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由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青海省民宗委列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由海东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曹生渊先生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蕃古道》画册,历经七年多的艰辛拍摄与编辑,已正式出版。
12月5日,青海日报文化版通版介绍了画册出版的意义与部分画册图片,并刊登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谢佐先生和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马钧主席的评论文章。现分享给大家。
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画卷
——《唐蕃古道》摄影作品赏析
作者:谢佐
由曹生渊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付梓出版的大型摄影画册《唐蕃古道》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曹生渊耗时七年之久,行程几万公里之遥后编著的一部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画卷。
众所周知,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王朝请婚,唐王朝同意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同年,唐太宗命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松赞干布亲至柏海(今青海省境内的扎陵湖畔)迎亲。此后,唐蕃之间的和亲会盟关系,又持续到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这段唐蕃之间友好往来的历史,令各族人民称颂至今。
曹生渊作为我省藏族摄影师,多年来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宣传,这次他在对青藏高原的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在青海省委统战部、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难踏勘、跋涉,历经七个春秋,拍摄完成这本集考古成果、文献记载、田野调查,以及民俗传承的大型画册,实属不易。
这部画册共分八章,计有长安(西安)——大唐之都;关中道(长安-陇州段)——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渭水道(秦州-渭源段)——人文始祖的起源地;河湟道(临洮-鄯州道)——多民族融合的风情走廊;海南-玉树道(赤岭-悉诺罗驿段)——山之宗、水之源;羌塘道(鹤莽驿-逻些段)——绝秘绝美的雪域仙境;逻些(拉萨)——雪域圣城;蕃竺古道(逻些-天竺道,唐蕃古道延伸段)——中印文化交流的纽带。这八章内容图文并茂,为读者展现了漫漫六千多公里行程上的历史遗迹和现实画面,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从画册中领略古代长安城绘图中玄武门的具体位置,那数百计的民间诸坊,从中窥见唐代长安的繁华状况。我们从画册中看到保存完好的长安城墙代表——永宁门城楼和迎着朝霞的古城墙,还有钟楼、鼓楼、大雁塔等。从大明宫遗址中探寻盛唐风景,从大量出土文物中窥见唐代文化的博大与深远的社会影响。
画册的编著者不辞千辛万苦,从西安一路向西,踏勘着古道上的山川风貌、当代的人文环境,让读者从画面中享受一路风光——四川松潘的古城、陇山的苍茫山峦、关中的社火队伍、麦积山的石窟、天水的伏羲庙、民间刺绣剪纸等等,沿途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令人眼花缭乱。
特别是进入河湟古道,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洮河源头,那里的古西倾山,是吐谷浑王阿豺溯源寻根的地方。青海出土的大量彩陶,包括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被文史专家李泽厚先生誉为“神农氏时代的产物”。还有炳灵寺、积石山、喇家遗址、瞿昙寺、高原古城西宁的今日新姿……许多河湟情韵使读者访古论今,倍加珍惜盛世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河湟文化由于唐蕃古道传承至今,这里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宗教各得其所,藏族、土族、撒拉族、回族、蒙古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携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当年的文成公主和其后的金城公主,走过今天青海省境内的海南-玉树道,经过赤岭(今日月山)、青海湖流域、大非川……勇敢地走到今天的拉萨,成就了一段和平美好的历史佳话。她们走过的唐蕃古道,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铺就了一条金色的桥梁。
《唐蕃古道》为广大读者直观地展现了唐蕃古道上的历史佳话,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欣赏画册,也是精美的历史与现实、图片与文字合璧生辉的优质图书,愿读者诸君开卷受益!
