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进一步弘扬传承河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蒸蒸日上,青海河湟文化研究院举办了“河湟文化大讲坛”,文化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谈及河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将部分发言内容予以选登,以飨读者。
一、理顺思路
近年来,海东市平安区文联和文艺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围绕培育弘扬“五个文化”,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以昂扬的精神创新的姿态和务实的作风,推动文联文艺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热情讴歌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中彰显文化自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在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中展现文艺的魅力;聚焦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在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项目中展现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作为;深化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文艺发展环境中树立文艺界的良好社会形象。平安区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勇于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奉献,潜心创新创造。今年,我们推出了“2024采风年”文艺创作品牌,策划开展“河湟雅集·古驿平安”上巳节等活动,迎接新中国75华诞。
二、重点工作及举措
(一)大力挖掘传承弘扬河湟文化。挖掘、梳理、传承、创新和转化河湟地域文化资源工作是推动平安文联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湟文化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交流互动、互渗影响中不断得到发展的,甚至在某一时期,牵动着周边其他地域文化的发展。河湟文化有着持久的生命力,没有因历史上朝代变更而塞源断流,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吸纳外来文化要素,不断焕发出崭新气象。因此,我们不能用静止封闭的眼光去看河湟文化,河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地域文化,并且熔铸于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我们需要用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精神的“高度”、地域的“广度”、时代的“速度”来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转化河湟 文化,使河湟传统与科技碰撞,历史与时代交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一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局视野深度审视河湟文化,深入挖掘河湟文化发展历史脉络和时代价值,立足河湟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上实现新突破。二要研究河湟文化的重要地位。通过学者专家讨论、课题招标等形式,发挥市内外文联文艺文化界智囊团队作用,规划凝练一批重大研究项目选题,系统梳理河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研究河湟文化与黄河文明、昆仑文化、青藏高原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揭示出河湟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河湟文化的知名度。三要保护传承好河湟文化遗产系统,积极申请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使河湟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使河湟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牢河湟儿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凸显上源担当和支流职责。四要找准河湟文化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旅游创新的最佳连接点、最大公约数,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将河湟文化保护与发展融入五个新海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全域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文旅演艺与民族节庆品牌打造等各个环节当中,将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水利文化、饮食文化、乐舞文化、游艺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景区等串连融合起来,打造河湟红色文化之旅、民族文化风情之旅、民族团结进步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五要通过全民参与、共同创意、创作联动等新方式,传承、诠释、传播和利用河湟文化,推动一些文化项目数字化、大众化、鲜活化、日常化,成为接地气、有生气、有创新、有体验的文化。进一步提升青绣、剪纸、农民画、雕塑雕刻、穆斯林、唐卡等河湟流域传统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河湟文化在文化景观模式、博物馆模式、特色小镇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旅游演艺模式、文创开发模式、文化节庆模式等多元互补发展模式中繁荣兴盛起来,实现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将平安、乐都等河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彰显中华特色文化和黄河源头和支流文化的著名城区。六要利用发挥彩陶故里、古驿平安、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等美誉优势,培育更多的与河湟文化相关的产业链条,占据更多的生产环节,打通设计、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好省内外文化市场优势,激发文化产品创新活力和动力。
(二)充分发挥好协会主体作用。一要加强协会建设。加强新文艺组织群体的团结引领,着力搭建联络服务工作平台,扩大吸收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入会,切实团结凝聚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二要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在市区委宣传部、市文联支持下,建立健全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探索完善签约创作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各协会、优秀文艺作品物质奖励,建立“平安文艺智库”,吸引平安籍艺术家、文化名人进驻平安。三要管理服务并重。不断完善区文艺家协会管理办法,加强对协会的服务和管理,依照《海东市平安区文联章程》,加大文联放管服改革力度,依规循章完成协会换届工作和各协会、民非社团年检工作。四要保障活动经费。区财政增加下拨各协会年度经费、专项活动经费,保证协会工作正常开展,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五要发展壮大文艺组织。在现有基础上将巴藏沟索家村敬德洗马、古城乡古城村五鬼顶灯、三合镇新庄村舞狮、石灰窑乡黎明村舞龙、剪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非遗项目有计划有序纳入民间文艺家、美术家等协会,促进专业化发展,团结凝聚新文艺群体力量,吸纳发展新会员,开展文艺“六进”活动,帮助乡村、社区、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等成立业余文艺团队。
(三)狠抓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首先,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标准,不断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和原创能力,通过建立定点深入生活、重点作品签约创作等扶持机制,组织文艺骨干力量创作重大选题,切实推进“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帮助文艺家“走出去”“沉下来”“融进去”,实现深入生活与创作需要的对接。文联、各文艺家协会要加大创作平台建设力度,以协会、创作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形式,将各协会、各文艺门类最出色的创作人才、最优质的创作资源集聚起来,增强文联人才高地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形成推动主流创作的核心力量。其次,注重文艺创作,提供丰富文艺产品。加强文艺精品扶持,制定一系列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对协会推荐的符合文艺创作扶持条件的艺术家进行扶持。依托申报“中国诗歌之乡”,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海东、讴歌家乡的诗词歌赋、文艺精品。再次,开展文艺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精心举办摄影、美术、书法、民间文艺、戏剧、音乐、舞蹈、观赏石、剪纸、刺绣等文艺作品展,广泛开展公益性惠民文艺活动,奏响时代主旋律。
作者简介
王志勇,笔名智永,海东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中共海东市平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河湟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海东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爱好传统书法、国画、硬笔书法、文学诗歌、摄影等。
监制|李玮
审核|张臻卓
初审|张程程
编辑|张程程
来源|河湟视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