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峄县望族-穆庄王氏家族溯源

文化   2024-12-14 20:30   贵州  

上面“王氏在线 加入王氏家族

王氏在线(公众号:wszx-4585)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王氏在线”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王氏文化,传播王氏正能量。

在百家姓中,开头便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把王姓排在第八位。在民间,也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七张八王十二李”之说,足见张王李赵刘等姓氏在我国分布之广。特别是王姓,繁衍昌盛,支脉众多,遍及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

      在山东枣庄地区众多的王氏家族中,穆庄王氏可谓人丁兴旺,显赫一时。特别是清朝末年,穆庄王氏的著名士绅王宝钿创办“恒兴”钱庄,成为峄县首富,也使穆庄王氏成为当地的望族。

      据《王氏族谱》记载:穆庄王氏先祖可追溯至安徽宿州。明朝初年,王氏一族自山西洪洞县喜鹊窝迁入安徽宿州苗庵区李圩乡玄帝庙村,是为迁宿王氏始祖。始祖子二,长子又分四支,长支居宿县王庄,二支居宿县石桥,三支居徐州王山庄,四支居宿县荒地。次子居玄帝庙。居宿县王庄的二世长支子二,一子留宿县,二子随朱元璋北征,因功以军籍迁入峄县穆家庄(今枣庄市台儿庄区润头集西北之穆庄),被称为穆庄王,是为王氏四世祖。由于年代久远,四世以前名讳俱无所考。

      王氏四世祖子二,长子名浃,次子名洽。王浃一子名进,王洽无后。

       王进一子名相。王相子二,长子名世雍,次子名世和。世和留居穆庄,世雍随父迁居峄城。世雍子四,尚清、尚恭、尚节、尚俭。世和子二,长子尚朴,次子尚约。王尚朴,字用贤, 岁进士,任江南桃园县县丞,人称贞介先生。

      至此,穆庄王氏渐显发迹。世雍长子尚清一支人丁不旺,主要居住在峄城东关小东庄。其族人以耕读继世,诗书传家。最显赫者为十五世王培桧,为岁进士。民国年间,曾任峄县建设科长等职。

      王尚恭一支人口最多, 主要居住在峄城、王楼、王庄、水牛铺、三里庄等地。

      王尚节一支主要居住在峄城、吴林、穆庄、白庙、贺窑等地,其显赫者为十七世武举王国梁等。

      王尚俭一支主要居住地为峄城、王庄、陶庄、夏庄、高皇庙等。

      穆庄王氏传至十五世王苞,因善经营,自穆庄迁居峄城。子四:勋元、烈元、熙元、照元。勋元、熙元子孙不显。烈元子一,名曰敬。曰敬子二:长子宝链,次子宝钧。宝链一支不显。宝钧子二:长子广逊,次子广选。广逊子三子:长子平仲,次子平政,三子平衡。平仲、平政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科被选为庠生(秀才)。两年后,平仲复于癸卯科(1903 年)得中举人,是为峄县科举史上最后两名举人中的一名(另一名褚子临)。

      王平仲中举后,例授江苏候选知县,未及任职,便因病去世。王平仲及二弟平政均文才出众,曾为峄西乡学名塾师,并多有诗词歌赋流传于世。

       王照元子二:长子曰勉,次子曰智。曰勉支不显,曰智子五:长子宝镕,次子宝锡,三子宝钿(田),四子宝鉴,五子宝铜。被后人称老五支。

       王宝镕一子名广浚,无后。王宝锡子五,长子广泗,次子广鑫,三子广珏,四子广班,五子广亭。王宝田一子名广浩,字养之,京参议员。王宝鉴一子名广汉,字海槎,省参议员;王宝铜一子名广澜,字子明。

