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丽江做了哪些工作?

政务   2024-11-12 15:50   云南  


  11月12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丽江专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发布会完整实录
可扫描海报二维码查看
接下来
跟小布一起看发布会上的

彩内容

↓↓↓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丽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和省委改革工作要求

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

推出2000余项改革方案

推进100余项改革试点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248.8亿元

增加到2023年的671.7亿元

年均增长8.1%

人均GDP从19661元

增加到53998元

增长2.8倍


今年以来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

丽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

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丽江城区 唐新荣 摄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丽江实践

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


聚焦创新发展抓改革,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丽江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强市等400余项改革任务,以产业支撑发展,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筑牢底板,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形成规模。扛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粮食总产量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形成了以古城花卉、玉龙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芒果、宁蒗马铃薯为代表的“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丽系”品牌规模持续壮大,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华坪芒果 李良华 摄


  补齐短板,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旅游城市发展绿色工业新路径,建强2个省级开发区,以园聚产,建成全省唯一一个由地方国有企业全资控股的增量配电网项目,单晶硅产能占全省的21%,全省第一个加氢站、第一个零碳制氢工厂在丽江建成落地,绿色发电总装机占全省的17%,绿色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增量,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今年1-9月增长10.5%、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拉长长板,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首创“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在全省推广;一手抓规划引领升级,扎实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丽江成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激励的10个地市之一。今年1-9月旅游接待人次6866万、同比增长21%,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32%。


  锻造新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引进了云南白药、上海创诺等一批研发、种植、加工、销售链主企业,大力推动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丽江成为云南白药原料滇重楼的主要种植基地, “云药之乡”更加名副其实。


聚焦协调发展抓改革,城乡发展更加融合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17.91万脱贫人口,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深化沪滇协作和定点帮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排名全省第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8%;今年1-9月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0.4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1.31%。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永胜县美丽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名单,玉湖村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被玉龙雪山冰川融水环绕着的玉湖村 赵家琦 张顺鋆 摄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23年城镇化率50.44%、较2013年提升14.27个百分点。


聚焦绿色发展抓改革,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决抓好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位列全国、全省前列;泸沽湖、程海两大高原湖泊和金沙江丽江段水质稳中向好,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2023年度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评中丽江被评为优秀。


泸沽湖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2024年防火期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森林防火应急道路“一路多用”经验模式在全省推广,做好林下经济文章,以园区化模式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发展林下经济1205.72万亩,2024年新增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


  加快绿美丽江建设,扎实推进依法保护,修订颁布程海、泸沽湖保护条例,中心城区建筑风貌实现立法管控,丽江市和古城区被命名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泸沽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典型,华坪县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厚植。


聚焦开放发展抓改革,对外交流更加深入

  丽江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滇川藏、成渝、大香格里拉等区域的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对外开放的通道越来越便捷。2019年动车开通,丽江进入全国铁路网,2023年丽香铁路通车让丽江从终点站成为枢纽站;丽江机场口岸落地签证权、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获批,累计通航城市达101个,成为西南第六、云南第二大航空枢纽。


飞机从丽江三义国际机场起飞 赵庆祖 摄


  对外贸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建立便利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体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地方绿色食品走向世界,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瓷制餐具等产品畅销欧美和亚洲市场。


  对外交流的层次越来越深入。成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丽江分中心,国际友好城市拓展到9对,承办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推介合作等国际性会议活动,服务云南对外开放大局的能力显著增强。


聚焦共享发展抓改革,民生福祉更加普惠

  丽江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抓改革,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为了让群众有更好的教育,在全省率先推开“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当好“编外校(院)长”,建成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形成了“两本科、一高职”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华坪女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全市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张桂梅师德教育馆 赵庆祖 摄


  为了让群众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丽江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学博士、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全省心血管病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丽江,推进“银发人才”工程,引进“银龄教师”24名、“银龄医师”12名,为丽江高质量办好教育卫生事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高伟教授,5次来丽为42名先心患儿成功手术,让丽江及周边州市群众享受到国内一流医疗服务。


  为了让群众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丽江入列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获评优秀。


  为了让群众有更稳定的就业、更好的收入,聚焦重点人群,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今年1-9月增长5.8%、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新征程上,丽江市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对丽江“三个定位”,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工作“三部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新篇章,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多丽江贡献!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一起来看



丽江市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目前取得了什么实质性的成效?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和安排?

