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寻周记 探源礼乐文明】规则之置 周代制度中的酒文化

时事   2024-11-08 17:10   陕西  

“祀兹酒。”
  “有正有事,无彝酒。”
  “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
  “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这几句话翻译过来分别是:“酒只能用于祭祀。”“凡治国理政,日常不要饮酒。”“你也不能听之任之,把那些酗酒者送到京都,让我来杀一儆百。”“封小弟,你务必要重视我的告诫,不要让你的官员酗酒。”

石鼓山墓葬中的禁和酒器      祝嘉摄

它们出自被称为中国第一篇禁酒令的《尚书·周书·酒诰》,作者就是周公旦。周公旦汲取商纣王酗酒成性,终至商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而作《酒诰》,对封小弟康叔阐述酒的危害,告诫他要勤勉于政,不能酗酒误国。
  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媒介,民间有“无酒不成宴”“酒逢知己千杯少”等谚语诗句。同时,酒也是一个文化载体,不同时代的酒,体现着不同的特点、规则制度以及风土人情等。  周朝开创了八百年的国祚,一部《周礼》详细规定了各种礼仪等级秩序。在《周礼》的辅助下,周公的仁政得以广施天下。周代对酒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制度保障,既体现了酒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秩序和规范。

石鼓山出土的龙纹禁

市文物局原局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原院长任周方在《酒文化漫谈》中提到,“在西周时,对饮酒的礼仪,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当时主要讲‘时’‘序’‘数’‘令’四个字。‘时’就是要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天子诸侯加冕、成婚、举表、祭奠或其他喜庆大典时才能饮,而且天子甲鬯(chàng)酒,其他人不能用。其‘序’就是饮酒要按照先天、地、鬼(祖)神,后长、幼、尊、卑的次序来饮,违序亦违礼。实际上,这种序的规定,一直流传并影响到今天。‘数’就是对酒量的规定,西周时讲三爵为最高量,三爵之后要‘斯斯而退’,过量也违礼。我们今天饮酒时,酒桌上常常听到罚三杯、三杯为敬等,这些观念也是从西周时流传下来的。‘令’就是在饮酒中要听从酒令官的指挥,否则就是违礼。至于敬酒与答酒,也有严格的规定。”

昔鸡尊
  我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礼的起源与酒密切相关。古人通过仪式陈饮食以致神祈福,后经过周人制礼作乐,礼作为制度成为时人的道德行为规范。《诗经》宴饮诗对酒的专门描写,也体现了礼乐文化的精神,像“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jiǎ)”“幡幡瓠(hù)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鱼丽于罶(liǔ),鲿(cháng)鲨,君子有酒,旨且多”等。
  《礼记·乡饮酒义》中详细记录了西周时期的一场酒会仪式。从这场“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欢乐酒会中,我们能了解乡饮酒礼的程序和礼仪,以及何为“献”(主人向主宾敬酒)、“酢”(是主宾回敬答谢)、“酬”(主人复答敬)。
  史料记载,周时酿酒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产业发展开始独立,并且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官职。这样的社会分工正是从西周时期的周原一带开始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宝鸡地区酒业繁荣兴盛。

折尊
  不过周吸取了夏商两朝因为酗酒成风而亡国的教训,颁布了《酒诰》。周朝人把盛放酒器用的案几,叫作“禁”,提醒警示人们不可滥饮狂醉。禁也就成为那个时期政治与社会风气的集中反映,成为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烙印。目前,存世的青铜禁非常稀少,宝鸡地区出土了三组西周铜禁,为石鼓山龙纹禁、戴家湾柉禁和夔纹禁。如今,石鼓山龙纹禁藏于渭滨区博物馆,其他两组禁分别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翟慧萍说:“这三组铜禁虽然纹饰、形制略有不同,但这些青铜禁从用途层面,都反映了西周的禁酒制度。”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周朝一去不返,节制理性的酒文化却流传了下来。在宝鸡,以西凤酒为龙头的白酒产业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酒文化代代传承,酒业兴旺繁荣。

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玲

编辑:裴梦影


宝鸡日报
在这里给您提供及时的新闻资讯,权威的政策解读,深刻的观点评说;为您奉献西府最美食,带您游遍大美宝鸡,让您领略西府魅力。来吧,亲!让我们与时代同步,与宝鸡同行!
 最新文章