一部穿越时空的文旅大书
——看曹生渊的《唐蕃古道》摄影画册
作者:马钧
不是谦虚,我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应了那句缺啥补啥的大实话,有时候我就看点有意思的历史书籍,尤其喜欢看反映历史的画册——容易让脑子踩到眼睛的滑板上迅速进入历史情境。如果是老照片,那就更是回到过去,重建历史记忆的方便法门。
在青海摄影家的大群落里,曹生渊算得上是一位具有很高辨识度的摄影家。他的辨识度来自他的镜头所表现的题材,也就是相关青海地方文化的摄影。他的地方历史文化情结,让他的纪实摄影,充满了地方性的人文色彩。之前他就编著了多部反映青海历史文化的大型画册。这一次的《唐蕃古道》,大概是他拍摄生涯中涉足最远,地理空间跨度最大的一部摄影画册。
画册的选题,无疑是青海地方文化中最受世人关注和言说的一个内容,更是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被激活后释放出无限魅力的文化资源。要把这个跨越千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在今天重新加以书写和呈现,既可以说正逢其时,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为同类型的书写,文字类的已有许多,摄影图册类的,也有一些。相比于文字,摄影图册的作者,既要拥有这么漫长的恢弘的历史视野,掌握基本的一些典籍和常识性的专业化表达,他还必须走出书斋和图书馆,用他的双脚来回重新游走长达三千多公里的唐蕃古道。在高海拔的路线上,经年累月地来回行走和拍摄,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走下来的,一路的颠顿和不可预知的各种冒险可想而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玄奘一般的坚毅和无畏,十有八九的人,都会打退堂鼓。即便有那么几个涉险犯难的,也多半会畏惧于漫漫长路而半途而废。
这样一个选题的切入方式,自然也会因人而异,各逞其能。有的可能注重拍摄这条历史、文化之途上的各色人群,让一个个人物成为画面的焦点,成为光影叙述的故事。只可惜这种路数的局限在于,它没法直接拍到“过去”,和那些早已灰飞烟灭的人物,他只能记录下今人在历史遗迹中的生活瞬间,间接地呈示人与大地的深切关联与互动。有的可能注重拍摄古迹文物,以此来以物证的方式,与我们的典籍记载互为表里,互为参照。作为一位摄影家,曹生渊有着在多岗位工作的经历,这让他在行走与调研中,一遍遍地熟化着他脚下的乡土,也在拓展和深化着他的地方文化视野。
曹生渊的这本画册,采取了一种综合性的结构方式。具体来讲,以唐蕃古道的起始点这个时间轴和空间轴为经纬,先呈现地理景象,把唐蕃古道上所经之地的主要名胜古迹,譬如像长安的古城墙、角楼、鼓楼、钟楼、大雁塔、小雁塔等等,和文物遗址,譬如像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六十一宾王像、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柳湾遗址、喇家遗址、北古城、石堡城、大河坝营盘遗址、伏俟城遗址、都兰县热水墓群、雍布拉康、西藏山南藏王墓、江孜古城、日喀则古道上的古战场遗址、喜马拉雅山下的古城堡遗址、贡塘王城遗址、尼泊尔蓝毗尼园、帕斯帕提那神庙、印度莫卧儿时期的德里红堡等等,与风情民俗,譬如关中风情里的马社火、渭河文化里的春祭伏羲、乡村皮影戏、羊皮扇鼓舞,河湟文化中的酥油花展、塔尔寺堆绣、河湟花儿、河湟射箭、民和安召舞、土族纳顿节、撒拉族口弦、回族刺绣、安多的牦牛赛、藏族的糌粑节、贡布藏历年民俗、燃灯节、望果节、雪顿节等等民俗活动,再与一些具有文献意义的绘画、壁画、彩绘陶俑、石窟造像、摩崖石刻、砖雕之类,比如《职贡图》《万国来朝图》《狩猎出行图》《簪花仕女图》《游春图》《步辇图》《文成公主进藏图》、瞿昙寺《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壁画、元代壁画等等,甚至现代的舞台剧照相互阐释,相互照明,构成了多维度的可视化人地关系。这样的结构,虽说少了一点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学术观照(通常过于学术化之后,阅读的舒适度就降低了),但它以平实的视角,把一幅幅平易、亲和的视觉画面和简明的文字说明,带到了读者的眼前,不失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图上文旅。
与同类的图册相比,曹生渊的视野更为宽广,以至于他的游走,超出了中国的国界,到达了尼泊尔和印度。虽然它们的篇幅不大,但它展示出这条历史、文化古道的完整面貌,显得十分难能可贵。
如果是我在游走这条古道,我或许会把目光更多地停留在反映古道的一切细节上,让宏大的摄影叙事,转换为个人化的视角,让那些被人们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画面,以清晰的细节,呈现历史的幽微和现实的生机。这可能是我阅读这本画册时旁逸斜出的一个小心思。
监制|李玮
审核|张臻卓
初审|张程程
编辑|张程程
图文来源|海东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