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打造河湟赏石文化品牌
发展壮大奇石特色产业
作者:王发奎
中华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国灿烂历史文明中的一朵奇葩,在大自然赋予其无限光辉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无数令人神往的传奇,咏唱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历史上许多名人对奇石歌之、颂之,留下了不朽的名篇典故。由于天然奇石集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和价值性为一体,与人们的审美意识、价值追求相吻合;与人们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情趣相一致,对于美化环境,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陶冶性情,构建和谐社会,带动地方文化旅游、精神文明和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促使社会上觅石、玩石、爱石、藏石之风蓬勃兴起,观赏石文化和产业日益繁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观赏石收藏及文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走来。目前,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已达到空前发展阶段,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特别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提出“六个一”赏石理念(一方奇石和谐一个家庭,一方奇石汇聚一批朋友,一方奇石造福一方百姓,一方奇石传承一种文化,一方奇石弘扬一种精神,一方奇石拓展一个产业。),赏石艺术2014年申遗成功,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的颁发,在赏石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赏石文化既是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又是当今兴起的大众文化,随着人们对赏石文化的认可与喜爱不断加深,观赏石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赏石文化艺术市场风生水起,蓬勃发展。
一、青海河湟奇石文化及产业概览
大美青海物华天宝,奇石资源无比丰富,河湟文化源远流长,河湟奇石名扬中外。黄河上游河谷地带出产的星辰石、富贵石、乌金石、旋纹石,还有湟水河出产的画面石、湟中丹麻石、绿彩石、民和七彩石、贵南卡通石等奇石造化非凡,巧夺天工,美不胜收。奇石采天地之灵气,孕日月之精华,是大自然造就的艺术品,它形随万物,大美天成,妙趣横生,神韵无穷。它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有山川河流、四季景色、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物肖像、隽秀文字,个个活灵活现,块块惟妙惟肖,是一部浩瀚的天书,记载了自然史的沧桑变故和人类史的炎凉沉浮。
青海河湟奇石资源开发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青海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奇石的认知度提高,收藏爱好者和经营户队伍日益扩大。目前已形成了奇石市场、集散地、石馆、庭院四结合的收藏销售体系,收藏销售户已达上千户,而且把奇石作为一种创收的商品推向了市场,销往甘肃、宁夏、陕西、四川、山东、天津和武汉等地,个价从几千元、几万元卖到了几十万元,受到了国内外收藏家和奇石爱好者的赏识和青睐。
二、当前制约河湟赏石文化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1. 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观赏石收藏、鉴赏、市场状况及赏石文化提升不景气,现状不容乐观。
2. 对赏石文化有效、广泛地宣传严重不足,仅仅停留在奇石圈内,而缺乏社会媒体的参与。政府、企业、相关组织,乃至广大群众,对观赏石文化和产业的地位、价值、作用、发展和效益等认识不到位,洞察不清,观念滞后。相比书画、刺绣、彩陶等艺术品门类的传播与宣传,观赏石及其文化的展现则明显不足。
3.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观赏石文化和产业的发展重视、支持和引领不够,规划档次不高,落实不到位。各级观赏石组织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石友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还不够强。
4.赏石界群体的人员构成不尽人意,从业人员近年来在人数上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年轻人收石、藏石、爱石的较少,出现了断层现象。
5.一部分奇石爱好、经营者文化水平、文化品位、相对较低,赏石界能推动并传承赏石文化的精英及高端人群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构成是以此为生经营从商的人员,导致对历史、地质、美学、文学等知识缺乏,更谈不上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赏石文化开展学习和研究了。
6.有的石商因利益驱动,偏离市场规范,大肆造假、炒作吹捧、价格虚高、相互拆台,缺乏诚信,扰乱了奇石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7.急功近利,对奇石资源无序开发较为普遍。近二十多年来,青海新的石种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观赏石品种,但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断发展壮大的觅石队伍无序开采、滥采滥挖、竭池而渔,一种石种资源短则三至五年,长则八至十年渐渐枯竭,目前青海的很多石种已经一石难觅、一石难求,特别是得到一块精品石就更难了。
8.守不住“金饭碗”,精品石流失严重。很多青海的精品石在捡石、藏石人手里能卖到几千、几万而沾沾自喜、炫耀收获的时候,它们已悄然流失到了省外甚至海外。
三、在赏石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做好以下八个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贴近群众服务大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增强观赏石组织的政治性、群众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群众,传承发展,按照“一方奇石传承一种文化,一方奇石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凝聚力量,奋发有为,努力营造融入主流文化的大氛围,不断推动赏石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2.宣传奇石文化,打造河湟特色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观赏石是一种文化艺术和发现艺术,是一种观赏的社会活动,通过观赏体现传统和现代赏石理念,所以只有依靠现代媒体手段才能体现及传播于社会大众。不仅要靠宣传、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支持,还要靠省观赏石协会的领导和广大石友的努力。围绕观赏石收藏及文化发展的大目标,利用现代媒体和赏石展览,从历史、现代的不同角度,深入宣传中华赏石文化的理论精髓和文化内涵。引领赏石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单位,提高省内外广大群众和奇石爱好者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人们的高雅情趣爱好和文化层次品位,使之成为人民美好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线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和电视、报纸、《河湟》《平安》《石友》等传媒,广泛宣传河湟奇石文化。同时依托西宁市逯家寨奇石市场、河湟新区北山奇石陨石市场和平安河湟奇石文化展馆等平台,积极与文化旅游部门和旅行社协调联系,把奇石文化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吸引省内外广大奇石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交流和购石。以“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讲好奇石故事,把奇石文化作为宣传青海、宣传河湟文化的一张名片,展示奇石的魅力和价值,努力打造成我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3.加大硬件投入,创建高端赏石平台。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的方式在城区建设高品质、上档次、别具特色的赏石文化市场(苑)、奇石博物馆、家庭石馆,在园林、公园、广场和高档酒店树立大型奇石,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提高文化品位,打造赏石文化的靓丽名片。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引导,优厚扶持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做大做强奇石产业蛋糕,为石商、石农提供经营平台,刺激消费,激活市场,确保经营者名利双收。同时对现有的赏石文化市场、奇石展馆进行改造和规范;做好奇石文化进驻平安驿河湟文化体验地文化长廊提档升级;积极与酒店和企业联系,在酒店大厅开设奇石展台,在企业开展庆典、开业等重大活动时举办奇石展会。秉持“开放、合作、平等、共赢”的原则,鼓励有实力的赏石大家和企业家投资赏石文化产业。企业打“赏石文化牌”,强势出手,依托观赏石产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用观赏石营造企业文化,彰显企业个性,兴增企业实力。推进赏石文化产业走融合发展之路,如赏石文化与社会资源的融合;赏石文化与互联网、旅游、精神文明的融合;赏石文化与书画、诗歌、刺绣、摄影等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断推动赏石文化高质量、高水准、规模化发展。