  丽江具有良好的绿色能源资源禀赋,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经济,聚焦打造绿色能源强市目标,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大力开发大型水电项目。已建成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一库六级”水电站,总装机137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650亿千瓦时。


  二是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已建成光伏电站22个、总装机168.26万千瓦,风电站3个、总装机14.85万千瓦。“十四五”期间,还将增加新能源装机242.86万千瓦,新能源年均发电量将达到50亿千瓦时。


  三是积极发展储能项目。梨园—阿海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完成电网接入系统初步设计、现场勘探平硐及钻孔施工,正在抓紧开展可研等报告修订工作,力争年内获得核准;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已纳入云南省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清单,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年建成投运。


  四是前瞻布局培育氢能产业。2022年以来,丽江市与三峡集团、中石化、永安行等企业围绕培育“新能源+绿氢”产业达成系列合作。截至目前,建成了全省第一座加氢站,建设了全省第一个零碳智慧绿氢工厂,落地了全省第一个氢能应用场景—氢能共享自行车,即将投运全省第一批氢能大巴,启动了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正在积极创建全省绿氢基地和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


  五是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完成了220千伏民主、岩乐输变电等一批重大电网项目建设。华坪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园区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3%,有力促进了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绿色能源产业已发展成为丽江的重要支柱产业、丽江已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今年前三季度,丽江能源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5.79%、70.88%;丽江投产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2.3%。


  下一步,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锚定发展目标,一体推动“水风光氢储”,持续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二是加快推进梨阿抽蓄和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加快全省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力争取得更多成果。四是加快推进500kV德茂变、500kV太安变扩建项目,持续优化电网网架结构,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丽江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1994年,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以来,丽江旅游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30年来,丽江文旅从起步到发展,从末端到前沿,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回顾丽江旅游业发展的30年,本身就是一部文旅融合的发展史。20世纪90年代初,丽江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始发展旅游业,纳西古乐会在古城开始免费演出,泸沽湖以母系文化和阿夏婚姻关系为核心的摩梭文化逐步为世人所知,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丽江旅游起步点火。1997年丽江古城申遗成功,1998年纳西古乐首次走出国门在伦敦拉开世界巡演序幕,1999年世博会丽江作为分会场举办了第一届东巴文化艺术节,丽江旅游业随着民族文化开发步入快车道。


  进入新时代,丽江市委市政府将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作为头等大事,打响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知名文化品牌,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带来强大动能。


  丽江旅游30年发展实践,始终坚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提升质量、丰富内涵、挖掘载体、创新产品,带动文旅产品由展示型向参与型、体验型转变,推进民族文化世界表达、传统文化现代表达,让传统的更加传统、时尚的更加时尚,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推动丽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为着力点,深化传统景区转型升级。一是提升景区体验产品。丽江古城恢复特色民居、名人故居历史原貌,重建木府古建筑群,打造方国瑜故居、王丕震纪念馆、纳西人家、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等30个文化院落,用文化浓度稀释商业密度。二是提升景区智慧化服务能力。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标准全面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丽江古城智慧旅游大数据应用项目荣获“数据要素X”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以丰富文旅园区内涵为着力点,深化文旅产品转型升级。一是丰富文创体验内涵。积极引进优秀文创企业落户丽江,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雪山艺术村、荒野之国、红谷半坡文化创意园区等丽江文化创意品牌。二是丰富参与内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如东巴谷的康养小镇和汽车营地为游客提供了康养旅游和房车旅游的选择;遇见木府夜游项目让游客穿越千年。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全省1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丽江市3个,占全省比重20%;全省12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丽江2个,占全省比重16.7%。


  以挖掘民族文化载体为着力点,深化文化体验旅游转型升级。一是丰富民族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三多节”“他留粑粑节”“彝族火把节”等特色民族节庆活动,推出“丽江等你来看流星雨”观星季、“一滴水经过丽江”研学季、“避暑胜地 露营天堂”露营季等一批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二是挖掘特色餐饮文化。纳西粑粑、鸡豆凉粉、腊排骨、“三叠水”等特色美食,既沿袭了丽江多元化民族特色,又承载了丽江气候环境、资源优势、饮食习惯等要素,打造丽江特色餐饮文化,不仅满足游客吃饱吃好,更能吃出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三是挖掘特色文创产品。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创意内容和设计理念,开发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产品,打造“丽江礼物”“丽江的花”等文创品牌,推出一批民族服饰、东巴纸、蜡染、珐琅银器、烙画、土布包、“丽永瓷”、白族刺绣和石木雕等文创产品。



