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脉中的楹联文化

文化   2024-12-09 00:02   北京  

入围论文

第七届中国对联甘棠奖


在万里长江千年文脉之中,有一条泉流伴随着长江之水在涌动,那就是雅俗共赏的楹联文化,这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长江沿岸城市的对联涉及到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屈原文化、关羽文化、名楼文化、歌女文化、蜀汉文化、慈善文化、科举文化,以及水文化、茶文化,醋文化、刺绣文化、书法文化、科技文化等等。今天,我们将顺流而下,在长江沿岸的城市中欣赏她靓丽的身影,聆听她美妙的声音,领略她高雅的气质。


一、宜宾·山水文化


宜宾市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是国家确定的沿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其处的楹联反映了当地的秀美风光与厚重人文。


两岸翠屏山色秀;

一条碧玉水光寒。


在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于此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其处联曰:


山水何灵,得名贤履迹所经,便流传八百年后;

裙屐杂坐,爱此地杯流共酌,且邀约两三人来。


《对联话》作者称赞这副对联“语正工谐”。

自宋以来,后人为纪念黄庭坚,相继在流杯池周围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吊黄楼”等建筑。涪翁楼是昔日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笋赋》《荔枝绿颂》等。此处另有一联云:


携有禹之鼎兰亭图,到此恍疑图上坐;

读过黄涪翁苦笋赋,者番才证赋中禅。


禹之鼎,清代画家。者番,即这番,这次。

登楼凭栏,向西可观荷花塘秀色,往东可览流杯池胜景。园林小景“山谷小憩”坐落于流杯池景区的睡莲池旁,黄庭坚雕像身着便装,手拿书卷,在池旁静坐沉思。两只白鹤立于水中相伴,小景也称“双鹤伴涪翁”优雅清新,寓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黄庭坚在谪居戎州时,平和豁达的心态。


二、重庆·红色文化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隶属于重庆市的江津区,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曾经有一位伟人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五年,他就是新文化运动旗手、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

江津有陈独秀旧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五举乡。2012年12月经过第三次修缮竣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旧居大门两边悬挂着一副醒目的对联,联文为:


行无愧怍心常坦;

身处艰难气若虹。


这副对联是陈独秀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即兴所写,题赠刘海粟。一副七言联,包含万千意。潇洒的笔墨之下,洋溢着不减的雄心、难灭的豪气;简洁的联语之中,展现出杰出的才华、傲人的风骨。

愧怍,即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整副对联的大意是:


只要行为无愧于苍天,无愧于大地,心怀就常像平石坦荡;

即使身体处之于艰苦,处之于困厄,豪气仍然如彩虹贯天。


陈独秀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自始至终光明磊落。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种评价中看出他为人的坦坦荡荡。

1942年6月4日《大公报》(重庆)有这样一段文字:陈独秀“后在上海被国民政府逮捕,押解南京,先生在京沪车中,酣睡达旦,若平居无事者然,其艰难之从容不迫,而怡然处之,往往如此。必须认识独秀先生这种为人的精神,才可能了解他的整个的人格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所留给我们的遗产怎样一种价值。”(高语罕《参与陈独秀先生葬仪感言》)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说:陈独秀是提倡近代思想最力者,其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崇高品质贏得人们普遍赞誉。

赏读佳联,景仰先贤,继承遗志,励我前行。


三、宜昌·屈原文化


宜昌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之一。宜昌是长江三峡起始地,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这里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里。

宜昌的屈原祠位于秭归县凤凰山,又称清烈公祠,占地面积约30亩,为纪念屈原而建。其正殿门联为赵朴初先生所撰书,联曰: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气吐虹霓,源自《昭明文选》:“镜机子曰:‘若夫田文无忌之俦,乃上古之俊公子也……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吾子若当此之时,能从我而友之乎?’”

