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4:00,经济学院2024级新生入学系列讲座第五讲在教学一楼1402教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三希教授主讲,为同学们带来关于问题导向下如何使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
首先,李三希教授以科学研究范式开篇,向同学们介绍了在研究经济学的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和实验法等。他同时强调,这些方法固然重要,但不应局限于此,还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以及跨国比较等其他视角进行探索和研究。接着,李三希教授现场对在座同学进行了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曾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他随机邀请了几位同学分享各自的看法和针对此现象的应对措施,李三希教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想法,并对他们的见解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随后,李三希教授指出可以运用经济学理论建模对本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他指出,所谓经济学理论建模,就是对纷繁的现实问题进行高度抽象,将复杂的现象转化为抽象的理论,并利用理论对现实进行解释和指导。李三希教授在黑板上逐步推演了针对该问题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过程。他先从一个厂商入手,展示了完整的分析逻辑,然后再将模型拓展至两个厂商的情况。原本复杂的案例,经过李三希教授逻辑紧密的建模分析后变得直观简明。在分析结束后,李三希教授总结了经济学建模的步骤:首先提炼出核心要素,然后在推导过程中逐步引入其他现实因素。
最后,李三希教授提出了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政策启示。他强调,由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只要“大数据杀熟”能为厂商带来可观的利润,这种现象就难以根除。其次,严格的禁止性监管成本高昂、其可行性存疑,且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也不确定。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厂商、消费者、社会都能接受的方式,在不损害消费者公平感知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福利。为此,李三希教授提出了几条可能的解决途径:一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抑制大数据杀熟行为;二是鼓励厂商之间数据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大数据杀熟的机会;三是赋予消费者对数据的控制权,让消费者能自主决定数据如何使用;四是采用更为柔和、非显性的差异化定价策略,从而保证消费者的公平感知。
2024级新生入学讲座第五讲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在李三希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对从问题识别到理论构建再到政策建议的完整科研流程有了一定掌握,对“大数据杀熟”等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收获良多。相信2024级经济学院的新同学们一定能牢记李三希教授的教导,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奋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案丨学术实践部 刘敬蕾
图片丨信息部 王伯韬 卢思翰
题图丨设计部 高睿洋
编辑丨网络中心 曾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