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正式开启他的第二任期仅剩一个月了,各大美国企业高管纷纷忙着前往特朗普大厦,试图进行最后一轮游说,希望能够改变即将实施的关税政策。但很明显啊,这场行动无疑是徒劳的。无论他们如何强调加征关税对经济的潜在冲击,特朗普的态度却始终如一:坚决不妥协。
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关税政策在他眼中是经济扭转乾坤的利器。他相信,这种“强硬”策略不仅能帮助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重新掌握主动权,还能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难题。
然而,美国商界精英对此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并非没有依据:在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内,中美贸易战引发的经济动荡记忆犹新,不仅削弱了美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还对消费者和中小企业造成了直接冲击。
第二轮关税攻势一旦开启,结果会如何?商界普遍认为,这无疑将重创美国经济基础,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以中美贸易战为例,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关税战不仅提高了产品成本,还削弱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如果再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两个近邻征收高关税,必然会导致供应链的混乱,加剧本就不容乐观的经济压力。然而,面对这些警告,特朗普毫不动摇。他似乎坚信,关税是与他国谈判的有效筹码,而美企的劝说只不过是在拖后腿。
问题的核心在于特朗普的决策方式。从他一贯的表现来看,他对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有着高度的信任,这使得顾问团队在关税政策上几乎形同虚设。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不仅在深夜频繁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关税相关的激进观点,还时常让他的亲密盟友对此措手不及。例如,当他扬言要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关税时,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国务卿卢比奥事前都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在组建团队时,忠诚度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这意味着他的团队中缺乏具有独立见解或敢于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更多的是迎合者和执行者。这种“服从性测试”看似巩固了总统的权威,但从长远来看却埋下了决策风险的隐患。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如果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全面实施,美国的贫困群体收入可能下降4%,富裕阶层的收入也将减少2%。看似数字不高,但背后却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对于那些已经在生活成本高压下挣扎的普通民众来说,关税导致的消费成本上涨无疑是雪上加霜。
特朗普曾多次向选民承诺,他的政策会让普通美国人重新过上“买得起食品杂货”的日子。然而,现实与他的愿景背道而驰。关税增加的不仅是进口商品的价格,还连锁反应地推高了国内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由消费者埋单。
面对记者质疑消费成本是否会上涨时,特朗普的模棱两可回答显然与他以往的强硬风格不符。这种“自相矛盾”无疑暴露了关税政策的漏洞。特朗普能够再次当选,很大程度上源于选民对他的经济政策寄予厚望。在他的首个任期内,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体感有所降低,这种直接的经济利益比任何纸面数据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