修能,指卓越的才能。《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王逸注:“脩(修),远也。言己之生,内含天地之美气,又重有絶远之能,与众异也。”

整副对联声律和谐,对仗工整,且气脉流畅。联中自然地嵌入了屈原的作品名:《天问》《九章》《离骚》等。吟诵此联,可体味出境界的宏阔和格调的雄劲。

南碑廊门之匾额题“逸响伟辞”,其处之联为郭沫若撰写,联云: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这是一副集句联,四个分句皆集自《离骚》。原句分别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从《离骚》中集句,达到如此贴切、流畅,非高手不能为之。

秭归屈原祠的对联,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屈原、解读屈原,学习传承屈原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




四、荆州·关羽文化


荆州,古称江陵、郢都、南郡,是长江中游交通枢纽之一。荆州与关羽的关系非常密切,明代初期,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关羽祠,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

荆州区关帝庙位于荆州古城南纪门内侧,相传是当年关羽镇守荆州的府第故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清雍正十年(1733年)重建,1987年复建。正殿中间坐着关羽夜读《春秋》的塑像,两旁站立着白袍关平和黑脸周仓的塑像,在两边的楹柱上,题有一副对联:


荆州形胜即中原,得之则进取易,失之则退守难,天意苍茫,莫怪公犹立马;

壮武大名垂宇庙,生不为曹氏臣,死不为孙家妾,人心维系,遂令我欲登龙。


上联歌颂荆州山川形胜,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下联赞扬关羽忠肝义胆,名垂四面八方千秋万代。此联采用了自对格的写作方法,得失、进退、取守、易难、生死、曹孙,氏家、臣妾,对仗工稳。上联议论风生云起,下联叙述浪涌波翻,关羽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关帝庙正殿殿门上方悬挂着清同治皇帝御赐的“威振华夏”金匾,殿内悬挂着雍正皇帝御赐的匾额“乾坤正气”。殿内原来还有乾隆皇帝题写的一副对联:


军府旧开牙,授受成仁心皎日;

神牌新表额,御灾捍患水恬波。


上联赞颂关羽受命镇守荆州,忠义为国,最终杀身成仁,其正大光明之心,与日月同辉;下联感叹父皇雍正御赐的“乾坤正气”匾额,表示凭着关公的朗朗正气,可以保佑荆州人抵御各种灾患,以达到风平浪静,恬波安澜。


五、岳阳·名楼文化


岳阳市是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岳阳市人文深厚、风景秀丽,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其岳阳楼的佳联甚多,我们可共同赏读几副。

梁章钜《楹联丛话·胜迹·上》载:岳阳楼中有一联,颇壮阔,句云: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作者为陈大纲,字福臣,陕西高陵郭下里(今鹿苑镇)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湖南桑植、湘阴、巴陵知县,有文才。陈大纲所题的这副对联时久剥落,时任巡抚胡林翼见其联,极为欣赏,重加修饰,兼题跋语,谓大纲居官清正,爱民如子,有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心,其德才不止县令。

上联之意源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之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下联显然是作者联想起了《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忧乐”二字不单纯是对先贤范仲淹的追忆,而是融进了作者真挚的悲悯之心,故而胡林翼言“有范仲淹先忧后乐之心,其德才不止县令”。


六、武汉·名楼文化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

介绍了岳阳楼,就不能不说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

题写黄鹤楼的对联众多,我们来观赏其一楼两旁立柱上悬挂着的高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此联为张之洞所撰。登临黄鹤楼,迎着西天吹过来的长风,只觉神清气爽,天地间多少遗憾和悲愁,如同云雾已经被一扫而空;那滚滚的江水向东奔流不息,往日的进退得失,盛衰兴亡,都被浪涛荡涤全无。

这副对联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运用夸张、拟人、对比、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画面感突出,感染力极强。




七、九江·歌女文化


九江,简称“浔”,别名“浔城”,古称浔阳、江州、柴桑,为江西省地级市,是长江沿岸中心港口城市,号称“吴头楚尾、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位于九江市九江长江大桥东侧的琵琶亭,面临长江,背倚琵琶湖。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点,唐代元和十年(815年),诗人白居易由长安贬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翌年秋天,送客于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长江一段)头,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联为清代董云岩集唐人诗句而成,上联出自唐卢仝《风中琴》诗:“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下联出自唐杜甫《赠花卿》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虽是集句,但如同己出。仿佛让读者听到女子那琵琶声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琴声如流水潺潺,似明月皎皎,一半儿追随江风远扬,一半儿冲向云天翱翔。


八、芜湖·蜀汉文化


芜湖市,简称”芜”,别称江城、鸠兹,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芜湖市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

在芜湖西江中,有蟂矶(xiāojī地名,谐音“枭姬”,因刘备有“枭雄”之号)高十丈,周九亩有奇。传为孙夫人投江处,矶上旧有灵泽夫人(即俗传三国时刘备妻、孙权妹)祠。