丽江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丽江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为主题,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主线,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落实“早、简、准、实”要求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线上通过“政府救助平台”畅通求助“绿色通道”,线下加强日常走访认真落实动态排查机制实现“应纳尽纳”,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分层分类“一户一策”帮扶精准消除风险。目前,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总计49167户198012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70.7%。帮扶产业联农带农稳定覆盖,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任务超额完成,积极培育“古城旅游”“玉龙药农”“永胜食用菌”“华坪芒乡果农”“宁蒗足疗师”等劳务品牌,产业就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扎实开展易地搬迁安置点稳岗就业帮扶行动,实现了有劳动力及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开展沪滇协作,围绕产业合作、乡村建设、劳务协作、人才培训、社会事业帮扶等,年内投入资金1.5亿元组织实施39个沪滇协作项目。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效。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建设成效凸显,共引入22个市场主体,计划实施122个项目、投入资金40.12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06个、完成投资31.3亿元。试点镇(村)中成功创建3A级景区5个,拉市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玉湖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黄腊老村获得“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等荣誉称号。制定实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方案,市级每年筹措3000万元用于“千万工程”示范村考核奖补,建成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3个,3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古城区入列首批云南省数字乡村试点,玉龙县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永胜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明显,全市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84.62%,建成绿美乡镇9个,省级绿美村庄14个,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丽江大地上精彩呈现。


  下一步,丽江市将制定实施《丽江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2024—2035)》,进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手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乡村振兴,聚焦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更加可感可及、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丽江市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丽江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级部署要求,围绕中小企业培育持续发力,突出政策引领,强化服务指导,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细则,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制定实施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梯度培育、金融服务、技术创新、要素保障、服务提升五大行动,细化支持举措,完善培育体系。


  二是做优金融服务。全市设立了1.138亿元规模的信贷引导资金,为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中小微企业提供零成本、高效率的贷款临时周转支持。2024年,为20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28笔临时周转“调头”资金2.45亿元。开展优质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贴息工作,累计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争取到省级财政贷款贴息资金610万元。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市级财政每年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对新认定的各梯度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10万至50万元的奖补,已累计为两批次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兑现市级奖补资金共计680万元。近三年,为全市重点专精特新企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超过1500万元。


  四是深化精准帮扶。落实“助企服务员”工作机制,对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为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数字赋能、技术孵化、市场开拓等服务。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一起益企行动”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3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今年新增培育1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户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21%、100%。全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14.1%,研发费用占比达4.2%,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已成为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5.4%,占GDP的比重达60.4%,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对全市GDP贡献率达70.9%。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中小企业数量达38188户,较2023年末净增7915户。


  下一步,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发展举措,扎实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构建梯度成长培育体系,持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引导中小企业增强竞争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丽江如何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幸福产业、民生产业,2024年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旅游就是丽江、丽江就是旅游”,丽江的一切工作围绕旅游来做,高位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手抓旅游市场规范,一手抓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创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今年1—9月全市接待游客6866.3万人次,同比增长20.71%;旅游花费1149.92亿元,同比增长32.4%。


  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顶层设计。成立了由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实行文旅工作“一月一调度”,建立“部门+旅游”“一盘棋”推动机制,形成“人人懂旅游、人人讲旅游、人人护旅游”的工作合力。高标准编制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


  二是抓产品创新。开展文旅宣传推广“一月一活动”,推出“丽江等你来看流星雨”观星季、“一滴水经过丽江”研学季、“避暑胜地 露营天堂”露营季、“丽江民谣音乐季”“丽江礼物”文创IP等一批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打造拉市海湿地生态旅游、白沙古镇纳西活态文化体验旅游、三川田园风光、农旅体验、摩梭小镇摩梭风情游、开南街道四季花开生态游等新兴业态。推出“四季四赛”国际IP、茶马古道徒步赛等“旅游+体育”“城市+体育”产品。探索推出“20度的丽江”一批定制深度游产品线路,助力新产品新业态市场培育和营销。


  三是抓品牌创建。推进玉龙雪山—丽江古城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全市A级景区从19个增加到41个。建成了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个。玉龙雪山景区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典型案例,玉湖村入选国家级高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


  四是抓模式创新。出台《丽江市旅游条例》,成立旅游行业党委,成立旅游民宿、婚拍旅拍等行业协会,制定出台全省首个旅游营地标准。创新文旅产业产才融合,组建丽江文旅发展智库,建立“丽江文化名家工作室”等。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入选全国文化和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丽江市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是抓文化繁荣。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戏曲进乡村”“文化大篷车”“四季村晚”“彩云之南等你来”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市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等级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创新性举办“百名画家画丽江”“百名歌手唱丽江”等文化品牌活动,入选国家级、省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荣获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4项,荣获国家艺术基金1项。


