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国政坛风暴愈演愈烈,总统尹锡悦面临弹劾案的紧张气氛持续升温。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政治命运,也深刻影响韩国未来的内政外交走向。围绕尹锡悦的弹劾案,不仅是宪法与权力的博弈,更是内外势力、利益纠葛的缩影。那么,在这场政治风暴中,谁还能挽救尹锡悦?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逻辑?
韩国宪法法院即将于12月27日开庭审理尹锡悦弹劾案,而按照韩国法律规定,宪法法院的9名法官需有6人赞成,弹劾案才能成立。但目前法官席位有3个空缺,这意味着剩余的6名法官需要全票通过才可罢免总统。这一事实为尹锡悦留下了一丝喘息的可能。只要有一位法官投下反对票,弹劾案便会被驳回,他将恢复总统职务。
此外,有观点认为,尹锡悦利用总统职权发布的紧急戒严令是其权力范围内的行为,并不属于宪法法院司法审查的范畴。然而,如果能够证明尹锡悦发布戒严令的动机是为了"扰乱国宪",则法院仍可将其视为犯罪行为进行审查。尹锡悦是否真心为了国家稳定还是另有政治图谋,将成为审判中的关键争议点。这两大变数无疑为弹劾案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尹锡悦被停职后,韩国政坛也发生了震动。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内部风雨飘摇,党首韩东勋以及最高委员集体辞职,留下了一片权力真空。党内的混乱表明,这场风暴已不再局限于尹锡悦个人,而是引发了整个执政体系的危机。反观在野党,则因弹劾案的推进和执政党失势而士气高涨,这种力量对比的急速转变将对未来韩国的权力分配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场风暴中,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备受关注。中国一方面强调韩中是友好邻邦,希望双方推动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明确表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这三句话既表现了中国对韩国政治局势的冷静观察,也释放了积极合作的信号。中方的立场反映出其希望通过稳定的中韩关系,为地区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的外交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韩国外交部与中国驻韩大使馆曾进行会面,显示出韩国也在积极寻求缓和当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对于尹锡悦及其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态度摇摆,中方的回应则显得更加从容和高屋建瓴。
相比中方,美国政府显然更为紧张。拜登最担心的是尹锡悦下台后,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上台。李在明多次表达对尹锡悦外交政策的不满,尤其是在对日与对华关系上的强烈批评。如果李在明掌权,不仅可能全面调整韩国的对外政策,还可能重创美国推动的"印太战略"。
美日韩三国关系在拜登政府的战略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这一联盟的破裂无疑会给美国亚太布局带来巨大冲击。李在明若在总统选举中胜出,韩中关系或将重新升温,而美日韩对华施压的企图则可能遭遇严重挫折。这一结果无疑是拜登政府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