相传,在修祠刚刚竣工之时,有监督劳作者梦见夫人,夫人对他说:“楹联暂且别忙着写,必须等到某一天,有姓徐的先生经过此地,请求他来撰写就可以了。”后来徐文长正好到了,就信笔书成一副对联,夜里还梦到夫人来致谢。

徐文长撰写的联语十分出色: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吴江冷”与“蜀道难”相对很精巧,“吴”切合孙夫人,“蜀”扣合刘备。一“冷”一“难”,情感尽在其中。这三字对大概是受元代张可久的《普天乐·秋怀》中句子的影响,其中有句云“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红叶满山吴江凄冷。化用巧妙,恰到好处。

“思亲”、“泪”点出了因先前挂念母亲而归吴的悔恨,“亲”字也可曲解为夫妇的亲切感情。望帝,在此可理解为遥望已即帝位的刘备。


九、铜陵·慈善文化


铜陵市,简称“铜”,别名铜都,古称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铜陵有大通镇,取“四通八达、通衢九洲”之意得名。有题铜陵大通镇救生船联(亦称救生船局联)云:


博爱之谓仁,当知拯难扶颠,恺恻常同施补救;

见险而能止,但愿风帆浪舶,仓皇转得报平安。


博爱,广泛地爱一切人,特别是对朋友或同胞的爱;兼爱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即泛爱一切人。韩愈《原道》有句:“博爱之谓仁。”

扶颠:扶持危局。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倒。”《后汉书·祭祀志下》“语在《章纪》”刘昭注引《东观书》:“章帝初即位,赐东平王苍书曰:‘……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唐杜甫《洗兵马》诗:“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恺恻:和乐恻隐。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问拟》:“古人制律之心,原存愷惻。”《文明小史》第十二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愷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风帆:明张煌言《怀王媿两少司马徐闇公沉复斋中丞》诗:“南望铜陵又一山,风帆千尺鲸波间。”

对联大意是:博爱称之为仁,当知道拯救灾难,扶持危局,怀有和乐恻隐之心,对不利情况弥补挽救。遇见险恶之事能够平定,只愿望能够一帆风顺报平安。

此联作者朱珔,为清代学者。作文宗桐城派,曾参加组建宣南诗社,著述甚丰。




十、南京·科举文化


南京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号舍多至20644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从建成至晚清废除科举期间为国家输送数百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我们所熟悉的一些名人皆从此地走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金陵文化之昌盛由此可见,南京不愧是文化之都。

此地有多副楹联,我们撷取佳妙者赏之。


变化鱼龙地;

飞翔鸾凤天。


这原是江南贡院龙门联。龙门,此指科举试场的正门。

此联运用了鱼化龙的典故,即老百姓所说的“鲤鱼跳龙门”。这源于一个古老传说: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盂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想要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后来人们就用“鱼化龙”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但愿鱼化龙,青云得路桂枝高折步蟾宫。”

这副五言联为楹联大家李渔所撰,用典自然贴切,对仗字字工整,自有温度,颇有力度,悬挂于如今的考场,也毫无违和之感。


十一、扬州·水文化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位于江苏省中部,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其水文化非常突出。

扬州市邗(hán)江区的瓜洲镇,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瓜洲在古代诗词中频频出现,这里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之地,民间传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此地如今有古渡公园,园内有数副楹联,我们撷取两副欣赏。

古渡公园南大门楹联为: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对仗工稳,音韵铿锵,气势磅礴。作者采用列锦手法,以六个名词巧妙排列,让人联想到战斗的场面,也从中看出作者欲抗金杀敌、收复国土的心情。

摘取陆游《书愤》诗中的颔联用此作大门联,一是这两句诗联知名度高,二是其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这雄放豪迈的气势与饱经沧桑的古渡极其相称,以此作大门联甚是恰当。瓜洲渡的地理位置、风光景致、历史作用以及文化底蕴,在这两列大字中散发着浓郁的气息,让天南地北的游客为之沉醉迷恋,从“瓜洲渡”初知扬州的水文化。

瓜洲古渡公园最南边有一座“含江口”牌坊,上书“江天胜境”四个大字,其处有一副对联,联曰:


浊浪排空,势吞吴楚;

