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尽情释放“表达欲”
教育
育儿
2024-11-26 12:31
河北
文|秋秋
小侄子抱怨:“和我爸我妈能聊啥呢?他们一说就是作业写完了吗?阅读打卡了吗?练习卷做完了吗?上课捣乱了吗?你跟他们说件好玩的事儿吧,他们手里忙着,头都不抬,别管这么多事,好好学习才是重点。你说,我能和他们聊啥?”
确实哈,孩子不想听说教,家长呢,又觉得只能说这些。等真正出现问题,家长又会责问:“这事儿你怎么不和我说呢?”孩子怎么能判断出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哪些是你觉得不重要、用“学习”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呢?家长允许孩子说废话,孩子的表达才能通畅。总不能每天见到家长,输出的是一道道数学题,一篇篇阅读理解吧!根据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父母和孩子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问题。其中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反映家长几乎不花时间与自己谈心。很多父母觉得没这么严重吧,自己明明经常和孩子交谈。妈妈摆弄着头发:“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都坐不上飞机。”妈妈双手抱在胸前:“那都是给有钱人住的。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啊,以后只能住平房。”小孩手舞足蹈:“妈妈,你看这个车的车门是这样开的!”妈妈依旧面无表情:“光知道看,不好好学习,这辈子都买不起。”小孩回家迫不及待分享:“妈妈,我今天在学校交了新朋友。”妈妈继续说道:“学习不好你跟他玩什么呀,这种不三不四的朋友,只会影响你的学习,以后不准跟他玩知道吗?”小孩再想跟妈妈分享趣事时,犹豫再三却收回了想去敲门的手,转身离开。最后,妈妈发出疑问:“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爱说话了?”你跟同事分享:“这家衣服质量非常好,样子也好看……”同事回你:“再不好好工作,连这家的衣服都买不起。”下次遇到好玩的,你还会和同事分享吗?甚至,你还愿意和这种同事聊天吗?没骂出口已经很够同事情谊了。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研究小组,对波士顿地区30多名4-6岁的儿童进行研究。1.无论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3.和父母交谈更多的孩子,在后续的标准化测试中也取得了更好的分数。家长跟孩子说些废话,孩子内心放松,不仅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还能让教育达到单纯讲大道理不能完成的效果。那可以把问题转化成:“讲讲今天好玩的、搞笑的事情呗~”朋友偶然间发现儿子的裤子里,藏有很多传情达意的“小情书”。儿子才小学五年级,就“早恋”,朋友自然很震惊,但他若无其事地把裤子放回原位,假装不知道这件事。然后他约儿子去打羽毛球,打完球以后,他就开始和儿子闲聊,跟儿子分享了自己早恋的经历。他说自己很小就喜欢上一个女孩,但是因为那时候的自己没有能力,就把这份感情偷偷放在心里。直到自己考上好大学,对未来有了规划,可以对女孩负责任了,才开始和女孩谈恋爱,并结婚生子。自始至终,关于儿子裤兜里的情书,爸爸没有提一个字,却巧妙地给了儿子处理这件事的建议。通过和孩子闲聊,分享自己的经历,就是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因为孩子听不进生硬的命令或建议,故事却能很好的引导,给孩子指明方向。其实孩子的废话里也有很多真实的信息或者想法,只要孩子愿意跟你说,你就要通过眼神的对视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听,且不要中途打断。大人发挥出“吃瓜”的一成功力,就能稳稳拿捏,使聊天无比顺畅。你愿意听,对他的话感兴趣,是孩子继续跟你交流的前提。一旦交流被打断,或者看出你的不关心,下次,他就不说了。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争着要的超级学霸史恺昇,他小时候也很爱玩电子游戏。不过他爸觉得与其禁止,不如让孩子换种方式看待电子游戏更好。 当孩子开始抱怨游戏体验不好的时候,他就告诉孩子:“电子游戏就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而程序是由一些指令组成的,每个指令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人们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有时想得不太周到,所以就会出现不好玩或不对的地方。” 一开始,孩子听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反应,还是继续抱怨。他就说:“写计算机程序并不难。如果今后有兴趣,可以自己去写,按自己的想法制作游戏,也许会做得比别人好。” 虽然孩子那时还是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但抱怨是渐渐少了许多。 上初中以后,孩子果然开始悄悄去尝试编写简单的编程。如果一开始,爸爸说“玩什么游戏啊?太耽误学习了……”,也就没后面那么多的故事了。海沃塔(Havruta)的意思与英文单词fellowship类似——伙伴关系。表示两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对话和讨论来研究与学习某个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常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聊天,可以让聊天富有含金量,让孩子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问“为什么”和“怎么办”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开始独立思考,最终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当我们和孩子习惯了这种聊天方式,孩子的表达能力会大大增强,说话也会很有逻辑性,这对于孩子的自我表达、写作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帮助。但是一旦习惯“不说”,表达的习惯便被隐藏了,那些需要表达出来的重要内容也就说不出来了。所以,请善待孩子的“废话”,请让孩子在家里尽情释放“表达欲”。作者:秋秋。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