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政务   2024-11-13 16:21   云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把“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七个聚焦”之首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双版纳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破难,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厚植发展新优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294.5亿元增至2023年的778.3亿元、增长2.6倍,固投、社消、商品房销售面积、口岸进出口贸易等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经济呈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定发展路径

让经济体制改革沿正确方向阔步前行


  

  西双版纳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和现代化口岸城市”,作为西双版纳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提出大抓旅游产业、口岸经济、园区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作风整顿“七个大抓”,推行领导挂钩、专班推进、闭环落实、定期调度、晾晒比拼工作机制,集中打好兴产业、攻项目、抓招商、优营商环境等组合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举措更加务实有力。



抓产业升级

让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西双版纳州找准改革“靶心”,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健全发展壮大“三大经济”体制机制,谋划发展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傣医药)、口岸经济、热带水果、数字经济“七大产业”,2023年“七大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600亿元。注重一产提效,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稻虾共生、稻鱼鸭蔬模式,每亩农田收入从原来的500元增至5000元以上,实现一田多收共赢;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水产种苗年产量占全省的53%;小糯玉米“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发力,种植面积近18万亩,综合产值增长近2倍、达42.5亿元,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糯玉米生产基地。注重二产提质,出台工业经济止跌回升工作方案,橡胶原料加工由单一的标胶向汽车轮胎胶、动车减震专用胶、浓缩乳胶发展,实现综合产值194.7亿元;推进热带水果(鲜果)向饮品、果干、伴手礼转型升级,综合产值突破207亿元;抓好“产学研医”协同推进,傣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1.75亿元。注重三产融合,依托“古茶树”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开展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2023年古茶区群众人均收入高出其他村组1.5万元以上,实现精制茶税收4.6亿元、占全省茶税收的63.87%。第三产业向丰富多元现代服务业转变,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宿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均居全省首位,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6209.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6.1亿元,为历史最好。




以项目为王

让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西双版纳州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抓手,健全全过程管理模式,助推经济体制改革“改”出机制新活力、跑出建设“加速度”。


  各县(市)和行业部门按照“前期项目库储备应达投资任务10倍”目标,集思广益盘活旧项目、谋划新项目,建立“5+2”(“前期、开工、在建、招引、重大”+“产业、民间”)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专班抓项目,构建“州级领导+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市)”的三级联动模式,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开工项目抓进度、续建项目抓投产、签约项目抓跟踪、储备项目抓前期”的闭环推进机制。建立“问题、责任、时限”台账清单和“红黑榜”、“好差评”制度,将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主体倍增、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等重点工作纳入综合考评,通过数据对比、结果晾晒,在全州营造比贡献、论业绩、看好坏的浓厚氛围。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额较2013年实现翻番,景海高速、曼点水库、黎明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用,神石国际康养大观园、景洪“澜沧江·流沙河”流域城区段水生态修复及水生态旅游EOD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顺利开工,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态势。



破制度障碍

让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道路更加宽广


  

  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


  西双版纳州持续理顺国资监管体制,修订《西双版纳州国资委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2023年版)》,将监管企业按商业一类、商业二类与公益类进行分类监管,研究修订州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提供体系性制度保障。


  通过加快国有企业“去平台化”步伐,改变从前单一的“城投经营模式”,布局城市开发建设、现代服务、金融投资等业务板块,构建“投、融、建、管、营”全链条经营实体,组建西双版纳州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投资运营集团、文旅和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探索搭建西双版纳州国际班列公司、国投绿美园林科技公司,与“中电云”合作筹建西双版纳大数据建设运营公司,不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全州国有资产规模较2013年增长3倍以上。




强经营主体

让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前景更加向好


  

  经营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西双版纳州聚焦经营主体培育,持续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推动一系列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提出“雨林英才支持计划”,培育创新团队和个人7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1家。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促成19家企业与49所高校(院所)合作,构建“企业出题、人才答题、共同破题”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态,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各类市场主体从7万户增加到21.4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活要素配置

让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西双版纳州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社会救助告知承诺制入选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成为全省唯一;及时核查破除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受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推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金融活水”等2个案例获评全国现场会优秀案例;全州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难题,西双版纳州理性“审题”、精准“破题”、认真“答题”,务实推进“一张网”电力改革,2023年10月24日在国家能源局见证下,云南电网公司与云南农垦集团正式签署《农垦电力公司70%股权转让协议》,标志着云南电网正式接管农垦电力,成为央地融合新典范,纳入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范围。当前,31个总装机260.2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纳入全省新能源建设项目清单,新能源并网投产65万千瓦、超过去10年新增装机规模的总和。




优营商环境

让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好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与三亚市、重庆渝北区、合川区等地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率先探索的“云网端”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网上大厅综合办事窗口进驻政务服务事项比例100%,州、县(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均与全省最优值持平,承诺办结时限压缩率逾80%,实现审批流程更优、申请材料更简、容缺管理更高效。


  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营商环境创一流年”等活动,印发《西双版纳州营商环境问题建议征集办理机制(试行)实施方案》,全力做好云南省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投诉举报”销号,设立“观察站”“宣传站”,完善企业诉求机制,形成“政府围绕企业转、工作盯着项目干、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工作格局……一项项改革实招硬招落地见效,一张张“问题账单”变成了“幸福清单”,让越来越多企业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一批批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落户西双版纳,2023年全州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1500亿元大关,为全州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路走来,西双版纳州经济体制改革之路步履铿锵。极目眺望,全州上下正以“冲”的劲头、“实”的作风、“干”的姿态,阔步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向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笃定前行,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西双版纳建设拓展新空间、创造新优势、增添新动能。


来源:西双版纳州委改革办
供图/摄影:西双版纳机场、张晰
资料: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信息员:杨斌
编辑:孙浩




推荐阅读




建设教育强省,云南这样部署!

全省教育大会在昆召开

干货满满!建设教育强省,云南重点要干什么、怎么干

云南发布
欢迎来到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这里是云南省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