渡头纵目,气贯江淮。


此联为扬州李亚如先生撰书。

上联第一分句“浊浪排空”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后一分句见于明庞嵩《登岳阳楼》颔联:“势吞吴楚千山碧,汇引巴湘万派流。”

这两句均与洞庭湖相关,难道瓜洲此地也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致?这“含江口”之“含”正有“衔”“吞”之意。

秦汉时期,长江上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名胜奇观,其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令无数骚人墨客惊叹不已,枚乘《七发》就曾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广陵之潮。

如今,广陵潮已难以再现,但涛声似乎依旧在瓜洲古渡回响,在江淮大地激荡。


十二、仪征·茶文化


仪征,古称真州,江苏省县级市,由扬州市代管。地处长江三角洲的顶端,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

仪征绿杨春为知名绿茶叶,产品苗条秀长,形如新柳,具备“香味优雅长久,茶汤滋味鲜醇”的特性,荣获中茶杯特等奖。

仪征市曾经举办“绿杨春早”茶文化节,我参与了征联活动的征集与评选工作,并对对两副获一等奖对联作了评点。


西望金陵,东望广陵,看碧水云开,纵横江左三千里;

香呈雅韵,色呈玉韵,酿绿杨春早,领略淮南第一州。


此联上比合地切景。“西望金陵,东望广陵”,与仪征地理位置相合。伫立古真州,东可望二分明月,西可视六朝烟雨,“纵横江左三千里”一句豪情满怀;下比扣事言志。“香呈雅韵,色呈玉韵”颂扬“绿杨春”茶色香俱佳,“领略淮南第一州”与上联末句相应,改用古人“风物淮南第一州”之句,有“领略”二字更展其鸿鹄之志。略有遗憾之处,觉下联“香呈雅韵,色呈玉韵”对上联中“西望金陵,东望广陵”气魄稍逊。


仪态万方,十指弹出丹凤曲;

征程千里,一壶抱定绿杨春。


这一联句用新声韵,在所征联中嵌名尤觉自然,联语佳妙。“十指弹出丹凤曲”,显“仪态万方”之神闲气定;“一壶抱定绿杨春”见“征程千里”中信心百倍。“丹凤曲”可对“绿杨春”,借名曲《丹凤朝阳》,喻仪征蒸蒸日上之景象。“绿杨春”既指茶名,又喻自然之春与社会之春,一语双关。上比为一支“丹凤朝阳”曲,下比乃一幅“绿杨春早”图,全联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符合评选标准——扣题、合律、自然、新颖,故评为一等奖。




十三、镇江·醋文化


镇江,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长三角中心城市,地处江苏南部,西衔南京市,南靠常州市,北邻扬州市。

这是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他们曾经举办“醋都镇江百年恒顺——‘恒顺杯’诗词联赋大赛”,共收到海内外近2000位作者的3000多件诗词联赋作品,经评委会多轮“糊名”评选,我应征的其中一副幸运获得三等奖。

联曰:


千载恒心,为君吃醋;

五洲顺意,教我开怀。


镇江香醋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香醋不仅是镇江人对外交往的一张“城市名片”,更给江苏镇江这座素有“真山真水、城市山林”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内涵,2020年镇江市被授予“中国醋都”荣誉称号。

上联中的“千载”,讴歌镇江酿醋历史悠久;下联里的“五洲”,赞美恒顺香醋已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下联以“恒心”“顺意”两词颂扬恒顺集团的工匠精神和兼爱胸怀,同时嵌进了“恒顺”二字,突出其品牌。

上联的末四字“为君吃醋”,一语双关。因为爱,而酿醋、吃醋。

醋文化,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包含和体现了镇江这座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十四、南通·刺绣文化

南通市,简称“通”,古称通州,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入海口,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拥有海岸线284千米、长江岸线226千米。

南通刺绣是著名的地方传统特色艺术品之一,为中国著名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及南通刺绣,就不能不说到绣圣沈寿。

沈寿,初名云芝,号雪宧,1874年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一儒商家庭,客居通州(今南通)。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余觉、沈云芝夫妇,从此她更名“沈寿”。

晚清状元张謇与沈寿关系不一般,张謇曾赠其联曰:


绣段报之青玉案;

