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赢得宾夕法尼亚这个关键摇摆州的选举人票之后,美国大选已经基本没有悬念。特朗普第二次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很遗憾,我前天还在认为,哈里斯应该能够赢得本次总统大选,然而,我的判断彻底错了,这里需要给大家说声抱歉。但是,押注哈里斯胜选的文章,却并不是我个人删除的,而是微信公众平台给我删的,我也不知道为啥,难道是避免我被打脸太难堪?从投资到生活,再到国际新闻事件,判断错误可能在所难免,既然错了,咱就立正改正,接受现实。我一直认为,特朗普和其团队,很难赢得美国大多数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和知识女性的选票,据此判断,特朗普难以赢得2024大选,然而,现在的事实是,特朗普已经当选。我也不知道本次实际投票中,美国成年女性的选票情况到底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Woke 病毒,已经让大多数美国人难以容忍,他们抛弃了哈里斯这个带着女性、黑人、印度裔等一系列“无比政治正确”的Buff叠加的候选人,转而选择了一位看起来极端、任性、口无遮拦的一位商人政客,这代表了民主党自奥巴马以来所操弄的“身份政治”路线的彻底破产。简单说,民主党并非输在经济政策上,而是输在了政治理念上,特别是支持觉醒运动上。这里简单说一下觉醒运动(Woke)以及民主党对其的支持。Woke是wake(醒来)的过去式,美国的黑人经常会说一句俚语“stay woke”,意思是“保持清醒状态、保持警觉”。Woke与与种族不公、身份歧视等政治意义联系起来,始于美国黑人女歌手(Erykah Badu)2008年的专辑《新亚美利加——第一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的歌曲。在该专辑的主歌以及副歌里,“I stay woke”这句话不断的来回重复。2012年2月,佛罗里达州17岁黑人少年特雷沃恩-马丁被枪杀,2013年7月,杀人者乔治-兹莫曼(白人与西裔混血)被陪审团裁定为正当防卫而无罪开释,美国十多个城市出现小规模的黑人抗议,这场抗议在网上的主题标签就是我们熟悉的“BlackLivesMatter”(应该翻译为“黑人的命也是命”,但因过于强调黑人的命,国内通常翻译为“黑命贵”)。随后的2014年到2015年,又先后发生两起黑人年轻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被白人警察执法的时候击毙或压迫致死,这导致美国黑人出现大规模抗议,“黑命贵”运动兴起,成为美国社会与政治生活中的一股巨大力量。与此同时,觉醒运动也迅速从黑人群体扩散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特别是在美国 Z世代(Generation Z,1997年至2012年出生)和 千禧一代(Millennials,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年轻人中,得到了相当高比例的认同。在Woke这个词儿逐渐流行开来之后,对年轻人来说,它既是自己标新立异、表现爱心的一套价值观,更是一个时髦的标签。社交媒体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年轻人能够准确找到并跟随群体风向,随时随地满足自身被认可的需求,觉醒行动,不需要一个人对高度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只需要随波逐流,认定白人种族主义、男权主义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简单地做键盘侠或者参加示威高呼口号,就能够获得道义上高人一等的良好自我感觉,这Woke运动让无数年轻人拥抱的原因。然而,当Woke运动开始进入主流社会以后,保守派人士开始对Woke运动产生警惕,并斥之为觉醒病毒(Woke Virus),将其贴上负面标签。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大大刺激了觉醒运动,因为特朗普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他不仅不致力于修复美国社会的割裂,反而刻意扩大这种对立,这导致许多左派人士趋于极端,为了应对特朗普这个更严重的敌人,他们对觉醒运动主动或被动地采取纵容态度。2018年6月,多元文化教育学博士、教授罗宾-迪安吉洛出版了《白人的玻璃心:为什么和白人谈种族主义这么难?》一书,该书迅速登上亚马逊书籍销售排行榜与纽约时报的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并长期维持,而该书的主要观点就是:所有白人都是种族主义者(包括作者自己在内),身为白人必须承认自己是种族主义者,并且承认自己永远无法完全消除自身的种族主义,这样才能帮助消弭种族歧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对有色人种有系统的歧视和压迫,长期以来白人在享受特权(white privilege)却不自知。随着时间推移,觉醒运动从白人扩展到了男人,所有男人都是男权主义者,而且长期以来在享受男人特权,只有男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消除对女性的系统性歧视和压迫。这种将男人这个性别污名化的行为,导致很多少年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出现困惑和混乱,这进一步造成了大量男孩希望更改自身性别为,由此带来了否认两种天然性别的思潮,也就有了后来所谓的几十种、上百种性别的提议和说法——发展到后来,甚至需要在言语文字中用“来月经的人(people who menstruate)”来代指女性。马斯克的大儿子,就是受到了这种觉醒运动的影响,决定将自身变性。对于那些曾经发表过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言论,或被视为发表过冒犯性言论的人,被觉醒运动的人员在社交媒体上指责为种族主义者并广为传播,其结果往往是当事人被迫道歉、辞职、或遭解雇,这就是所谓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作者、著名作家J.K.罗琳发表推文,认为使用“来月经的人”这个词语,抹杀了天然性别概念,结果其发言被觉醒人士和变性人认为,这是仇视变性人,连《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诸多演员,都加入了对她的声讨和批评。觉醒文化发展到后来,提出来了一个口号——“沉默即暴力”(Silence is Violence),鼓动并在一定程度上胁迫其他人站队表态。知名经济学家在推特上发言批评黑命贵运动要求撤减警费的诉求,结果被撤销主编职务;参议员倡议出动军队,镇压抗议活动中的骚乱和抢掠分子,引发巨大抗议,主编被解职;加州伯克利学区决定将两所以美国国父华盛顿和杰弗逊命名的小学改名,因为这两位都是蓄奴者;HBO的经典影片《乱世佳人》,因为美化蓄奴,被下架;好莱坞的电影里,主演不能再是单一的白人,一定要有黑人、亚裔或其他少数族裔;迪士尼电影里的白雪公主,需要一个黑人来扮演;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也需要黑人来扮演海公主;……
这种对于知名人士的言论审查以及所有清算旧账行为,其实已经形成了对西方社会所珍视的言论自由的审查。
觉醒运动的扩张,使得黑人、女性、残疾人、性少数群体等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突然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美国社会的“特权群体”,必须时时刻刻尊重他们的情绪与心理感受,否则就是歧视,就是压迫,就是种族主义者、就是男权主义者……《被溺爱的美国心灵》(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书认为,美国社会、学校、家长对年轻人的身心过度保护,使得年轻人更容易感到被冒犯,而维护心理安全需要牺牲言论自由,言论的过滤又进一步导致“心灵的脆弱”,并且也使得群体高度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