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吕梁日报”
水清岸绿展新颜
——我市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程助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 本报记者 刘少伟
寒冬时节,走进临县徐家沟小流域的大型淤地坝,淤积的泥沙基本填满沟底,肥沃的淤泥已变为种植玉米的耕地。金黄的玉米已经归仓,留下整齐的秸秆茬,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淤泥变良田的奇迹。
“这几年规划建设的淤地坝,把洪水中的泥拦掉,清水放到蓄水坝蓄积起来,保障天旱时坝地有水可浇。”临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赵勇告诉记者。
临县位于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地貌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大小沟道近33000多条,地形破碎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徐家沟小流域正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湫水河内。
赵勇介绍,徐家沟目前已经建成3座大型淤地坝,总库容260万立方米,可拦蓄泥沙176.25万立方米,新增耕地390亩,而整个临县累计已建起大中小型淤地坝12处,确保了“一泓清水入黄河”,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今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5周年,也是我市加快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攻坚年、关键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全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列为我市今年20件大事要事之一。按照全省规划,我市“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共36个,工程实施范围覆盖黄河流域和汾河流域9条河流和14个国控断面。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印发《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行动方案》《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确保管理措施和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与汾阳、孝义等6个重点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压紧压牢主体责任;制定印发《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任务清单》,明确17项重点任务,由7个市直单位牵头推动,各分管市级领导牵头领办。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印发《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和《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办公室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专班机制,保障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有效衔接。市专班实施挂图作战、清单化调度、月调度、重要节点调度,定期通报、预警、约谈,建立工程通报、工作简报等联动机制,构建闭环式管理体系,推动全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各项工作走稳走实。
同时,市财政局牵头制定印发《吕梁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建立权责清晰、实施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对工程项目实行从资金筹措、绩效管理到财政监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市生态环境局和山西银行吕梁分行签订《“一泓清水入黄河”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市专班帮扶指导项目入库,多方争取专项资金,积极带动项目单位和财政、发改、水利、住建等部门对接,努力“向上争”,积极“社会筹”,提升资金筹措能力;市生态环境局和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出台《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用地手续办理五条措施》,推动解决土地手续办理“老大难”问题。全市各部门协同联动,凝聚共识,合力保障项目要素,深入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开工36个,其中主体完工16个,开工率100%、完工率44.4%;36个工程估算总投资55.32亿元,已到位资金31.96亿元,资金到位率为57.77%,超全省到位率4个百分点。
随着全市“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各项工程建设完成,我市累计完成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121公里,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46公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78万立方米/日,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6座,新增处理能力2670立方米/日,每天有2万吨工业中水实现回用,建成潜流人工湿地13.5亩,治理黑臭坑塘102个,面积759.7亩,对70个入河排污口完成规范化建设,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13.5万亩。同时,在农业面源治理方面,建成大象粪污处理中心及8座处置站,覆盖文水县3个养牛大镇共计48个行政村,辐射处理能力约28万头牛。
“我们建管并重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助力我市在去年历史性地实现了市域内9条河流1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的好成绩,连续两年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地级及以上339个城市中排名前三,提前两年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水质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小武说。
吕梁日报微信公众号 吕梁日报官方人民号 吕梁日报官方头条号
推荐阅读
版权归吕梁日报社所有
转载请标明来源:吕梁日报
对侵权行为我们将诉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