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在边兴边 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行稳致远

政务   2024-11-13 16:21   云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强调,要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开放,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更意味着新的体制、新的格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接壤缅甸、老挝,邻近泰国、越南,国境线长约966公里、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有7个国家级口岸,中老铁路和“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由此出境,是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最前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双版纳州突出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树牢“开放活州”思想,在建设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承接开放政策、深化对外开放等领域不断突破,全州口岸(通道)进出口货运量从 2013年的178.23万吨升至2023年的1086.38万吨,进出口贸易额从25.55亿美元升至76.76亿美元(541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全州进出口货运量、贸易额均实现36%以上增长,成功创建1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1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高质量建设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和现代化口岸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系统谋划,推动开放格局“建”起来
  西双版纳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和关于中老铁路“四好”重要指示要求,确定“开放活州”发展思路,把沿边开发开放摆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西双版纳建设的战略布局中谋划推动。


  明晰建好“一座城”的发展思路。结合边境线全省最长、国家级口岸全省最多等州情实际,确定“开放活州”发展思路,明确“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和现代化口岸城市”建设目标,努力谱写中老铁路轨道上的西双版纳开发开放文章。


  确定“433”工作举措。制定实施“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建设”、“辐射中心”建设、“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方案,开展加快提升通道能力、物流枢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四大行动,突出打好有效投入、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个阵地战,重点攻坚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场突围战,更好赋能西双版纳大开放、大发展。


  构建“一轴两翼多组团”立体化开发体系。以中老铁路为轴、景洪市和勐腊县为主、勐海县为辅,抓实综合开发工作,谋划创建景洪勐龙、勐海打洛边境合作区和勐腊跨境旅游合作区,构建“一轴两翼多组团”立体化开发新格局。



一轨相连,推动流通“畅”起来

  因开放而兴,向开放而行,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笛鸣声声、车轮铿锵,开启了西双版纳州铁路时代,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公水空铁”国家级口岸的自治州。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全州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的殷殷嘱托,不断加快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


  多式联运全面构建。西双版纳火车站扩建工程、勐腊试验区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野象谷站铁路物流能力提升项目即将完工,州内中老铁路沿线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列车从开通初期的17.5对增加至40对,旅客当日发送量从1.7万人次增至最高3.6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1202万人次、货物1372.9万吨,进出口货物1074.9万吨,直抵南亚、东南亚、西亚38个国家,呈现客货两旺良好态势。以中老铁路为支撑、“铁水、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发展格局进一步构建,运输成本降低20%至40%,全州年货运量增加近600万吨,货物品类从500种拓展至2000种,辐射周边国家增至8个,出入境人员从最初的27个国家和地区迅速增长到96个,为跨境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提供更多便利和机遇。

  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两年多来,西双版纳以智慧口岸建设为抓手,引入“自助通关”“先期机检”“智能识别”“集中审像”等项目,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应用率达100%。推行“一企一策”“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关税保证保险”等措施,装车运输时间较过去节省10小时,日装车达176辆,通关效率位居全省前列,“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好”的目标逐步实现,有效促进沿线客流、物流、信息流高效交换。

  物流枢纽短板加快补齐。从“主体、流程、硬件、协议”四个环节发力,积极招引国内物流龙头企业,着重抓好铁路物流基地、西双版纳机场四期改扩建以及关累港、景洪港—勐罕作业区、勐养大宗货物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全域覆盖,仅磨憨口岸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进出口快件18.91万件。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成为省内货邮吞吐量最高的州(市)机场。全州网络零售额实现91.78亿元,绝对值排名全省第4位。


立足优势,推动产业“兴”起来

  西双版纳坚持以通道促物流、以物流促经贸、以经贸促产业,打造沿边产业“新集群”。


  推进海关指定场所建设。把指定场所建设作为跨境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抓紧抓实,建成水果、肉类、粮食等6类10个货物准予入境的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关累港口岸获批为云南省唯一的水运进境冻品肉类和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勐满口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缅甸槟榔、玉米、香蕉和老挝土茯苓、鸡血藤、砂仁、赤小豆等输华准入,当前老挝、缅甸、泰国获得中国检验检疫准入的产品共602种,更多优质产品走向国内、走出国门。

  发展跨境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橡胶、普洱茶、热带水果(坚果)等七大产业,茶叶、人工鲜牛肝菌、小糯玉米等农产品远销日本、荷兰等国。同时西双版纳州在老、缅方向替代种植经济作物,积极建设加工厂,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产品加工输华。跨境游从90年代开始兴起,国家批准边境旅游线路6条,今年上半年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5.58万人次、旅游外汇总花费3499.7万美元,实现两个100%以上增长。随着144小时免签政策的深入实施,西双版纳州海外旅游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

  加强平台建设。坚持把产业园作为沿边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每年投入5000万元州级专项资金,深入实施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着力将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勐海产业园区、景洪勐养产业集聚区打造为集跨境旅游、现代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天然橡胶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做实“管委会+平台公司+招商公司”模式,吸引67户知名企业落地园区,勐海产业园区被工信部认定为2022年度云南省唯一一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沿线优势互补、产城联动发展。

边民互市,推动市场“旺”起来

  边民互市贸易作为边境地区特有的贸易形式,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边境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双版纳州凭借与老、缅、泰等周边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民族相依、人文相亲的优势条件,坚持“走改革路、吃开放饭”,进一步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研究制定《规范提升边民互市贸易实施方案(试行)》。成立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85家,创新“基层党组织+合作社+边民+集体经济”模式,依托线上交易平台实现全部互市商品“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42个边境幸福村边民认证实现全覆盖,全州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额从2016年的31.1亿元升至2023年的69.9亿元。

  深化沿边金融改革,开展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业务,在全省率先开展NRA账户现金业务,业务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一二级交易市场,完成打洛、勐龙、勐满、关累港口岸二级交易市场建设并投入运营,2023年边民互市场进出口贸易额实现43.5%的增长,推动互市贸易关税实现从无到有,促进政策“红利”变“税利”。成功搭建跨境支付平台,拓宽跨境结算通道,全州9家银行均能办理跨境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58.68亿元,同增长107.13%。

  持续打造边境、跨境旅游消费热点,开创边境友好村寨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文化往来,举办边民互市贸易交易会,三个边境县(市)累计开展20余次“边陲露水街”“国际老庚”边民大赶摆、中老边民大联欢等活动,设置中外展位2700余个,手工艺品、传统美食、民族服饰等特色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周边近30万余人参加赶摆街交易,带动边民创收690余万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西双版纳州将认真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持续向中心聚焦

向难点突破、向深处发力

不断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西双版纳篇章贡献更多改革力量


来源:西双版纳州委改革办

摄影:张晰 鲁鹏

资料: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杨斌

编辑:孙浩





推荐阅读




建设教育强省,云南这样部署!

全省教育大会在昆召开

干货满满!建设教育强省,云南重点要干什么、怎么干

云南发布
欢迎来到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这里是云南省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