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鱼有腿,能在海底“行走”或“挖掘食物” | Current Biology

学术   2024-11-19 12:03   北京  


鲂鮄(fáng fú),一种特征发育的演化模型。


有“腿”的北锯鲂鮄(Prionotus carolinus)来源:Anik Grearson


来源 哈佛大学

翻译 字鑫楠

编辑 魏潇


鲂鮄(鲂鮄科,角鱼科,Triglidae)俗称海中知更鸟,是一种适应于底栖生活的海洋鱼类,其六条类似腿的附肢使它们非常擅长快速移动、挖掘和寻找猎物,以至于其他鱼类总是跟随它们,窃取它们的猎物。


2019 年,科里·阿拉德(Corey Allard)在美国科德角海洋生物实验室(Cape Cod’s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偶然接触到的这些奇特的“长腿”鱼类,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


“我们看到他们的水箱里养了一些鲂鮄,还特意拿给我们看,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喜欢奇特的动物,”阿拉德说,他是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尼古拉斯·贝洛诺Nicholas Bellono教授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研究员。贝洛诺实验室研究海洋动物的感官生物学和细胞生理学,章鱼、水母和海蛞蝓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鲂鮄是一个具有非常不寻常且新颖特征的物种的例子,”阿拉德继续说,“我们想把它当做模型,来探讨‘新器官如何形成’的问题。”


随后阿拉德对鲂鮄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并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合作,最终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连续发表了 2 篇与贝洛诺和斯坦福大学的艾米·赫伯特(Amy Herbert)、大卫·金斯利(David Kingsley)等人合著的论文。这些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对鲂鮄如何使用它们的“腿”,哪些基因控制这些“腿”的出现,以及这些动物如何用作进化适应概念框架的最全面理解。


鲂鮄的“腿”实际上是它们胸鳍的延伸,每侧有三个。阿拉德首先试图确定这些“腿”是否是真正的感觉器官,此前科学家们对此有所怀疑但从未证实。他通过实验观察圈养的鲂鮄捕食猎物的过程,发现它们会交替进行短暂的游泳和“行走”。它们偶尔还会在沙子表面上刮擦,以在无需视觉提示的条件下找到埋藏的猎物,如贻贝和其他贝类。研究人员意识到,这些“腿”对机械和化学刺激都很敏感。即使他们把仅含单一化学物质的胶囊埋起来,鲂鮄也能轻松找到它们。


机缘巧合下新的发现出现了,阿拉德在研究过程中收到了一批外观与原始鱼类相似的鱼,但这些新来的鱼没有像原来的鱼那样挖掘和寻找埋藏的猎物或胶囊。“我以为它们只是一些不合格的样本,或者是实验设置出了问题,”贝洛诺笑着回忆道。


原来,研究人员是获得了另一种不同种的鲂鮄。在研究中,他们最终对这两种鱼都进行了描述——北锯鲂鮄Prionotus carolinus,它能挖掘埋藏的猎物,对触觉和化学信号高度敏感;而带纹锯魴鮄(P. evolans)则缺乏这些感官能力,能用“腿”移动和探测,但不用于挖掘。


通过比较两种鱼的“腿”部差异,他们发现挖掘种类的“腿”是铲形的,并覆盖着乳头状突起,类似于我们味蕾的结构。非挖掘鱼的“腿”呈棒状,且没有乳头状突起。基于这些差异,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乳头状突起是演化中的次级特化。


阿拉德的论文描述了鲂鮄新型感官的演化过程,其中包括对来自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的鲂鮄标本的分析,以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时间的鲂鮄“腿”形态。他发现,挖掘物种的分布仅限于几个特定位置,暗示这种特征的演化相对较晚。


研究鲂鮄的“腿”不仅仅是为了和奇特的动物共处(尽管这也很有趣)。这些“会走路的鱼”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模式生物,可以用于比较特化特征,并告诉我们演化是如何使生物适应非常特定的环境的。


大约 600 万年前,人类演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从灵长类祖先中分离出来。双足行走是人类物种的一个定义性特征,但我们对这一变化的发生时间、原因和过程知之甚少。鲂鮄和它们对海底生活的适应可能提供一些线索。例如,控制鲂鮄“腿”发育的基因转录因子也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动物的四肢中。


第二项研究聚焦于遗传学,合作者包括斯坦福大学的金斯利实验室(Kingsley lab)、意大利物理学家阿格内斯·塞米纳拉(Agnese Seminara)、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in Germany)的生物学家莫德·鲍德温(Maude Baldwin),全面研究了行走鱼类不寻常特征的遗传基础。研究人员使用转录组学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确定哪些转录因子在鲂鮄的“腿”形成和功能中发挥作用。他们还培育了两种腿型不同的鲂鮄的杂交后代,以探索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


“艾米和科里在物种描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认为从行为描述到分子描述,再到对其进化假设的描述,这是非常罕见的,”贝洛诺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蓝图,展示了研究人员如何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并以好奇和开放的心态严谨地追问下去。”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58710

主要论文信息

【标题】Evolution of novel sensory organs in fish with legs

【作者】Corey A.H. Allard, Amy L. Herbert, Stephanie P. Krueger, et al.

【期刊】Current Biology

【时间】October 07, 2024

【DOI】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08.014

【摘要】How do animals evolve new traits? Sea robins are fish that possess specialized leg-like appendages used to “walk” along the sea floor. Here, we show that legs are bona fide sense organs that localize buried prey. Legs are covered in sensory papillae that receive dense innervation from touch-sensitive neurons, express non-canonical epithelial taste receptors, and mediate chemical sensitivity that drives predatory digging behavior. A combination of developmental analyses, crosses between species with and without papillae, and interspecies comparisons of sea robi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demonstrate that papillae represent a key evolutionary innovation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al niche expansion on the sea floor. These discoveries provide unique insight into how molecular-, cellular-, and tissue-scale adaptations integrate to produce novel organismic traits and behavior.

【链接】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24)01126-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环球科学科研圈
《环球科学》杂志旗下综合性学术传播与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