动培育综合性人才”这一育人目标,教师们表现出了超强的个人能力和无穷的团队力量。
全体教师通过具身的跨学科定向学习研修,了解、感受、体验定向运动的特征、魅力,进而结合了学科思考如何将定向运动与学科实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相融合,为嘉实学子提供更多可操作、生活化的跨学科学习新案例。
“六个一”研修行动,
引领职初教师专业规划
学校为职初教师系统化校本研修,以教师自主内驱力、团队凝聚力、学校核心发展力驱动职初教师专业成长,以“六个一”项目研修助力成长规划,积蓄成长力量,推动职初教师不断成长。
整个研训以课程群推动,通过集中培训、小组研讨、镜面研修、一对一指导等研修形式,让职初教师们既感受到百年嘉实的底蕴,又能明确学校新儿童教育课程的理念,并且在个人展示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当责领导力”研修,
熔炼积极当责管理文化
学校致力于构建更规范的管理模型、更健全的管理体系及更富活力的管理团队,开展了以“当责领导力”为主题的培训。该培训秉承“担当责任,共创成果”的核心理念,围绕七大研修实战主题,力求实现管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整个研训过程涵盖了当责领导力的理论学习、跨行业实践案例的分享、名校实地探访,以及结构化主题研修等环节,为学校管理引入了新颖的思路与高效的策略。
通过工作坊式的主题研修,团队掌握了一套完整的当责领导力培植理念与实用工具。团队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帮助学校明确了重点管理工作的方向,还优化了工作流程与路径,有力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工作坊”研修行动,
提升全员专业成长积极性
“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支点”是嘉兴市实验小学校本研修的一个核心理念,而面向全体的“工作坊研修”,从组织视角层面满足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
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张晓萍校长工作室,通过名校长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营造名校长、中青年校长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名校长培养和辐射带动作用机制。
向婕星星火炬工作室在少先队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参与跨区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除长三角学习交流活动,还与呼和浩特市红领巾名师工作室和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黄蓓莉工作室等签署少先队“教研训”共同体协议书,深化红船精神育人实践。
浙江省曹建林名师网络工作室积极开展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区域美术“结对强师”云美育共富实践,成功助力嵊泗县、衢江区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品牌的特色打造。
嘉兴市陶轶敏小学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嘉兴市小学美术吴苏名师工作室、大桥镇王宏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嘉兴市夏云燕小学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坊、嘉兴市宋婧嘉音乐名师工作坊发挥各学科名师的示范作用,实现区域联通、乡镇结对,通过专题学习、项目研讨、课堂实践、课题研究和分享交流等研修模式,致力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在各名师工作室引领下,以教研组为“工作组”、师徒结对辅导组等基本单位,形成人人卷入的教研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发展的有效模式,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参与方式,提升全员的专业成长,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改”研修行动,
助推嘉实教师课改新体验
课例研讨,诠释新课标内涵
“以课例解读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专题研讨等活动,以具体课例为载体,深度剖析新课标理念在各学科的落地方式。教师们同课异构,在思维碰撞中明晰教学方向,让抽象理念具化为课堂实操,赋予新课程生命力。
教师成长,助力新课程实施
“学导型教学”校双高课评比、新秀杯说课展示等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通过课堂实践、说课交流,不断打磨教学技能,掌握新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执行者。
评价探索,护航新课程发展
“学教评一致性”研究、素养导向教学评价培训等,围绕新课标对教学评价的要求展开。探索作业设计、情境化测评工具研制,用科学评价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调整,保障新课程在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2025年,学校科研发展中心将借助建校120周年的重要契机,积极弘扬并践行教育家精神,勇于创新突破,致力于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力求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及丰硕的成果。
图文 | 科研发展中心
编辑 | 周赐洁
初审 | 朱 筠
复审 | 向 婕
终审 | 张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