  六是抓宣传营销。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2024年旅游机制性会议活动,丽江继成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国内21个创始会员城市之后,成功加入世界旅游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大力发展入境游,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开通口岸签证业务通过国家移民管理局现场验收,成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入境游市场不断拓展。今年1—9月接待境外游客42.03万人次,同比增长286.22%。


  七是抓市场监管。调整优化综合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游客回访、网格化管理等机制,运用“1+5+N+1”“1+5+14+X”机制推进部门、市县、企业快速联动,实现涉旅投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旅游市场呈现“三降、三升”态势,即旅游投诉、舆情、退货明显下降,旅游人数、旅游总花费、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持续开展文旅志愿服务“红马甲”工程,传承“丽江温度”,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下一步,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实施四大工程、构建三大体系、强化两大支撑、开展一大品牌创建行动” 的思路,坚持守正创新、示范引领,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近年来,丽江市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绿色工业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丽江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推动绿色工业发展?

  总体来看,丽江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重点工业领域延链补链强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增速排全省第3位,2021年以来连续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完成97.8亿元,同比增长69.9%,增速排全省第2位。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8.1%,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抓落实。


  在主导产业培育方面,围绕清洁能源的绿色资源禀赋,全力做好绿色装备制造业的培育,隆基三期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智能化最高的车间,隆基一二三期先后投产,产能达到35GW,前三季度单晶硅产量达到4.64万吨,实现产值88.8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围绕产业延链补链,石英坩埚三期、五星石墨二期、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装备制造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前三季度丽江市清洁载能产业完成产值108.1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76%。


  园区经济方面,以园聚产,围绕清洁载能、生物医药、氢能、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推动园区在提质和扩量上实现双提升。1—9月,两个省级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4.8%,工业增加值增速17.5%,高于全省开发区平均值13.9个百分点。


  在新兴产业赛道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清洁载能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聚势启新,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氢能酒店项目等相继签约,全省第一个绿氢零碳智慧工厂试生产、氢能共享自行车投放市场、束河古镇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示范运行,“丽江市无人驾驶航空器高原试验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01.9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5.95%。


  在信息通信业领域,1—9月,全市全域5G网络覆盖率95%以上,4G网络覆盖率98%以上;新增光纤接入用户4.46万户;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率376.2%,排名全省第3位。在全国百城重点区域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中,丽江市在全国59个城市(第三组、中等城市)中排名第一名。


  同时,丽江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在资金支持、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创新发展。


  下一步,丽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聚焦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在清洁载能、能源电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赛道上跑出丽江速度。重点是用好用活中央、省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入实施扩园培优、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工程,力争工业经济再上新高度。



随着自驾游的增多,景区停车收费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丽江市对解决这个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景区停车收费问题,为切实规范停车收费定价管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23〕964号)有关规定,明确了景区周边停车场的公益属性,以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古城景区周边停车场作为突破口,将大研古城周边停车场首先纳入政府指导价范围,统一制定了收费标准。市发改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停车场经营单位发出提醒告诫书,要求各停车场落实明码标价规定,在出入口醒目位置标明收费标准、免费停放时间、服务电话、投诉举报电话,严格按照公示的标准收取停车费。


  从今年5月以来,古城周边的21个停车场、约4400个车位已按政府指导价收费。之前,古城景区周边停车场每天收费平均在100元左右,执行政府指导价后,景区周边停车场最高限价为50元/天,地下停车场为70元/天,降价幅度达到30%以上,按此测算,每年至少可为来丽游客和当地群众减少近3000万元的停车费支出。执行政府指导价以来,群众满意度有了明显上升,今年暑期旅游旺季期间,针对古城景区周边的停车收费问题的投诉量同比下降了53%。


  下一步,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总结经验,有序推进全市景区配套停车场执行政府指导价收费,联动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倡议、公告、提醒、约谈、价格承诺、警示告诫等方式,督促指导经营者诚信经营,持续规范停车收费价格行为,依法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的出行环境,共同维护好丽江旅游市场秩序。



近年来,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丽江市如何推进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丽江市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稳定增收,扎实推进产业强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着力乡村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定位产业布局。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强市奋斗目标,坚持走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推动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格局。突出优势布局花卉、中药材、食用菌、芒果、马铃薯种薯“一县一业”,因地制宜发展苹果、雪桃、木梨、沃柑、软籽石榴、蓝莓等绿色种植业和生猪、肉牛、禽类、冷水鱼等高原生态养殖业。2023年,全市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40亿元,较2022年增长10%。