4.树立精品意识,提高赏石文化档次。应大力开发、包装赏石文化新产品,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赏石品牌。赏石文化产品也存在“产能过剩”、低端供给的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赏石文化是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产品有其特殊性。一是引导广大石友提升藏石品质,加快处置大量的低端过剩产品,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二是强化观念、立意、包装(配座、布置)和交易模式的创新,以新的市场供给带动新需求。三是鼓励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赏石文化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激活赏石文化內生动力。四是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靓丽的名片,要找亮点、寻特色,打造奇石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
5.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奇石市场运行机制,增强市场良性循环的约束力。观赏石组织制定赏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制度,从源头抓起,积极争取与政府部门形成联合管理、有效监管的局面,推动赏石产业链规范化进程。推进观赏石市场发展与创新,必须自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讲求观赏石市场的科学发展、环保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要依法有效抑制无序发展、破坏性发展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6.壮大新生力量,焕发石协生机活力。积极发展会员,将“有兴趣、有藏石、有涵养、有影响和有实力”的社会各界人士吸纳至协会,凝聚新生力量,助力奇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全体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随着赏石文化的普及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赏石从娃娃抓起”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让赏石文化走进校园,培育孩童了解奇石、喜欢奇石,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从自然界发现艺术品,激发激活他们的创造灵感和童心。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将平安河湟奇石文化展馆打造成少儿科普教育基地;与教育部门协调联系,在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中,利用中小学自然课和课外活动等机会,让奇石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走出校园,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伟大祖国;从小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趣爱好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道德教育与赏石行为如从小开始,家庭和学校双管齐下,互为补充,伴之而来的将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石头是一种精神,它代表着人们的理想和价值。年轻人具备了这种精神对于打拼事业是非常有益的;孩童有了石头精神,有利于健康成长。赏石是源远流长的传统事业,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有了大批青年人喜欢并参与,中华赏石文化大有可为。培育下一代青少年喜欢、参与赏石文化,我们这代赏石人责无旁贷。
7.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赏石交流活动。近年来,赏石事业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领导下,协会引领“石”尚,积极作为,“墙内开花墙外香”,一石激起千层浪。省级各级石协以石为媒,发挥资源优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与(石)俱进,开拓进取,积极组织广大石友立足青海,面向全国,努力使观赏石文化和产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硕果。加大赏石文化宣传力度,积极推进赏石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动员社会各种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与省内外观赏石协会的沟通与联系,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协作提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赏石精英参加省外奇石博览会,参观大型奇石市场。举办石友赏石文化知识培训班,邀请省内外奇石专家讲座,不断提高广大奇石爱好者的赏石水平,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宣传奇石、广交石友、增加收入的目的。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用丰富的形式展示奇石之精美,文化之精彩,抒写“奇石人”的奋斗篇章,展现“奇石人”的精神风貌,为丰富河湟文化艺术内涵,打造奇石文化特色品牌,发展壮大奇石文化产业做出不懈努力。
8.抢抓发展机遇,做强奇石文化产业。一方奇石传承一种文化,一方奇石拓展一个产业。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把促进观赏石文化和产业发展摆在重要地位,予以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总体规划。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观赏石新品种,努力提高奇石市场、奇石展会的层次和水平,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大力拓展、升华、创新观赏石文化。以产业拓展文化,以文化引领产业,使产业和文化相辅相成、并驾齐驱。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推进观赏石事业,发展观赏石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收藏爱好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每一个藏石爱石人,无论是以石养石、以石养家的从业人员,还是以收藏观赏石为业余爱好的收藏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和具有何种社会地位,奇石之缘将我们有共同爱好、共同志趣的有缘人集聚在了一起。只要石协组织和广大奇石爱好者都能戮力同心、努力拼搏、埋头苦干、共谋发展,共同担负起中华赏石文化发扬光大、世代传承的责任,我们的赏石文化事业和产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作者简介:
王发奎(驿缘石轩),1968年12月生,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任青海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平安区观赏石协会会长。
业余爱好写作摄影、收藏玩赏奇石,收藏品种三类:观赏石、陨石和奇石宴,二十多载共收藏奇石四千余方、奇石宴五百多道,2010年创建了家庭奇石馆——驿缘奇石馆。
监制|李玮
审核|张臻卓
编辑|张程程
来源|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