       王宝钿之父王曰智,商贾出身,善于经营,先在枣庄西孔庄开煤矿,继而在峄城设有恒兴、恒源钱庄,遂兴旺发达。

       王宝钿,又名王宝田,字仪山。清光绪二年丙子科(1876 年)举人,庚辰科(1880年)进士,官拜内阁中书。后外放辽宁监察御史、云南监察御史和山东团练大臣、山东宣慰使。其祖王照元以孙宝田贵而诰封奉政大夫,其父王曰智亦以子宝田贵而诰封奉政大夫、内阁中书,乡溢悫毅先生。

      王宝田一边做官,一边经营, 官商合一,迅速发家。鼎盛时,其家占地七百顷,分布在峄县的四个区,共有十七个外庄子(仓屋)。各外庄专设管家,经收土地租赁款,并武装家丁成立保家局。其房屋除峄城东门里本宅外,峄城南北大街南段、盐店街、县东巷等处,街巷两侧店铺房舍,十之八九均为“恒兴”不动产。其商业,先有煤矿、钱庄,后在峄城南北大街路东开设惠记酒店、油坊。“恒兴”产业之大,实为峄县首富,故称“王恒兴”,又叫“王半城”,民谣还有“恒兴王,不纳粮”之说,甚至可以自印钞票流通券。

      民国十六年年(1927年),王宝田有个叔伯兄弟,浑号叫做王三猴的,以“恒兴”钱庄为靠山,滥印纸币,称为“流通券”,其票面有壹吊、贰吊、伍吊。壹吊抵25个铜钱,每个铜钱抵制钱20文,发行量颇大。使用两年后,“恒兴”钱庄不再为其作保,“流通券”失去保障,成了废纸。多数流通券落在百姓手里,既不能兑换,又不能买粮。当时,正值年景歉收,物价暴涨。有一个农民70吊钱卖掉一头牛,吃了一顿饭就花光了,后悔不迭地说:“早知这样,还不如把牛宰了全家人也能吃饱肚子!”

      民怨沸腾,由舆论而诉讼。知县为平息民愤,严厉惩治了王三猴。民间还流传了一首顺口溜:

      王三猴,真胡闹,不该印些流通票,市场不使商不要,物价高涨命难保。百姓写呈子,申理县衙告。县知事,名张耀,阅诉状,发了燥,受理凭公道:怒摔惊堂木,揍掉三猴的帽。害民贼,羞又恼,卧床不起药无效,大年初一归阴曹。家人齐痛哭,万民哈哈笑。

      王宝田天资聪慧、机警多智、胸怀大志,二十多岁时便春风得意,进士及第,一举成名。但后半生却趋于保守。他忠诚于满清王朝,反对革命,抵制改革,曾一度迫害革命党人,试图阻止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最终也挽救不了清王朝覆亡的命运。

      时代的发展,注定了王宝田只能从清廷回归故乡,其后忧郁成疾,终老乡里,并给王氏家族留下了惨淡的阴影。但他亲手重修了《峄县志》和《峄县乡土志》两部弥足珍贵的乡土教材,成为峄县历史文化的宝贵文献。

      穆庄王氏家族曾五修族谱,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十三世王涵创修《王氏族谱》并作序;乾隆十五年(1750 年),由十五世王景朴重修并作序;道光二十八(1848年), 由十八世王宝田三修并作序;一九九二年,由二十世王德平、二十三王继英等四修族谱;五修族谱约完成于2012年12月。二修、三修族谱时,即拟定班辈三十二字:

      曰宝广平 家学继为 孝肇启基 德厚乃昌

      文武相传 世代洪光 希敬同守 业大又长

      在修谱的同时,还制定了以“勤俭持家,耕读继世,宽厚仁慈,忠孝为先”为主旨的《族规》《家训》,用以诫勉和激励王氏后人。        王氏族人大多都能继承家学,传承家风,专家学者、名医高师、军中骄子、社会精英,人才辈出,遍及全国,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来源:网络

点击下面王氏在线加入王氏大家庭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查看或发布更多王氏信息

王氏在线
王氏在线是一个王氏家族综合门户型网站,是为研究天下王氏渊源,弘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并飨诸位家门、姓氏研究人士以及爱好者。请天下王氏及有志于王氏文化研究人士踊跃参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