  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坚持“强基础、提产能”,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0.9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41%。2023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今年夏粮产量稳中有增,秋粮收获接近尾声,有望再获丰收。全市设施种植基地31.92万亩、规模化养殖场233个,推进古城区现代花卉产业园、玉龙县云南白药(丽江)生态科技产业园、永胜县金沙江流域特色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华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宁蒗县新营盘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培引壮大市场主体。坚持“育主体、强产业”,先后引进深圳鑫荣懋、山东稼沃、上海东方希望集团、上海卓莓、上海黑革萝、北京惠润、华润集团、云南白药、云南启成等优质企业,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业企业登记注册户6575户,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对近两年新认定的59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给予奖补资金支持共计345万元。全市已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覆盖市、省级龙头企业覆盖县(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村委会(社区)覆盖率96.7%。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100个,创建家庭农场1481个,带动21.7万户农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农业示范基地280万亩。


  打响“丽系”农业品牌。坚持“创有机、树品牌”,2023年全年共组织41户企业参加南博会、进博会、昆明国际花卉展等29个展会,成功举办了金沙江流域芒果产业大会和第九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多措并举推动农业创品牌。全市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共计216个,其中绿色食品97个、有机产品103个、地理标志产品13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累计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3个、超亿元村5个;累计有10品次获评云南省“十大名品”、25个品牌入选“绿色云品”品牌目录。玉龙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白沙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下一步,丽江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让农民群众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接下来丽江市将如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丽江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丽江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丽江实践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未来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304项重要改革措施。下一步,丽江市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推进丽江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政策机遇,在破解存量问题中积蓄高质量发展力量。加力提效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扎实推进地方债务化解、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等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聚焦高质量发展,立足全省和全市发展大局,高质量编制好“十五五”规划。


  二是抓产业培育,在挖掘优势资源中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产。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坚持走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发展路子,持续增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优势,积极发展高端水果、精品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继续做大“丽系”品牌规模,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培育林药、林畜、林菌等林下产品。


  二产。发展园区经济,将园区打造成丽江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经济转型升级主阵地,建强金山、华坪两个省级开发区,争取设立玉龙、永胜特色产业园区和宁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发展,延伸绿硅产业链条,推进绿氢丽江建设,把丽江打造成全省“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绿氢”产业基地、氢能综合应用先行先试区。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坚持扩大种植规模和精深加工两手抓,培育引进种植、加工、销售链主企业,加快推进太安中药材生态科技园、泽维生物医药等项目建设,打造滇西北中药材产地加工交易中心、国内最大的甾体发酵基地、国际高原康养基地。


  三产。以创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规划为引领,提升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传统景区景观质量和游览体验,全力创建泸沽湖5A级旅游景区、玉龙雪山—丽江古城世界级旅游景区、束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做精做优做强生态旅游、旅居品牌、乡村旅游等“八大业态”,积极拓展与大香格里拉、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旅游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入境游、高端定制深度游,推动丽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项目投资,在完善基础设施中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千方百计扩大产业投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提高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占比。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建设等谋划项目,优化全市谋划、前期、开工、竣工“四个项目库”,确保项目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大丽攀铁路、南瓜坪水库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形成有效投资增量。


  四是抓民生事业,在办实事解难题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群众增收,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育“一县一品”劳务品牌,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抓好教育工作,全力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扩容提质,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丽江“两本科、一高职”软实力,全力支持华坪女高办得更好、更有特色,持续深入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抓好医疗卫生工作,推动市人民医院形成“一院三区”布局,推进新一轮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提质达标,下大力气引进、培养、留住“好医生”,持续推进“银发人才”工程,引进更多“银龄教师”“银龄医师”,助力丽江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抓好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绿美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好人民城市,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继续抓好“五城共建”,打造花园城市丽江品牌。


  五是抓生态保护,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法治化治理,强化常态化监管,保护好金沙江、泸沽湖、程海、拉市海、漾弓江等重要河湖,守护好丽江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推动县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让美丽山水变成美丽经济。


  六是抓安全发展,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坚决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防止返贫“三条底线”。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兜牢“三保”底线。推进“平安丽江”建设,抓严抓实安全生产,牢牢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丽江将借改革之力、破发展难题,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各项改革任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马正麟





推荐阅读



云新发布|大理,为何让人如此向往→

云新发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德宏有实招→

云新发布丨温暖守护,看云南消防力量→

云南发布
欢迎来到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这里是云南省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