明珠系在红罗襦。


“绣段”句:化自东汉张衡《四愁诗》之四:“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段,通“缎”。青玉案,古时贵重的食器。案,承杯箸之盘。

“明珠”句:化自张籍《节妇吟》,有句云:“君知妾有妇,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联语妙用古诗句,清新自然。你赠给我锦绣段,我就还你青玉案;我赠给你的明珠,就系在红罗襦裙上吧。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47岁就离开了人世。张謇因此痛彻心肺,作挽联云:


真美术专家,称寿于艺,寿不称于名,才士数奇,如是如是;

亦学诗女弟,视余犹父,余得视犹子,夫人为恸,丧予丧予。


上联称誉沈刺绣艺术长寿,但痛惜人不长寿。“寿不称于名”。数奇,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末句重叠“如是如是”,情感极为真挚而无可奈何。

下联先陈述两人之关系,含辟谣之意。张謇特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女工传习所,聘沈为所长,沈至南通,住于张家。张赠沈寿诗、联,有“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等句,时人遂有沈张相恋之说。对联此处说明沈跟随他学诗,两人之间是师生的关系,情如父女。《论语·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死了,身为老师的孔子无比伤心。张謇借用此典故,表达自己对女弟子沈寿去世的悲痛之情。丧予,即要我的命。由此可见张謇心痛欲绝,情不自已。


十五、苏州·书法文化


壮阔的长江水,到了苏州,亦变得更“江南”了。苏州自古通江达海,因水而兴,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其偕江河湖海之气度、资源之禀赋、文化之特性,成为长江文明承古烁今、奔腾奋进的生动体现。

常熟,是由苏州市代管的县级市,简称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北濒长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草圣张旭就是唐代常熟人。

张旭,字伯高,曾为常熟县尉。张旭不仅擅长草书,还喜欢饮酒,世称“张颠”,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梁章钜题常熟草圣祠联曰: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竟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上联盛赞自古流传下来张所创造“永字八法”笔法不同凡响,谓可通神明。“落纸云烟”,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诗句“挥毫落纸如云烟”,用以形容张旭书法之神韵。

下联描述美酒与法书的关系,以表现张旭之狂态。相传,张旭嗜酒,他在写字前要喝得酩酊大醉,呼风唤雨,然后再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面对如此“草圣”,逢年过节,应该为他供上三杯酒。满堂风雨,化自张谓《赠怀素》诗:“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

也许有人觉得“三杯”字太涉庙祀套语,其实这来自杜诗“张旭三杯草圣传”,可见作者梁章钜用词之雅切。




十六、上海·科学文化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属超大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上海的科学文化一直走在前列,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黄道婆,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都是上海人。

清代联家吴镇题织神庙云:


改草衣卉服之观,人间温暖;

极错彩镂金之妙,天下文明。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后代尊之为织神,建庙祭祀。

草衣,编草为衣。后引申为粗劣的衣服。卉服,用絺葛做的衣服。《书·禹贡》:“岛夷卉服。”孔传:“南海岛夷,草服葛越。”

错彩镂金,本指雕绘工丽,联中指棉织物上的花纹图案绚丽多彩。

上联赞黄道婆改变了草衣卉服的原始状态,给人间带来了温暖;下联称棉纺织品充分展现其色彩斑斓的妙处,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

上海徐家汇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光启墓就位于徐家汇南丹路的光启公园内。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


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

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这副对联概括了徐光启一生的科学成就,歌颂他在文韬武略方面的成就。

治历:制定历法,研究历法。明农:劝勉农业,提倡耕作。

百世师,指人的品德学问永远为后代的表率。语出《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经天纬地,形容政治才识卓越不凡。唐郑亚《〈会昌一品集〉序》:“惟公藴开物致君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建靖难平戎之业,垂经天纬地之文,萃于厥躬,庆是全德。”这里兼指其在天文水利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成就。

揆文奋武,其义为施行文教,振奋武事,出自《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结语


万里长江,波澜壮阔;千载楹联,多姿多彩。长江沿岸城市的楹联艺术,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梳理、探究、品味。最后,我们以清代三朝阁老、九省疆臣阮元所撰写的一副写长江的诗联结束本文:


扬子江头万里浪;

滕王阁下一帆风。


愿我们怀潇洒之态,拥浩然之风,扬凌云之志,光大楹联艺术,唱响长江之歌。



对联中国
发现对联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